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切换下的功能网络配置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缺陷
1
作者 吴琼 王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3-961,共9页
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任务转换过程中基于任务的全脑功能连接,通过嵌套谱划分方法(nested-spectral partition,NSP)量化全脑网络的整合和分离程度,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大脑网络的不同重塑模式。结果表明,精... 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任务转换过程中基于任务的全脑功能连接,通过嵌套谱划分方法(nested-spectral partition,NSP)量化全脑网络的整合和分离程度,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大脑网络的不同重塑模式。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变化是由较低的网络整合度和较高的分离度驱动的,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任务切换时的全局和全网络水平局部信息传输效率低于健康对照组。此外,使用简单的线性相关分析了任务切换成本(反应时间和切换成本)与任务状态模块化之间的关联。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低的全脑模块化程度和较低的突显网络模块化程度与较大的切换成本有关,但与整个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无关。与此相反,健康对照组患者较高的皮层网络模块化与较快的任务反应时间有关,但与较短的切换成本无关。总之,结果表明量化不同任务状态下的功能网络配置可以提供有关认知控制表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任务切换 功能连接 嵌套谱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四林 胡清芬 +2 位作者 林崇德 罗良 陈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3-882,共10页
两个实验采用任务线索范式,考察了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实验1的准备时间为可预测,实验2的为不可预测,以考察准备时间的可预测性对任务切换的影响。以被试执行重复任务、切到任务和切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 两个实验采用任务线索范式,考察了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实验1的准备时间为可预测,实验2的为不可预测,以考察准备时间的可预测性对任务切换的影响。以被试执行重复任务、切到任务和切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1)在准备时间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种条件下,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可预测条件中,重复和切到任务的反应时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切到代价无显著变化,切离任务的反应时不受准备时间的影响,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不可预测条件下,三种任务的反应时都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切到和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2)切离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显著高于切到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3)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没有出现切换代价的准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控制 任务切换 切换代价 任务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准备时间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四林 林崇德 +2 位作者 胡清芬 罗良 陈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为揭示任务切换中切换代价的本质,考察了预先信息与准备时间对任务切换的影响,结果发现:(1)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全部信息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显著低于无信息和部分信息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预... 为揭示任务切换中切换代价的本质,考察了预先信息与准备时间对任务切换的影响,结果发现:(1)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全部信息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显著低于无信息和部分信息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预先信息的影响效应受到准备时间的调节作用,在准备时间为100ms时,预先信息无显著的影响效应,而在准备时间达到600ms以后,预先信息的准备效应显著。这说明,预先信息影响的认知加工是任务设置重构,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受到准备时间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切换代价 预先信息 执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行控制研究的重要范式——任务切换 被引量:22
4
作者 史艺荃 周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2-679,共8页
任务切换是当前研究执行控制的重要范式。被试完成切换任务要慢于完成重复任务,并且往往有更高的错误率,这种差异称为切换损失。该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介绍了任务切换研究范式的发展,重点阐述了对切换损失来源的三种主要解释:... 任务切换是当前研究执行控制的重要范式。被试完成切换任务要慢于完成重复任务,并且往往有更高的错误率,这种差异称为切换损失。该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介绍了任务切换研究范式的发展,重点阐述了对切换损失来源的三种主要解释:任务重建、联结竞争和任务设置的惯性;指出任务切换与其他范式的结合是更深入地了解执行控制的可行途径。最后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执行控制 切换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切换机制研究的理论争议与整合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四林 林崇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304-311,共8页
任务切换是执行控制的一种重要功能。切换代价是量化执行控制持续时间的指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但是切换代价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执行控制的作用,仍然还存在争论,当前主要存在任务设置重构、任务设置惯性和联结竞争三种理论。... 任务切换是执行控制的一种重要功能。切换代价是量化执行控制持续时间的指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但是切换代价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执行控制的作用,仍然还存在争论,当前主要存在任务设置重构、任务设置惯性和联结竞争三种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证据,以及对任务切换加工机制的分析;其次阐明了对三种理论进行整合的相关研究;最后分析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切换代价 剩余代价 执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四林 林崇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6-402,共7页
