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行波仿生减阻材料几何形状的模拟数值计算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微波 王宝柱 +2 位作者 卢敏 陈国华 张效慈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配合研制船用喷涂聚脲仿生减阻材料,用CFD模拟数值计算所设计的材料表面的涡街随行波几何形状,确定出能稳定留驻旋涡的仿海豚皮肤表面微型凹凸起伏的具体尺寸。
关键词 聚脲 随行波 仿生减阻材料 几何形状 模拟数值 留驻旋涡 船舶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挖掘铲仿生减阻技术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刚 马云海 +2 位作者 杨德秋 贾晶霞 李洋 《农业工程》 2019年第9期19-22,共4页
该文介绍了仿生技术在农业机械触土部件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仿生技术在马铃薯挖掘铲设计中的应用概况,对马铃薯仿生减阻挖掘技术内容进行了概述。通过上述分析,对我国甘薯和木薯等薯类收获机挖掘铲的设计提供参考... 该文介绍了仿生技术在农业机械触土部件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仿生技术在马铃薯挖掘铲设计中的应用概况,对马铃薯仿生减阻挖掘技术内容进行了概述。通过上述分析,对我国甘薯和木薯等薯类收获机挖掘铲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挖掘铲 仿生减阻技术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作业机械仿生表面减阻机理的离散元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邬立岩 齐胜 +6 位作者 宋玉秋 辛明金 刘翠红 孔爱菊 焦志彬 刘峰 任文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2,共8页
水田作业机械的减阻研究具有重要节能意义,但因水田饱和泥土层的离散特性、力学特性等不同于旱作土壤,目前多数的模拟方法都不能直接应用到水田相关的研究中。为了研究水田作业机械仿生表面的减阻机理,并找到适用于水田饱和泥土-机具交... 水田作业机械的减阻研究具有重要节能意义,但因水田饱和泥土层的离散特性、力学特性等不同于旱作土壤,目前多数的模拟方法都不能直接应用到水田相关的研究中。为了研究水田作业机械仿生表面的减阻机理,并找到适用于水田饱和泥土-机具交互作用相关研究的仿真分析方法,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水田泥土的离散颗粒模型,构建了水田机械部件表面与水田饱和泥土层相接触的力学模型,对机械触泥部件表面进行了仿鱼鳞微结构表面减阻设计,通过离散元理论,对水田饱和泥土-机具交互作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样件所受切向剪切力、泥水颗粒运动轨迹及不同分布规律。运用流体润滑理论和摩擦学理论对水田机械触泥部件仿生微结构表面的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为0.8m·s^(-1)时(高速插秧机一般前进速度),仿生平面的平均剪切应力为1.59E-05N,光滑平面的平均剪切应力为3.71E-05N,可计算出仿生样件在水田泥土条件下所受的总阻力减少49.84%。对比光滑表面样件,仿生样件具有更好的减阻效果,可以改善润滑条件,形成流体润滑效果;减少接触面积;改变摩擦系数并改变泥水运移方式。本研究可为水田作业机械的减阻研究并水田饱和泥土-机具交互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机械 仿生减阻 EDEM JK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仿生沟槽表面减阻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永成 张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31,共4页
本文借助AnsysFluent开展平板仿生沟槽表面减阻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沟槽形状、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其减阻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板表面仿生沟槽的存在使得平板表面的剪应力大幅减小,且可以大幅降低平板表面的速度梯度,因... 本文借助AnsysFluent开展平板仿生沟槽表面减阻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沟槽形状、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其减阻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板表面仿生沟槽的存在使得平板表面的剪应力大幅减小,且可以大幅降低平板表面的速度梯度,因而可以起到减阻的效果。另外,通过对比分析3种不同沟槽形状平板的减阻性能发现,V形沟槽的减阻性能较U形和L形减阻性能更优,在后续设计中可考虑V形沟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表面 仿生减阻 数值模拟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表皮与鲨鱼体表粘液耦合作用减阻效果数值模拟
5
作者 李永成 张华 +2 位作者 张楠 孙海浪 潘子英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采用粘流数值模拟方法,通过Workbench搭建双向流固耦合求解器,对粘液析出的柔性平板减阻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粘液析出与柔性覆盖层可进一步提升减阻效果。粘液与柔性平板耦合之后,起到了进一步减阻的作用。从减阻... 本文采用粘流数值模拟方法,通过Workbench搭建双向流固耦合求解器,对粘液析出的柔性平板减阻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粘液析出与柔性覆盖层可进一步提升减阻效果。粘液与柔性平板耦合之后,起到了进一步减阻的作用。从减阻效果来说,粘液与柔性平板的减阻技术可行,能在粘液减阻基础上进一步减少16.3%~2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减阻 柔性表皮 数值模拟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减阻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学生 陈在礼 陈维山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91-95,共5页
综述了肋条、柔顺壁、聚合物添加剂、微气泡、仿生减阻、壁面振动等主要湍流减阻技术最近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
关键词 湍流减阻 肋条减阻 柔顺壁减阻 仿生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水动力学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韦喜忠 沈泓萃 陈伟政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2-970,共9页
