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实时仿真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丁国富 翟婉明 刘伯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8-241,246,共5页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不但在动力学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在几何结构上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在分析现有机车车辆-轨道动力学综合仿真的复杂性基础上,从仿真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集成的角度,研究了几种考虑数值计算和可视化...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不但在动力学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在几何结构上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在分析现有机车车辆-轨道动力学综合仿真的复杂性基础上,从仿真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集成的角度,研究了几种考虑数值计算和可视化的综合实时仿真的方法,探讨了多线程技术、DDE技术和分布式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几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其基于DCOM仿真技术和基于离线计算的数据文件共享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 动力学 实时仿真模式 计算机仿真 可视化 分布式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GIS支持下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及治理模式仿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魏伟 赵军 王旭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空间离散化为25 m×25 m的栅格;在对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进行实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算法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地图代数运算,实现了该区的土壤流失估算。研究区2002年土壤流失轻度以上面积为12... 利用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空间离散化为25 m×25 m的栅格;在对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进行实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算法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地图代数运算,实现了该区的土壤流失估算。研究区2002年土壤流失轻度以上面积为1203.5743 hm2,占研究区总流失面积的18.02%。总土壤流失总量为91397.506 t/a,年平均流失模数为1369.0705 t.km-2.a-1,按照流失等级划分标准,属于轻度流失。对该区三种治理模式-加速治理型、传统经营型和稳步发展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过程与土地利用和治理强度密切相关,轻度与中度侵蚀面积有明显的滞后增加趋势,加速治理型模式是促进该区农牧业发展和水土保持良性循环的最佳模式。在RS、GIS支持下可以掌握土壤流失面积和流失量,为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模拟控制研究提供了方法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流失 高寒草原 模式仿真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微网阶段化多模式混合仿真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树卿 唐绍普 +2 位作者 朱亚萍 于思奇 孙钰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3-694,共12页
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强大的推动力,它将智能微网技术和多能协调互补等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多种能源形式的"源-荷-储"交叉共建,使得能量转化、传输机理和系统运行特性复杂.现有热力、电力等能源系统的计算... 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强大的推动力,它将智能微网技术和多能协调互补等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多种能源形式的"源-荷-储"交叉共建,使得能量转化、传输机理和系统运行特性复杂.现有热力、电力等能源系统的计算方法和仿真手段分别针对一种独立能源系统,不能满足多种不同能源耦合和交互机理、多能系统组网运行及控制特性的计算分析需求.总结评述了作为多能系统仿真基础的微电网和非电能源系统仿真技术现状,分析和概括了多能系统根本特征、仿真要点和难点,进一步提出了阶段化、多模式混合仿真思想,概括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以期充分利用现有能源设备-系统仿真模型和算法基础,建立适用于多能源系统动态、暂态仿真分析技术,并以典型的冷热电联供为例说明段化多模式混合仿真技术在多能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微网 多能系统 阶段化仿真 模式仿真 混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实验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构想 被引量:9
4
作者 唐超智 刘庆荟 张顺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88-1890,共3页
传统教学模式下开设免疫荧光实验项目成本较高,限制因素较多,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有望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当前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的主流技术,设计了免疫荧光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为该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发... 传统教学模式下开设免疫荧光实验项目成本较高,限制因素较多,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有望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当前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的主流技术,设计了免疫荧光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为该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实验 传统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珠式打开机构失效模式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
5
作者 张涛 杨喜军 +3 位作者 睢丽琴 杨乐 刘东洋 罗利萍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针对某固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滚珠式打开机构自锁结构失效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滑板中心轴偏斜不同角度情况下整个打开机构的承载能力变化情况,并采用气压模拟试验装置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及试验结果表... 针对某固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滚珠式打开机构自锁结构失效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滑板中心轴偏斜不同角度情况下整个打开机构的承载能力变化情况,并采用气压模拟试验装置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滑板中心轴偏斜角度越大,打开机构承压能力越低。该结果可为具有滚珠式打开机构的固体发动机完善失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式打开机构 中心轴偏斜 承载能力 失效模式仿真 气压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网络实验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4
6
作者 雷红伟 薛兵 冯长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1年第2期60-62,共3页
首先讨论了 2 1世纪教育需求的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利用网络进行实验教学的两种模式—仿真实验网络模式和具有实验室支撑的仿真实验网络模式。然后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室、装备数字化实验室和电子学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设想和有... 首先讨论了 2 1世纪教育需求的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利用网络进行实验教学的两种模式—仿真实验网络模式和具有实验室支撑的仿真实验网络模式。然后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室、装备数字化实验室和电子学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设想和有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国 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网络模式 数字化实验室 远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DS模拟列车综合检测设备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国直 李建国 《中国铁路》 2017年第7期81-84,共4页
