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价值颠覆到价值改造——论公共教育转型中的精神气质重塑 被引量:2
1
作者 樊改霞 王嘉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158,共7页
在古典公共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公共教育全面颠覆了古典教育价值。古典公共教育关注公共生活而现代公共教育关注私人生活的价值,古典公共教育追求价值引导而现代公共教育保持价值中立,现代公共教育使得劳动、赢利等外在价... 在古典公共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公共教育全面颠覆了古典教育价值。古典公共教育关注公共生活而现代公共教育关注私人生活的价值,古典公共教育追求价值引导而现代公共教育保持价值中立,现代公共教育使得劳动、赢利等外在价值僭越了教育的内在价值。现代公共教育在其深层共享的这一套价值秩序、价值结构的精神气质需要进行价值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 价值颠覆 精神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格尔伦理对道德的价值颠覆
2
作者 丁雪枫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7,共6页
形式法对意志的外部规定在道德领域被克服 ,意志自由在主体内心得以实现 ,但道德又有主观无限性的局限 ,突出表现为仅有道德的主体将“处于作恶的待发点上” ;伦理因权利和义务的真正统一而实现了对道德的价值颠覆 ,其实体性定在———... 形式法对意志的外部规定在道德领域被克服 ,意志自由在主体内心得以实现 ,但道德又有主观无限性的局限 ,突出表现为仅有道德的主体将“处于作恶的待发点上” ;伦理因权利和义务的真正统一而实现了对道德的价值颠覆 ,其实体性定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伦理学 道德 价值颠覆 合理性 抽象性 主观无限性 现实价值 伦理实体 本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颠覆到重建——《西游降魔篇》对《大话西游》的反转见证对核心价值的诉求 被引量:19
3
作者 曲春景 张卫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9,共13页
《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可以分别被视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心理的镜像。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大话西游》引发了一场从语言表达方式到价值取向上的话语革命。它的影响渗透到大... 《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可以分别被视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心理的镜像。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大话西游》引发了一场从语言表达方式到价值取向上的话语革命。它的影响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心灵结构、生活态度。而20年后出现的《西游降魔篇》,则是一场在《大话西游》解构后的废墟上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理想、信念、信仰的努力,原先在《大话西游》中被拆解的价值,在此片中又被重新确认其意义。从《西游降魔篇》到《大话西游》在价值取向上的这种反转,极富象征性地体现出近20年来中国社会心态由解构到建构,由颠覆到重建,由价值虚无到价值期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话西游》 《西游降魔篇》 价值颠覆 价值重建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的颠覆——对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期47-48,共2页
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上演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褒贬不一。陈凯歌版《赵氏孤儿》是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颠覆,是一部建立在现代"忠"、"义"、"孝"观念之上的巅峰之作。
关键词 陈凯歌 价值颠覆 “忠” “义” “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质疑《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 被引量:5
5
作者 叶育登 《当代传播》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本刊2002年第5期发表了刘建明先生的文章《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本期特意刊登叶育登先生撰写的探讨性文章《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质疑〈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我们意在提供学术研究的宽松环境,期望学术界始终保持... 本刊2002年第5期发表了刘建明先生的文章《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本期特意刊登叶育登先生撰写的探讨性文章《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质疑〈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我们意在提供学术研究的宽松环境,期望学术界始终保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景象,以利对观点和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新闻 价值 《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 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进路的价值认同建设——作为应对社会冲突的伦理治理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60,共3页
社会转型过程中财富与权益分配的变化逼促人的再社会化,既有价值的阻滞可能造成价值颠覆并通过行动引发社会冲突。同一性建构的历史经验的两种进路,或者强调实体、彼岸的存在,或者是现世中个体的博弈。相应地,同一性实现的两种方式分别... 社会转型过程中财富与权益分配的变化逼促人的再社会化,既有价值的阻滞可能造成价值颠覆并通过行动引发社会冲突。同一性建构的历史经验的两种进路,或者强调实体、彼岸的存在,或者是现世中个体的博弈。相应地,同一性实现的两种方式分别表达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合理的代表方式应是对社会整合关系的反映。认同的重建依赖伦理实体的在场,发掘公共本质的合理形式与有效实现途径。认同机制不囿于特定的形式,而在于有效表达最合理价值下本民族本社会的有机与互维的和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价值颠覆 价值认同 整体性 认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怨恨滋生与道德人格扭曲 被引量:5
7
