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仿拟辞格接受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
6
1
作者
徐国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5-160,共6页
仿拟辞格的接受作为一种心理接受过程经历感知对象、积极探究、努力完形几个阶段。仿拟辞格的接受受到社会心理因素。
关键词
仿拟辞格
社会心理
个性心理
审美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仿拟行为心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国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3-98,共6页
仿拟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 ;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探究、记忆、联想、类推、完形及语言能力等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 ,使行为主体呈现出各种既有差异性 ,也有同一性的心理现象及其...
仿拟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 ;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探究、记忆、联想、类推、完形及语言能力等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 ,使行为主体呈现出各种既有差异性 ,也有同一性的心理现象及其模式。上述这些现象的有机组合 ,构成了仿拟行为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辞格
生成心理
接受心理
差异性
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仿拟”与“模仿”——兼向郑子瑜先生求教
被引量:
1
3
作者
邹光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5-49,共5页
“仿拟”与“模仿”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术语。“仿拟”是修辞学的一种辞格,“模仿”则是指写作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修辞学家陈望道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明确指出“仿拟”不是“模仿”,但对“仿拟”所下的定义似欠周密,《中国修辞学史稿...
“仿拟”与“模仿”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术语。“仿拟”是修辞学的一种辞格,“模仿”则是指写作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修辞学家陈望道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明确指出“仿拟”不是“模仿”,但对“仿拟”所下的定义似欠周密,《中国修辞学史稿》作者郑子瑜先生看到陈氏“仿拟”立论之不足,从修辞学史料中补充了大量资料,丰富了“仿拟”的内涵,但他对“仿拟”与“模仿”的界限却不明确。笔者不揣谫陋,试述拙见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子瑜
中国修辞学史
修辞手法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写作活动
仿拟辞格
汉语修辞学
仿
拟
格
修辞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仿拟辞格接受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
6
1
作者
徐国珍
机构
浙江金华教育学院中文科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文摘
仿拟辞格的接受作为一种心理接受过程经历感知对象、积极探究、努力完形几个阶段。仿拟辞格的接受受到社会心理因素。
关键词
仿拟辞格
社会心理
个性心理
审美倾向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仿拟行为心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国珍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3-98,共6页
文摘
仿拟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 ;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探究、记忆、联想、类推、完形及语言能力等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 ,使行为主体呈现出各种既有差异性 ,也有同一性的心理现象及其模式。上述这些现象的有机组合 ,构成了仿拟行为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
仿拟辞格
生成心理
接受心理
差异性
同一性
Keywords
rhetorical imitation
productive psychology
receptive psychology
diversity
identity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仿拟”与“模仿”——兼向郑子瑜先生求教
被引量:
1
3
作者
邹光椿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5-49,共5页
文摘
“仿拟”与“模仿”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术语。“仿拟”是修辞学的一种辞格,“模仿”则是指写作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修辞学家陈望道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明确指出“仿拟”不是“模仿”,但对“仿拟”所下的定义似欠周密,《中国修辞学史稿》作者郑子瑜先生看到陈氏“仿拟”立论之不足,从修辞学史料中补充了大量资料,丰富了“仿拟”的内涵,但他对“仿拟”与“模仿”的界限却不明确。笔者不揣谫陋,试述拙见如次。
关键词
郑子瑜
中国修辞学史
修辞手法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写作活动
仿拟辞格
汉语修辞学
仿
拟
格
修辞学家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仿拟辞格接受的心理机制
徐国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仿拟行为心理机制探析
徐国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仿拟”与“模仿”——兼向郑子瑜先生求教
邹光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