对切换代价的本质存在任务设置惯性和任务设置重构两种观点。为揭示二者在切换代价中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延迟时间条件下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作用,结果发现:(1)延迟时间对切换代价有显著影响,100ms的切换代价显著高于1000ms的切换代价,而... 对切换代价的本质存在任务设置惯性和任务设置重构两种观点。为揭示二者在切换代价中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延迟时间条件下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作用,结果发现:(1)延迟时间对切换代价有显著影响,100ms的切换代价显著高于1000ms的切换代价,而600ms分别与100ms、1000ms之间的切换代价无显著差异;(2)预先信息对切换代价的影响显著,全部信息的切换代价显著低于无信息和部分信息的切换代价,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3)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无交互作用。这表明,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分别作用于任务设置惯性和任务设置重构,切换代价反映了这两种具有相加效应的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切换代价 执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代理的MANET网络管理任务切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景 邓建良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由于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网络的动态移动性,节点从一个网管域移动到新的网管域时,使用移动IP的网管任务切换可以解决异域网络的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在网管中,管理者和被管设备都在一个区域中,使用基于移动IP的网管任务切... 由于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网络的动态移动性,节点从一个网管域移动到新的网管域时,使用移动IP的网管任务切换可以解决异域网络的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在网管中,管理者和被管设备都在一个区域中,使用基于移动IP的网管任务切换就具有严重的三角路由问题。将移动代理与网络管理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网络管理任务切换方案,该方案节省了网络资源,减少了切换时延并降低了管理任务的丢失,同时增加了网络管理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T网络管理 移动代理 任务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反应的干扰强度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
8
作者 杨双 丁颖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70-77,共8页
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优势反应干扰,拟考察在不同顺序(固定、随机)下,优势反应的干扰强度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验1中,相对于正常组儿童,ADHD儿童并未表现出缺损;在实验2中,在低强度和中等强度条件下,ADHD儿童缺损表现... 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优势反应干扰,拟考察在不同顺序(固定、随机)下,优势反应的干扰强度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验1中,相对于正常组儿童,ADHD儿童并未表现出缺损;在实验2中,在低强度和中等强度条件下,ADHD儿童缺损表现明显,但在高强度条件下,ADHD儿童并未表现出缺损。在两实验中,ADHD儿童的表现模式均与正常组儿童的不一致。实验1中,相对于中等强度干扰,ADHD儿童在高强度下的反应时反而更少;在实验2中,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ADHD儿童的表现也并未出现相应的下降。该结果提示,ADHD儿童任务切换上的表现模式异常,可能不仅与单一或多个执行功能的缺陷有关,它可能还与ADHD本身低唤醒和认知资源分配调节能力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D儿童 任务切换 优势反应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类型与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9
作者 黄四林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209-213,230,共6页
为揭示联结竞争与任务设置重构在切换加工过程中的关系,以切换代价为指标,研究了刺激类型与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无信息的切换代价显著高于部分信息和全部信息的切换代价,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单向刺激的切... 为揭示联结竞争与任务设置重构在切换加工过程中的关系,以切换代价为指标,研究了刺激类型与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无信息的切换代价显著高于部分信息和全部信息的切换代价,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单向刺激的切换代价显著高于双向刺激的切换代价;(3)预先信息和刺激类型对切换代价的影响无交互作用。这表明任务设置重构与联结竞争是两个具有相加效应的序列认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切换代价 执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建校 曹碧华 +2 位作者 陈云 李子夏 李富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7-1180,共14页
认知控制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是任务切换。以往研究发现切换代价受到认知控制层级性的调节,但鲜有研究探索这一调节过程的动态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嵌套的线索-任务切换范式考察不同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的差异及其神经机制。在实验中,要求... 认知控制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是任务切换。以往研究发现切换代价受到认知控制层级性的调节,但鲜有研究探索这一调节过程的动态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嵌套的线索-任务切换范式考察不同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的差异及其神经机制。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高低两种层级任务,低层级任务要求被试判断数字大小(或奇偶);高层级任务则须先加工数字的某一语义特征(如当前数字是否是偶数),然后进行大小判断。行为结果表明,高层级任务切换代价显著大于低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线索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层级效应最早出现于P2成分,切换效应(切换与重复之差)在CNV成分上受到任务层级的调控,反映了在任务目标重构阶段给予高层级任务更多的选择性注意以及更高的主动性控制。目标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在N2及慢波(SP)成分上,高层级任务切换与重复的波幅差异相比低层级任务显著更大,反映了在抑制旧任务集与重构新反应集的过程中增强的反应性控制。