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基于可供性视角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均梅 徐翠丰 王水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3,共14页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共创是驱动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孪生作为集成型前沿数字技术,其丰富的可供性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关键要素。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深入挖掘。聚焦海尔集团的衣联网、日日顺、卡...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共创是驱动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孪生作为集成型前沿数字技术,其丰富的可供性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关键要素。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深入挖掘。聚焦海尔集团的衣联网、日日顺、卡奥斯三大子生态系统,采用嵌入式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数字孪生技术的多维可供性在单一场景、多元场景及生成场景中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潜力,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关键引擎;互补创新连接了数字孪生的多维可供性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共创,成为催化这一过程的重要机制;数字孪生的多维可供性催生了聚焦化、多样化和模块化互补创新形态,进而促成了互动式、整合式和转化式的价值共创模式,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技术管理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关系相关的理论文献,还为企业在不同场景中有效应用和管理数字孪生技术以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借鉴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可供性 互补创新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战睿 王海军 孟翔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91-100,共10页
尽管学术界对核心能力已有大量研究,但学者对核心能力与颠覆性创新关系的研究较少。将企业核心能力解构为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非技术能力双维度构念,基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黑箱”。通过对制造业企业样本... 尽管学术界对核心能力已有大量研究,但学者对核心能力与颠覆性创新关系的研究较少。将企业核心能力解构为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非技术能力双维度构念,基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黑箱”。通过对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①核心能力中的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非技术能力正向影响颠覆性创新;②创新生态系统在核心技术能力、核心非技术能力与颠覆性创新之间扮演部分中介角色;③知识管理成熟度正向调节核心非技术能力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核心能力对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拓展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和颠覆性创新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能力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颠覆性创新 知识管理成熟度 核心技术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烨 闫晓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1-160,共10页
协同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创新持续发展的系统力量。现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分析层面,对其背后的协同演化机制挖掘不足。通过检索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主题,如... 协同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创新持续发展的系统力量。现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分析层面,对其背后的协同演化机制挖掘不足。通过检索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主题,如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协同演化内涵和特征、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演化过程,以及多主体协同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研究框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方法、路径和关键情境。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提供多学科交叉理论基础,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多主体协同 协同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12
4
作者 顾桂芳 胡恩华 李文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在复杂多变的创新环境下,企业之争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为了使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需要深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边界、治理目标、治理... 在复杂多变的创新环境下,企业之争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为了使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需要深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边界、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绩效等问题进行回顾,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边界 治理目标 治理结构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多阶段健康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顾桂芳 胡恩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31,共12页
健康度评价对于企业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研究很少将健康度评价与系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结合起来的现状,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同阶段健康度评价的重点,构建了多阶段健康度评... 健康度评价对于企业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研究很少将健康度评价与系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结合起来的现状,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同阶段健康度评价的重点,构建了多阶段健康度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偏大型柯西分布隶属函数和投影寻踪法确定了各层级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以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为实例,对其2012-2018年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一致,有效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评价指标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健康度评价 柯西分布隶属函数 投影寻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以海尔创新生态系统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1 位作者 王自媛 闫娜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6,108,共9页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非技术要素 作用机理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来自CSSCI的数据源 被引量:5
7
作者 高静 李瑛 于建平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3-50,共8页
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基于CSSCI(2003-2019年)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 V软件梳理国内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热点包括"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范式""协同创新"&q... 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基于CSSCI(2003-2019年)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 V软件梳理国内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热点包括"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范式""协同创新""耦合",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状态;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型创意产业的作用;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多维度的交互关系进行分析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CITESPACE 研究脉络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合视角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基于京东方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得雨 邹华 +1 位作者 王海军 孙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8,共10页
