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沪港通对沪市标的股票价格发现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大永 阮青松 万孝园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43,共10页
沪港通作为一种双边互联制度,其对市场效率带来的影响不同于传统金融市场开放。本文以沪港通开通为事件进行DID回归分析同时以沪港通双边交易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将证券的"价格发现速度"分为"价格反映市场公共... 沪港通作为一种双边互联制度,其对市场效率带来的影响不同于传统金融市场开放。本文以沪港通开通为事件进行DID回归分析同时以沪港通双边交易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将证券的"价格发现速度"分为"价格反映市场公共信息的速度"、"价格反映个股特质性信息的速度",探讨沪港通推出对沪股通标的"价格发现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机制的推出整体上提高了"股价反映市场公共信息的速度"却可能降低沪股通标的"股价反映特质性信息的速度"。其中,沪股通交易显著提高其标的"价格反映市场公共信息的速度",而港股通交易却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时港股通交易也可能有助于提高沪股通标的"股价反映市场公开信息的速度"。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出沪伦通、深港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价格发现速度 价格延迟 信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市涨跌幅限制主导日度动量效应
2
作者 张瑞祺 张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4,共16页
动量效应是最常见且被广泛验证的股市异象,日度动量效应是其在日度层面的体现,但相关研究尚不足。本文从存在性和驱动两方面展开分析。利用10年(2011—2020)的交易数据,发现了其存在性。深入分析发现动量策略收益来源于最高(低)组中达到... 动量效应是最常见且被广泛验证的股市异象,日度动量效应是其在日度层面的体现,但相关研究尚不足。本文从存在性和驱动两方面展开分析。利用10年(2011—2020)的交易数据,发现了其存在性。深入分析发现动量策略收益来源于最高(低)组中达到涨(跌)停股票的次日异常收益,涨跌幅限制下的价格发现延迟现象主导了日度动量效应的形成。通过剔除涨跌停股票的样本与全样本对比、A+H股不同市场对比以及基于创业板涨跌幅限制自然调整的DID分析,实证证实了涨跌幅限制对日度动量效应的主导作用。隔夜日内拆解分析,明晰了价格发现延迟是这种主导作用的核心渠道。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A股市场呈现的此种与国外股市相异的、特殊的日度动量效应,实际上是涨跌幅限制下的特殊产物,是价格发现延迟现象的衍生表现。本文既深化了对A股日度动量效应的理解,也为完善涨跌幅限制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效应 涨跌幅限制 价格发现延迟 双重差分分析 A+H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对中国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一致吗?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大永 吴文锋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0,共13页
分析融资交易、融券交易对标的证券定价效率影响的不一致性,可以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显著地提高了标的证券的定价效率,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影响却存在不一致性。具体而言,融券交易提高了定价效率而融资交易降低了定价效率。... 分析融资交易、融券交易对标的证券定价效率影响的不一致性,可以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显著地提高了标的证券的定价效率,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影响却存在不一致性。具体而言,融券交易提高了定价效率而融资交易降低了定价效率。融券交易对改善高估值股票的定价效率更加显著,融资交易的影响则没有显著差异。融资融券调控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针对不同标的采取差异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卖空 杠杆交易 定价效率 价格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卖空交易促进了股价信息效率吗?——来自中国融券交易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肖争艳 高荣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5-52,共8页
本文使用中国开展融券交易四年来的股市交易数据,探讨了卖空交易对股价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卖空交易有助于加快股价融入市场公共信息和个股盈余信息的速度,从而提升股价的信息效率和降低盈余公告后股价盈余漂移程度。本文研... 本文使用中国开展融券交易四年来的股市交易数据,探讨了卖空交易对股价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卖空交易有助于加快股价融入市场公共信息和个股盈余信息的速度,从而提升股价的信息效率和降低盈余公告后股价盈余漂移程度。本文研究为确认卖空交易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和促进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供了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卖空交易 价格延迟 盈余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跌幅限制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海龙 吴文锋 吴冲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69-1573,共5页
运用Schw ert提出的计算波动性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证券交易实行涨跌幅限制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恰当的涨跌幅限制约束了市场剧烈波动;不恰当的涨跌幅限制不仅对波动性没有约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 运用Schw ert提出的计算波动性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证券交易实行涨跌幅限制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恰当的涨跌幅限制约束了市场剧烈波动;不恰当的涨跌幅限制不仅对波动性没有约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波动性.提出了在增加市场交易透明度的基础上,对小盘股、绩差股、信誉低的上市公司继续实行涨跌幅10%的限制,而对大盘股、绩优股、高市值股和信誉高的上市公司取消涨跌幅限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跌幅限制 波动性 价格发现延迟 磁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跌停机制的绩效:上海股市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朝霞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7,共11页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证券市场实施涨跌停机制的效果存在争议。本文以改进了的Kim和Rhee(1997)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上海股市的个股价格资料,从波动率溢出假设、延迟价格发现假设和交易干涉假设三个方面对上海股市涨跌停机制的绩...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证券市场实施涨跌停机制的效果存在争议。本文以改进了的Kim和Rhee(1997)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上海股市的个股价格资料,从波动率溢出假设、延迟价格发现假设和交易干涉假设三个方面对上海股市涨跌停机制的绩效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涨跌停机制是缺乏效率的。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放宽价格限制幅度和采取不对称的涨跌停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跌停限制 波动率溢出 延迟价格发现 交易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沪市A股涨跌幅限制制度市场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贤荣 杨宇舟 《济南金融》 2007年第12期70-75,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2001年6月14日-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沪市A股涨跌幅样本数据,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分组比较法"对涨跌幅限制制度的波动性外溢、延迟价格发现和阻碍交易等三个假说进行实证分析,从统计的角度分析我... 本文通过分析2001年6月14日-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沪市A股涨跌幅样本数据,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分组比较法"对涨跌幅限制制度的波动性外溢、延迟价格发现和阻碍交易等三个假说进行实证分析,从统计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涨跌幅限制制度对股市的实际绩效。研究结果显示,涨跌幅限制制度对我国股价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因此并不能就针对某一特定市场的研究,而对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跌幅限制 波动性外溢假说 延迟价格发展假说 阻碍交易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调整收益率的期货市场涨跌停板水平设置研究
8
作者 张丽芳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由于涨跌停板制度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使得利用未经调整的收益率数据计算涨跌停板水平存在一定的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涨跌停板发生日的收益率进行了调整,然后利用调整后的收益率序列,采用极值理论的方法研究了上海期货交易... 由于涨跌停板制度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使得利用未经调整的收益率数据计算涨跌停板水平存在一定的误差,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涨跌停板发生日的收益率进行了调整,然后利用调整后的收益率序列,采用极值理论的方法研究了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锌、天胶合理涨跌停板水平的设置。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收益率序列具有更为显著的厚尾特征,且若市场组织者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或市场受到持续的外部信息冲击时,为保证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所需的涨跌停板水平较为宽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跌停板 期货市场 价格发现延迟 极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