THDS模拟列车综合检测设备是针对THDS存在的维护维修管理问题而研制。通过THDS模拟列车综合检测设备发出仿真模拟列车信号,能够检测THDS的运行状态,实现THDS的动态检测及模拟标定。采用闭环控制技术、PWM脉宽调制技术,实现对THDS各部位... THDS模拟列车综合检测设备是针对THDS存在的维护维修管理问题而研制。通过THDS模拟列车综合检测设备发出仿真模拟列车信号,能够检测THDS的运行状态,实现THDS的动态检测及模拟标定。采用闭环控制技术、PWM脉宽调制技术,实现对THDS各部位的故障诊断,在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管理中对系统性能和工况进行评估和验证,同时对轴温探头进行动态检测、标定。该设备能够实现在天窗时间段内或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对完善THDS,提高THDS防燃、防切轴能力,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DS 综合检测 仿真模式 列车信号 动态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E网络测试仪IP流量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8
作者 王晓娇 张治中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23,共6页
针对LTE网络测试仪的测试需求,本文对IP流量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双模式IP流量发生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总体平台的设计架构及其工作原理,性能模式下流量控制的算法,仿真模式下利用读写索引进行数据边发送、边更新的软件控制方... 针对LTE网络测试仪的测试需求,本文对IP流量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双模式IP流量发生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总体平台的设计架构及其工作原理,性能模式下流量控制的算法,仿真模式下利用读写索引进行数据边发送、边更新的软件控制方法。测试应用表明,该IP流量发生器能定量、定速发送指定IP数据分组,且能模拟高速网络流量,具有良好的性能,能较好地满足IP数据采集与仿真测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流量发生器 性能模式 流量控制 仿真模式 读写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跟踪法研究岩石破碎对滚石运动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婧璟 唐旭海 +1 位作者 刘泉声 冯禹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41-548,共8页
首次采用能量跟踪法(energy tracking method, ETM)研究岩石破碎对边坡滚石运动轨迹的影响。能量跟踪法是在冲量法的基础上发展多点能量守恒算法,提高了计算精度。相比于传统罚函数法,冲量法的优点在于:无需试算确定罚参数取值,减少了... 首次采用能量跟踪法(energy tracking method, ETM)研究岩石破碎对边坡滚石运动轨迹的影响。能量跟踪法是在冲量法的基础上发展多点能量守恒算法,提高了计算精度。相比于传统罚函数法,冲量法的优点在于:无需试算确定罚参数取值,减少了模拟计算量;能量跟踪法是解析解和数值解耦合算法,极大提高了计算速度。与传统的序列冲量法和同步冲量法相比,由于能量跟踪法能够模拟碰撞过程中多接触点之间的能量传递,可有效地和准确地模拟数千个碰撞体之间的高频碰撞。运用Weibull分布的破裂模式识别仿真法模拟滚石在下落过程中的破裂过程,并用于预测滚石运动轨迹。结果表明,(1)ETM能够合理地模拟三维边坡滚石运动轨迹;(2)当考虑岩石破碎效应时滚石碎块运动轨迹较之未考虑破碎时发生明显改变,水平侧向位移显著增加,需扩大边坡设计防护范围。研究成果验证了ETM和破裂模式识别仿真法在模拟滚石运动过程中的有效性,为研究滚石灾害的影响范围提供了有效的模拟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跟踪法(EMT) 滚石 岩石破碎 模式识别仿真 边坡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sur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by dual-mode control in digital pump/motor 被引量:1
10
作者 LI Chun-shuang WANG Xin +2 位作者 QI Hai-bo LIU Xin-yu LIU Xin-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628-2642,共15页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fast response and pollution resistance,digital hydraulic pump/motor can replace conventional variable hydraulic pump/motor in many application fields.However,digital hydraulic compone...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fast response and pollution resistance,digital hydraulic pump/motor can replace conventional variable hydraulic pump/motor in many application fields.However,digital hydraulic components produce large hydraulic impact at variable moments,which will shorten the service life of mechanical components.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 process of digital pump/motor,it is found that the discontinuous flow caused by displacement step changes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hydraulic impact.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tes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results.In view of hydraulic secondary components,a variabl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dual-mod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The TOPSIS algorithm is used to g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control results after th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quality of digital pump/motor after adopting the control method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with an average improvement of about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hydraulic dual-mod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MESim simulation TOPSIS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512-bit logic process-based single poly EEPROM IP
11
作者 金丽妍 JANG Ji-Hye +2 位作者 余忆宁 HA Pan-Bong KIM Young-He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036-2044,共9页
A single poly EEPROM cell circuit sharing the deep N-well of a cell array was designed using the logic process. The proposed cell is written by the FN tunneling scheme and the cell size is 41.26 μm2, about 37% smalle... A single poly EEPROM cell circuit sharing the deep N-well of a cell array was designed using the logic process. The proposed cell is written by the FN tunneling scheme and the cell size is 41.26 μm2, about 37% small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ell. Also, a small-area and low-power 512-bit EEPROM IP was designed using the proposed cells which was used for a 900 MHz passive UHF RFID tag chip. To secure the operation of the cell proposed with 3.3 V device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used devices, an EEPROM core circuit and a DC-DC converter were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designed EEPROM IP based on the 0.18μm logic process show that the power consumptions in read mode, program mode and erase mode are 11.82, 25.15, and 24.08 ~tW, respectively, and the EEPROM size is 0.12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poly EEPROM cell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logic proces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mall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