本文基于竞合视角,从“竞合-结构-机制”逻辑对京东方创新生态系统纵向案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京东方创新生态系统历经扎根期、攀升期、转型期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完成企业由技术市场跟随者向核心价值引领者、平台资源整合者的转变,... 本文基于竞合视角,从“竞合-结构-机制”逻辑对京东方创新生态系统纵向案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京东方创新生态系统历经扎根期、攀升期、转型期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完成企业由技术市场跟随者向核心价值引领者、平台资源整合者的转变,对应竞合可分为依附式竞合、求偶式竞合、共生式竞合,映射出网络链条分散式、中心外围嵌套式、多网融合雨林式的系统结构;②创新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与技术产品需求、附加价值需求和场景定制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③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制与创新需求和系统阶段相匹配,主要表现为聚合机制、协同机制和共生机制。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与内部竞合相关研究理论,可为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赶超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竞合 纵向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9
作者 侯二秀 徐嵘琦 +1 位作者 尹西明 侯文丽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93,共16页
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企业竞合的主要形态,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赋能作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研究亟待加强。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针对WOS和CNKI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22年6月的159... 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企业竞合的主要形态,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赋能作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研究亟待加强。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针对WOS和CNKI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22年6月的1593篇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享、高频词时区划分、热点词聚类和突现词辨析等计量分析和比较,分析中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的进展、演进路径,讨论其内涵外延和基本理论,展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外对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在时间上并不同步,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随后由起步期进入平稳增长期,再到高速增长期,而中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先后经历了萌芽期、渐进期和高速增长期;其次,中外研究均体现了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输入、治理过程和治理输出的基础理论逻辑;最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科技创新责任治理、区块链治理、知识产权安全治理、创新制度与政策变革等问题是共同关注的前沿动向,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治理研究方法扩展及治理动态化问题或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 科学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技术互补与协同创新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潇 李家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6,共13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平台企业赋能互补者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隐含在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技术组件互补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其次,采用数据驱动的NK模型对互补者协同创新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技术相互依赖对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实例研究和仿真实验,发现互补者通过组件策略嵌入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技术相互依赖水平负向影响协同创新潜力,并且系统中核心组件比例(C-Ratio)越高,协同创新绩效越低。据此,提出平台企业协调创新生态系统各类参与者资源及赋能平台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平台 协同创新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数实融合演化影响因素识别——基于DEMATEL-ISM模型
11
作者 刘宝童 邹华 +1 位作者 侯强 王海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5-47,共13页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数字技术采纳与扩散提供坚实基础,能促进技术革新与生态转型深度融合。结合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及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环境—组织—技术—个体”4个层面挖掘14个影响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数字技术采纳与扩散提供坚实基础,能促进技术革新与生态转型深度融合。结合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及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环境—组织—技术—个体”4个层面挖掘14个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实融合的因素,运用DEMATEL-ISM模型分析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和行业趋势是推动创新生态系统数实融合演化的根本因素,通过影响创新生态、组织数字化意愿、数字技术赋能等6个中层因素,提高企业对数字技术有用性的感知度和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而外部压力、资源禀赋等6个表层因素直接影响该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数实融合演化 影响因素识别 DEMATEL-ISM模型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成熟度模型构建及检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丹 郭燕青 衣东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101-102,共2页
本文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成熟度模型(EIEMM),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的单因素成熟度和系统成熟度分别进行了量化评价。利用EIEMM可以辨识企业家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各关键域的成熟度水... 本文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成熟度模型(EIEMM),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的单因素成熟度和系统成熟度分别进行了量化评价。利用EIEMM可以辨识企业家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各关键域的成熟度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进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成熟度 模型 关键域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被引量:31
13
作者 孙冰 周大铭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43,共8页
文章在归纳国内外关于核心企业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其中包括:核心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创... 文章在归纳国内外关于核心企业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其中包括:核心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创新生境和创新平台四个部分,并结合生态学理论,深入探讨了各结构部分的内涵和其相互作用关系,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的相同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企业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对价值共创效应的影响——一个跨层次调节效应模型 被引量:24
14
作者 成琼文 赵艺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87-96,共10页