这些结果为任务设置重构论和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控制 任务切换 切换代价 层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极情绪对任务切换的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秀杰 冯亚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考察消极情绪对任务切换的作用,并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完成任务切换时正确反应时的差异。方法:由广告招募的31名非心理系大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前期评定,将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筛选出的40张图片(包括中性和消极图片)作为中性情绪和消... 目的:考察消极情绪对任务切换的作用,并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完成任务切换时正确反应时的差异。方法:由广告招募的31名非心理系大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前期评定,将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筛选出的40张图片(包括中性和消极图片)作为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诱导图片;按照任务线索范式(包括重复任务和切换任务)编写任务切换实验程序,来分析消极情绪、性别因素对任务切换的作用(由正确反应时衡量)。结果:最终有效样本30个。方差分析表明,情绪状态对任务切换中正确反应时的主效应显著[F(1,27)=2.40,P=0.011],在消极情绪下正确反应时长于中性情绪下正确反应时[(660.1±118.0)ms vs.(595.0±79.0)ms];性别对正确反应时的主效应显著[F(1,27)=2.56,P=0.002],男生正确反应时短于女生[(565.0±46.0)ms vs.(663.9±89.0)ms]。结论:消极情绪延缓了任务切换;男性在任务切换中正确反应时更短,表现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消极情绪 性别差异 任务线索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任务切换和冲突控制交互作用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文文 周曙 王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5-800,共6页
目的:通过考察任务切换和冲突控制的交互作用,探索执行功能相关领域通用性脑区的动态变化。方法:25例健康大学生(男12例,女13例)完成轮替切换的字母和颜色Flanker任务,两种任务均包含协调和矛盾两个水平。轮替切换为任务切换范式,存在... 目的:通过考察任务切换和冲突控制的交互作用,探索执行功能相关领域通用性脑区的动态变化。方法:25例健康大学生(男12例,女13例)完成轮替切换的字母和颜色Flanker任务,两种任务均包含协调和矛盾两个水平。轮替切换为任务切换范式,存在重复和切换试次;Flanker任务存在协调、矛盾试次。分别记录和分析不同试次条件下的反应时、正确率和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反应时的切换与冲突因素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24)=11.98,P<0.05)]。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显示切换和冲突条件均增强前额区P2(200~260 ms)并削弱额顶中央区P3b(380~440 ms),且后者尚增强额中央区N2(260~320 ms);ERP时空模式结果提示交互效应涉及左顶区(320~400 ms)和右额区(420~460ms)。结论:大学生在执行任务转换和冲突控制时会动态竞争执行功能可能相关领域通用性脑区,在N2阶段共享左顶区刺激-反应映射存储系统,而在P3b阶段共享右额抑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认知冲突 执行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C460处理器的任务切换亚微秒设计
13
作者 杨渊 邹祖伟 《兵工自动化》 2022年第7期25-28,共4页
为提升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对PPC460处理器进行硬件加速处理。采用FPGA对PPC460处理器架构进行核心代码移植,修改原有SRAM空间为DPRAM并进行加固处理,增加任务控制块(task control block,TCB)模块精准定位和监控任务状态及堆栈信息,在操... 为提升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对PPC460处理器进行硬件加速处理。采用FPGA对PPC460处理器架构进行核心代码移植,修改原有SRAM空间为DPRAM并进行加固处理,增加任务控制块(task control block,TCB)模块精准定位和监控任务状态及堆栈信息,在操作系统发生任务调度时,将原有串行压栈出栈模式修改为并行同时进出栈模式。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现了针对PPC460处理器的任务切换亚微秒设计,处理复杂应用的实时性与抗干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亚微秒 实时操作系统 硬件加速 PPC460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环境下的多任务切换
14
作者 金西 《计算机技术》 CSCD 1994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单用户,单任务的DOS下使用多任务切换的方法,文中给出优化了的系统配置和清除TSR的最简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可方便地在中西文环境下进行多任务切换。
关键词 TASKMAX 系统配置 任务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多卷积神经网络任务实时切换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子龙 赵毅强 叶茂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使用硬件平台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可以获得良好的加速效果和功耗,但由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庞大、计算复杂、硬件平台资源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多个卷积神经网络任务之间只能串行计算,这导致系统在处理多个任务时的实时性较差.为提升硬件... 使用硬件平台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可以获得良好的加速效果和功耗,但由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庞大、计算复杂、硬件平台资源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多个卷积神经网络任务之间只能串行计算,这导致系统在处理多个任务时的实时性较差.为提升硬件系统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多卷积神经网络任务实时切换方法 .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平台进行卷积神经网络部署,根据功能划分系统模块.采用"任务序列+控制模块"的设计结构,控制系统根据卷积神经网络任务的优先级进行计算和切换;在计算模块中,复用可配置的卷积单元减少资源开销;提出一种多任务层级切换机制以提升系统的实时性.利用手写数字识别网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可配置的设计减少了除BRAM(Block Random Access Memory)外50%以上的资源开销;在50 MHz的工作频率下,FPGA的识别速度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4. 51倍,功耗比为CPU的2. 84倍;采用实时切换机制最快可使最高优先级任务提前57. 26 ms被响应,提升了串行计算系统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卷积神经网络 任务切换 实时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中的多任务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巢乃鹏 王成 +1 位作者 曹茜 姚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136,共7页
