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仿真模板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少萍 陶建峰 焦宗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3-817,共5页
提出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辅助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CFMEA)方法 ,建立了控制系统仿真模板 ,将其数据、操作和性能封装成一个对象 ,对象间通过属性进行因果推理 ,实现FMEA向故障树 (FTA)的自动转换 .引入控制系统性能可靠性概念 ,建立控制系统... 提出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辅助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CFMEA)方法 ,建立了控制系统仿真模板 ,将其数据、操作和性能封装成一个对象 ,对象间通过属性进行因果推理 ,实现FMEA向故障树 (FTA)的自动转换 .引入控制系统性能可靠性概念 ,建立控制系统性能和功能综合可靠性模型 ,开发相应的解算方法 .实例分析证明了基于仿真模板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系统 可靠性 仿真模板 因果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架构架静强度仿真模板开发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华东 李云召 蒋忠城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2期59-61,共3页
介绍了基于ANSYS WorkBench开发的转向架构架静强度仿真模板,主要分析了模板流程、输入接口、模型处理、高精度应力结果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构架的网格划分、工况定义、计算参数与工作面定义、边界条件定义、求解设置和仿真报告自动生成... 介绍了基于ANSYS WorkBench开发的转向架构架静强度仿真模板,主要分析了模板流程、输入接口、模型处理、高精度应力结果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构架的网格划分、工况定义、计算参数与工作面定义、边界条件定义、求解设置和仿真报告自动生成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架 仿真模板 静强度 流程化分析 参数化设置 ANSYS WORK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转向架轮对仿真模板开发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华东 蒋忠城 《铁道机车车辆》 2015年第B05期17-20,共4页
开发了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的转向架轮对强度仿真模板,介绍了模板流程化分析技术和参数化设置方法。利用该模板分析了某型机车轮对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且对比分析模板计算结果与经典ANSYS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两者计算结果的误差极小... 开发了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的转向架轮对强度仿真模板,介绍了模板流程化分析技术和参数化设置方法。利用该模板分析了某型机车轮对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且对比分析模板计算结果与经典ANSYS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两者计算结果的误差极小,该模板的开发为转向架轮对的设计与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仿真模板 流程化分析 参数化设置 ANSYS WORK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型的合成孔径声呐图像目标快速识别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兆彤 彭石宝 +1 位作者 许稼 许肖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57-1762,共6页
针对基于合成孔径声呐(SAS)图像目标识别的先验模板获取困难、运算复杂度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改进型相关快速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构造凸壳估计目标姿态角,实现目标成像几何关系的估计;其次,提出改进的基于隐藏点移除的目标... 针对基于合成孔径声呐(SAS)图像目标识别的先验模板获取困难、运算复杂度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改进型相关快速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构造凸壳估计目标姿态角,实现目标成像几何关系的估计;其次,提出改进的基于隐藏点移除的目标图像快速生成方法,可实时得到各备选目标对应成像几何关系的仿真图像;进而基于图像相关实现目标图像识别;最后,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的直接模板识别方法,该方法识别率高,计算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声呐 目标自动识别 模型识别 姿态角估计 仿真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multi-stage incremental forming with different forming stages and angle intervals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军超 杨芬芬 周志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42-848,共7页
Although multi-stage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has always been adopted instead of single-stage forming to form parts with a steep wall angle or to achieve a high forming performance, it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empiric... Although multi-stage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has always been adopted instead of single-stage forming to form parts with a steep wall angle or to achieve a high forming performance, it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empirical designs. In order to research multi-stage forming further, the effect of forming stages(n) and angl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stages(Δα) on thickness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Firstl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model of multi-stage incremental forming was established and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Then, based on the proposed simulation model, different strategies were adopted to form a frustum of cone with wall angle of 30° to research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multi-pass forming. It is proved that the minimum thickness increases largely and the variance of sheet thicknes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s the value of n grows. Further, with the increase of Δα, the minimum thickness increases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 optimal thickness distribution is achieved with Δα of 10°.Additionally, a formula is deduced to estimate the sheet thickness after multi-stage forming and proved to be effective.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remental forming multi-stage forming angle interval thickness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