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创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的新形态,能够为核心企业和参与者带来显著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实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探讨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选择对价值共创效应... 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创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的新形态,能够为核心企业和参与者带来显著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实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探讨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选择对价值共创效应的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利用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纵向配对数据进行跨层次分析,发现并购模式、合作模式能够提升价值共创效应,但合资模式对价值共创效应没有显著影响,而价值共创机制(动力机制、进入与退出机制、能量传递机制和信任机制)及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能够强化上述关系。结论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理论积累,同时为核心企业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提供治理策略选择和相关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模式 价值共创机制 创新环境 价值共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创企业如何从嵌入到构建企业型创新生态系统?——基于宁德时代的纵向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晶 于渤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70,共17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新创企业依靠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异军突起,在全球生产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学者和企业逐渐意识到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选取宁德时代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探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新创企业依靠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异军突起,在全球生产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学者和企业逐渐意识到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选取宁德时代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探讨新创企业从嵌入到构建企业型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发展阶段与资源获取途径的协同是新创企业从“嵌入基于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嵌入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的驱动力;制度情境和市场情境的耦合是推动企业型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外部动因,动态能力从“扫描能力—感知能力—创新能力—整合能力”的进阶是实现企业型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内在基础;新创企业与异质性创新生态系统模式间的联系、双元情境和动态能力之间持续的正反馈,推动了新创企业朝着“构建—拓展—深化”企业型创新生态系统的方向演化,最终实现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创企业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制度—市场双元情境 动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网络嵌入、知识重组与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 被引量:37
16
作者 赵艺璇 成琼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107,共20页
价值创造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资源,知识网络是知识资源流通与交互的主要途径,因而探究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组合理论,提出知识网络嵌入与价值... 价值创造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资源,知识网络是知识资源流通与交互的主要途径,因而探究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组合理论,提出知识网络嵌入与价值共创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引入知识重组和知识势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采用层次回归、拔靴法和主客观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检验,探究知识网络嵌入通过知识重组对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以及知识势差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知识网络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均正向影响价值共创;(2)显性与隐性知识重组在知识网络嵌入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双重中介作用,隐性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更显著;(3)广度知识势差强化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而深度知识势差对知识重组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从知识组合视角揭示知识网络嵌入驱动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对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管理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网络嵌入 知识重组 知识势差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翔龙 王庆金 黄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143,共11页
本文在共生视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 本文在共生视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主要考虑两种政府干预情境:一种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政府不进行补贴激励;另一种是针对高精尖技术创新,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激励。针对两种政府干预情境和三个演化阶段,采用主从博弈分别确定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转移费用以及军民融合企业的边际收益。研究表明: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采用成本分担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协同创新合作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可使创新生态系统获得帕累托改进;在大部分情形下不存在使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都满意的创新成本分担契约;联盟共存合作阶段的利润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获得帕累托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技术转移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企业的合法性溢出战略——小米公司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雷 刘博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7-1129,共13页
以小米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案例研究法,探讨“生态型企业的合法性溢出战略是什么”,以及“在外部情境演变过程中,生态型企业通过实施合法性溢出战略,帮助成员企业获取合法性的机理如何”。研究表明:生态型企业合法性溢出战略包括“... 以小米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案例研究法,探讨“生态型企业的合法性溢出战略是什么”,以及“在外部情境演变过程中,生态型企业通过实施合法性溢出战略,帮助成员企业获取合法性的机理如何”。研究表明:生态型企业合法性溢出战略包括“利用型”和“探索型”两种;此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可通过“各主体间技术重叠性”,以及“各主体间结构一致性”两个维度进行刻画,它们对生态型企业合法性溢出战略具有触发作用,进而决定了属性替代的类别及合法性溢出的方向,并对合法性溢出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企业 合法性溢出战略 属性替代 溢出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端颠覆性创新实现路径--基于多案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泽民 郭茂翠 茹朵朵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5,共9页
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发展困境,仍是热门的学术和实践性问题。研究发现,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已经成为助推中小企业成长升级的思想利器。鉴于此,依据颠覆性创新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选取拼多多、小米和吉利... 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发展困境,仍是热门的学术和实践性问题。研究发现,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已经成为助推中小企业成长升级的思想利器。鉴于此,依据颠覆性创新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选取拼多多、小米和吉利进行案例研究,以尝试探索后发企业的低端颠覆性创新的成功路径。同时借鉴学者张枢盛的观点,从颠覆性路径的一般发展过程,即实现颠覆的4个阶段,对相关的3个典型案例进行扎根分析,从而明确了低成本战略、价值网络升级和由内而外的营销能力对低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作用。研究认为,低成本战略是实现低端颠覆的基本手段,价值网络升级是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由外而内的营销能力是推动颠覆性创新实现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价值网络 后发企业 多案例研究 低成本战略 低端市场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