在"信息碎片化""注意力涣散"的时代,多任务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互联网的多任务行为更有其独特之处。本研究重点关注互联网使用中的非即时异步的多任务行为,即任务切换行为。研究采用实验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信息碎片化""注意力涣散"的时代,多任务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互联网的多任务行为更有其独特之处。本研究重点关注互联网使用中的非即时异步的多任务行为,即任务切换行为。研究采用实验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九个实验组共145名大学生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情感类、认知类、社交类三类任务中,情感类任务更倾向于向认知类任务切换,认知类任务更倾向于向情感类任务切换,而社交类任务向情感类任务和认知类任务切换的可能性差异不大。而在不同实验组别中,认知风格、工作记忆广度、外倾性、神经质、焦虑均与被试的任务切换次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外倾性、神经质、焦虑均与被试的任务完成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行为 任务切换 任务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地一体化多任务导弹攻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波 崔四杰 高晓光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56,共6页
针对空空导弹多任务攻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空地一体化火控攻击技术。在分析一体化火控攻击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空空和空地导弹的导引方式,建立了适用于空地一体化多任务的自适应攻击导引律;结合导弹当前性能、弹目相对态势以及目标价... 针对空空导弹多任务攻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空地一体化火控攻击技术。在分析一体化火控攻击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空空和空地导弹的导引方式,建立了适用于空地一体化多任务的自适应攻击导引律;结合导弹当前性能、弹目相对态势以及目标价值,建立了基于TOPSIS的导弹任务切换决策算法,以确定导弹攻击最佳目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给出的导引方法,在导弹攻击目标过程中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自适应地选择最佳导引方式,完成对指定目标的攻击引导,并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切换至最优攻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弹 空地一体化 自适应导引律 任务切换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中的多任务调度策略综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方卫宁 王健新 陈悦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3-83,I0007,共12页
目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复杂性导致多任务成为人机系统交互中常见的场景,多任务呈现出信息模态的复杂化、任务类型多样化、任务中断普遍化等特点,其中多任务的调度策略对系统的运营安全和绩效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 目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复杂性导致多任务成为人机系统交互中常见的场景,多任务呈现出信息模态的复杂化、任务类型多样化、任务中断普遍化等特点,其中多任务的调度策略对系统的运营安全和绩效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和总结复杂系统人机交互中的多任务调度策略,旨在解决复杂人机系统在设计、建造、维护过程中的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以认知心理学的双任务转换生理机制实验研究为起点,从任务调度策略研究逐步分析延展到中断管理和多任务调度决策的发展过程,着重围绕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多任务调度行为和任务突显性、优先级、参与感、难度、执行时间等不同属性对任务调度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总结。结论在研究综述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既有任务调度策略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从系统交互设计的角度对将来的人机交互多任务管理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复杂环境 任务切换 任务管理 多属性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模块的实时软件可靠性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航 熊光泽 刘锦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9-73,共5页
根据实时多任软件的特征和各任务所占系统时间的非均匀分布,以任务模块为基本测试单元,提出一种实时多任务软件可靠性评价模型。由于任务周期、任务切换方式、切换频率以及任务故障率等基本参数易于分析和测试,因此该模型具有良好的... 根据实时多任软件的特征和各任务所占系统时间的非均匀分布,以任务模块为基本测试单元,提出一种实时多任务软件可靠性评价模型。由于任务周期、任务切换方式、切换频率以及任务故障率等基本参数易于分析和测试,因此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和可扩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实时系统 任务切换 故障率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提示的脑认知加工过程中神经振荡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宇 陈晨 +2 位作者 张家琦 彭丝雨 高军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0-965,共6页
任务切换实验是评估人类认知灵活性的有效范式,其中提示语切换实验(Task Cuing)能够有效地测量任务切换的认知过程.为了深入研究任务切换的认知过程,本文设计了提示语(cue)和之后刺激(Target)比例为1∶8的提示语切换实验,采集了50名在... 任务切换实验是评估人类认知灵活性的有效范式,其中提示语切换实验(Task Cuing)能够有效地测量任务切换的认知过程.为了深入研究任务切换的认知过程,本文设计了提示语(cue)和之后刺激(Target)比例为1∶8的提示语切换实验,采集了50名在校大学生的脑电.结合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谱扰动、序间相位相干、事件相关相位互相干等时频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任务切换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振荡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P200时间段里,腹侧前额叶与后顶叶之间神经振荡存在相位同步现象,并且后顶叶电极神经震荡的相角滞后于前额叶电极,这表明P200对应的检索过程是由前额叶驱动后顶叶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过程.在P300的时间段里,对theta波段频谱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了切换任务中大脑的激活强度显著大于重复任务中大脑的激活强度,而且,两种任务中该频段的能量均主要分布在右侧后顶叶,它揭示了任务集配置和更新与theta波段神经振荡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上发现为揭示大脑认知灵活性的神经振荡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任务切换的认知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切换 提示语 认知灵活性 时频分析 神经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