作者 杜时忠 刘德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学生怨恨是其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满或敌意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压抑或隐忍于内无以宣泄。怨恨情绪一旦滋生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其表现是内心向往和追求善的、好的和高贵的价值,但由于... 学生怨恨是其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满或敌意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压抑或隐忍于内无以宣泄。怨恨情绪一旦滋生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其表现是内心向往和追求善的、好的和高贵的价值,但由于自己未能获取或欲求到这种价值,他反而会对它们加以贬低、诋毁或歪曲,虚伪地欣赏其内心所鄙视的恶的、坏的和低贱的价值。由此,他在价值上的内在想法与外在表现就会呈现出分裂的状态。道德人格的扭曲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的意义。应该要通过杜绝怨恨滋生来防范道德人格的扭曲。而引导学生自我修养则是克服怨恨滋生的根本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恨 价值颠覆 道德人格扭曲 自我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怨恨:现代性伦理的精神品质——马克斯·舍勒道德建构中的怨恨理论述论 被引量:4
8
作者 牛正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5,共6页
从中世纪开始 ,科学、新教和资本主义这些因素协调一致开始了现代现象 ,它是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理念体系和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及其相应的文化制度方面发生的全面秩序转型。现代现象包括现代化、现代主义和现代性三个题域... 从中世纪开始 ,科学、新教和资本主义这些因素协调一致开始了现代现象 ,它是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理念体系和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及其相应的文化制度方面发生的全面秩序转型。现代现象包括现代化、现代主义和现代性三个题域。舍勒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现代性的精神实质是“怨恨”。怨恨是一种没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报复冲动是怨恨的出发点 ,经恼恨、恶意、羡慕、妒忌发展到阴恶 ,它形成特殊的生活经验。怨恨作为现代性精神品质 ,表现出工商精神气质战胜并取代了神学—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 ,实用价值与生命价值的结构性位置已经发生了根本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怨恨 报复冲动 体验结构 价值颠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发展抑或文化大危机——一个后现代视角的思考
9
作者 王晓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1,共8页
随着第一和第二产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就会转移到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中,并由此引发文化产品的"过剩",这种文化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与日常生活的时尚化是一致的。当文化生产时尚化的时候,文化生产的实际意义消失... 随着第一和第二产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就会转移到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中,并由此引发文化产品的"过剩",这种文化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与日常生活的时尚化是一致的。当文化生产时尚化的时候,文化生产的实际意义消失,而形式意义盛行。这种形式化的文化生产表现为机械化的复制。这种简单复制的文化生产是为了使文化生产得以维系而进行的"再生产",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生产。这种"再生产"实际上就是文化符号的简单重复,而简单重复的生产导致意义的消失。后现代文化的危机表现为意义消失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虽然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意义标准,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彻底否定文化中的意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 文化再生产 意义消失 文化危机 价值颠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范小青新世纪长篇小说人物形象浅析
10
作者 韩松刚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 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且不管这样的时代的存在是否合理。古语云,时势造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形象 “小人物” 范小青 长篇 《狂人日记》 价值颠覆 现代白话文 时势造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重构: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11,共13页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面临着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同构、高端生产要素资源瓶颈、产业跨界融合与制度协同等现实约束。基于颠覆性创新价值网追求技术原创性以及重视市场判断的两个重要特征,从市场价格结构、国际分工、资源配置、资本...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面临着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同构、高端生产要素资源瓶颈、产业跨界融合与制度协同等现实约束。基于颠覆性创新价值网追求技术原创性以及重视市场判断的两个重要特征,从市场价格结构、国际分工、资源配置、资本全球流动、规模经济、产业融合以及风险等方面分析其作用机理,构建"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生态重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下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向联动所呈现出的新的产业网络特征,从而加快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重构,促进产业组织自适应性优化,获得技术与市场"双颠覆"的内在机理。旨在获得加快构建促进各方共赢的制度支持系统,加强数字经济建设统一规划以及构建协同发展平台等政策启示,并提出培育大湾区全球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典范以及组建大湾区产业园区联盟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价值 数字经济赋能 产业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