海洋鱼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自然进化,获得了非凡的水动力性能,人类迄今为止研发的任何水下航行体尚难以超越。仿生已成为提高水下航行体水动力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对仿生水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重点评述了仿生水动力学理论研... 海洋鱼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自然进化,获得了非凡的水动力性能,人类迄今为止研发的任何水下航行体尚难以超越。仿生已成为提高水下航行体水动力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对仿生水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重点评述了仿生水动力学理论研究、仿生推进/操纵和仿生减阻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仿生水动力学研究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和技术路线给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水动力学 仿生减阻 仿生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缘真龙虱体表结构与其水中减阻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长海 任露泉 +2 位作者 张锐 王淑杰 赵维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并描述了黄缘真龙虱体壁表面各部位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了3种典型的凹陷和普遍存在的凸起,了解了其三维结构,分析了凹陷与龙虱水生生活的关系.观察和比较了不同部位体表的刚毛形态构造,发现了3种典型... 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并描述了黄缘真龙虱体壁表面各部位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了3种典型的凹陷和普遍存在的凸起,了解了其三维结构,分析了凹陷与龙虱水生生活的关系.观察和比较了不同部位体表的刚毛形态构造,发现了3种典型的刚毛,即主要分布在足节上的刺状刚毛、雄性前足吸盘刚毛和仅分布于前胸背板和鞘翅刻点处的束状刚毛,分析了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同时,发现了龙虱体表存在的其他如波纹、鳞片等典型非光滑形态结构,测定了体壁水接触角,探讨了这些结构与水中运动减阻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缘真龙虱 非光滑体表形态 水中减阻仿生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原理的几何构型及其功能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谭娜 邢志国 +3 位作者 王海斗 王晓丽 金国 徐滨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40,共8页
近年来,从生物形态出发的仿生学研究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模拟生物表面形态、分析生物因其自身形态而具备的功能,并将其应用到工程领域中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的生物体几何形貌及其所具备的功能,能够优化材料表面性能,... 近年来,从生物形态出发的仿生学研究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模拟生物表面形态、分析生物因其自身形态而具备的功能,并将其应用到工程领域中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的生物体几何形貌及其所具备的功能,能够优化材料表面性能,延长服役寿命,拓宽应用范围,提高材料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生物体因体表几何构型而具备的超疏水性、仿生减阻性、减摩耐磨性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探究仿生织构化图案实现不同功能的机理,明确其未来着力于仿生图案的制备及机理探索的发展方向,进而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以期具备更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超疏水表面 仿生减阻 减摩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厢式货车气动减阻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6,共15页
为了优化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驾驶室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底部涡流发生器等3种气动减阻装置。研究了3种单一气动减阻装置主要相关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分别从货车外流场的速度轨迹、压力分布和湍动能... 为了优化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驾驶室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底部涡流发生器等3种气动减阻装置。研究了3种单一气动减阻装置主要相关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分别从货车外流场的速度轨迹、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3方面详细分析了各单一气动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3种气动减阻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减阻货车模型。研究表明:驾驶室前部突出部分的长度对货车整车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比倾角更大;最优货车头部形状的倾角和长度分别为135°和300 mm,该模型的气动阻力系数为0.7214,相对于货车原始模型的减阻率为8.93%;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位置对货车的减阻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涡流发生器可以增加货车尾部分离区流场的能量,使得尾涡区减小,气动压差阻力减小;3种气动减阻装置对货车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底部涡流发生器、货车前部仿生减阻结构、顶部和侧部涡流发生器,其最优厢式货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为0.6833,其复合减阻装置的最佳减阻率为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仿生减阻结构 涡流发生器 正交试验法 复合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