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标准仿宋体多线体矢量汉字库的建立
- 1
-
-
作者
霍永清
邹志刚
朱毅
-
机构
内蒙一机厂计算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
出处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1991年第4期50-57,30,共9页
-
文摘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点阵汉字转换成矢量汉字的基本算法。利用这套算法,通过程序可由计算机对24×24、32×32或48×48等点阵汉字进行自动识别和矢量化处理,形成可供绘图软件使用的标准仿宋多线体矢量汉字库。目前已利用这套算法,编制了专用程序,完成了OLIB24点阵汉字库的矢量化处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关键词
汉字库
仿宋体
汉字
算法
-
分类号
TP301.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
-
题名20世纪前期中国仿宋及楷体活字开发活动概览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孙明远
-
机构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6,共6页
-
文摘
目的调查20世纪前期中国印刷界所进行的仿宋及楷体活字开发活动,总结和探讨了其兴盛的历史原因。方法立足于中日两国的既往研究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历史学、文本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结果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明确了20世纪前期中国印刷界开发仿宋及楷体活字的基本状况以及具体字样。结论 20世纪前期仿宋及楷体活字开发的兴盛,是建立在西式活版印刷技术的普及,对中国的传统审美精神及造型方法的追求、民族主义意识的高扬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之上的;反映了当时的国人在西式活版印刷技术这种新的环境中,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20世纪前期仿宋及楷体开发的兴盛,是中国字体开发领域的先驱们首次在西式活版印刷技术中,应用漫长历史时期中所积蓄的雕版印刷成果的尝试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如何有效地研究和利用这些历史遗产,是今日中国的字体设计领域最为紧迫的课题。
-
关键词
字体
20世纪前期
中国
仿宋体
楷体
活字
-
Keywords
font
early 20th century
China
imitation song typeface
regular script
movable type
-
分类号
J511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陈列艺术设计图式制图
- 3
-
-
作者
董伯信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4期25-31,共7页
-
文摘
陈列艺术设计构思的表现方法是陈列设计的多种图式的绘制。而各种图式又依赖于严谨的制图学手段来完成。制图的标准化与否,决定了其能否正确的表现构思意图,能否作为艺术设计的语言工具,也是能否使人都看得懂和进行加工制作的关键,这是个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同志的所谓制图。
-
关键词
陈列艺术
陈列设计
语言工具
尺寸标注
设计造型
轮廓线
标题栏
阶梯剖视
长仿宋体
局部结构
-
分类号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统计研究》“正文”要求
- 4
-
-
-
出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104,共1页
-
文摘
1.正文五号宋体排版,段前空两格,行距建议用最小值18—20磅。2.正文中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排版。3.一号标题(一、)用四号仿宋体排版,前空两格,后文另起。4.二号标题((一))小四号黑体排版,前空两格,后文另起。
-
关键词
《统计研究》
正文
仿宋体
排版
最小值
中英文
标题
-
分类号
H152.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