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消费、双循环联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俊 郭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2,共11页
新型消费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消费深度融合的产物,成为重塑消费结构、激发产业升级潜能的重要引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影响。以2012—2022年我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设为一项准自然... 新型消费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消费深度融合的产物,成为重塑消费结构、激发产业升级潜能的重要引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影响。以2012—2022年我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设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型消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内在关联,以及双循环联动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新型消费能够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且该结论在经过动态效应分析、排除同期其他竞争性政策干扰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低科教水平城市与内陆城市,新型消费更能促进高科教水平城市与沿海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型消费能够促进双循环联动,进而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结论明晰了新型消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为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球价值链升级 新型消费 双循环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基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机制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王丽君 刘强 徐生霞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被赋予了“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使命,是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基于政府—企业—市场间资源与信息交互视角,以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PSM-DI... 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被赋予了“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使命,是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基于政府—企业—市场间资源与信息交互视角,以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PSM-DID模型,探讨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进程中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推动了制造企业沿“微笑曲线”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主要通过资金支持、人才培育、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发挥作用,资源倾斜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该政策对成长期制造企业及国有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推动效应更强,且企业所在地区创新环境、营商环境越好,政策效果越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周边区域制造企业存在虹吸效应,当超过一定距离后,其辐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对与自身发展水平相近的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尤为明显;此外,与智能制造试点、碳交易试点城市政策协同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价值链升级 制造业 作用机制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班列能否助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王晓曦 亐道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1,共7页
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重要载体,是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关键所在。中欧班列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海关微观数据库、UIBEGVC数据库,采用交错双重差分... 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重要载体,是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关键所在。中欧班列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海关微观数据库、UIBEGVC数据库,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存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且这一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影响机制在于,中欧班列通过促进开行区域形成集聚效应、带动要素流动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异质性检验发现,中欧班列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环境优势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城市、物流枢纽城市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集聚效应 要素流动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机器人应用与企业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1
4
作者 连慧君 傅圣杰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共19页
在全球人口结构深刻变迁和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应用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挑战,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和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探究了人口老龄化、机器人应用与企业价值链升... 在全球人口结构深刻变迁和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应用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挑战,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和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探究了人口老龄化、机器人应用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抑制企业价值链升级。其中,企业的研发创新效应和进口中间投入效应是主要作用机制;机器人应用未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负面影响,反而强化了这种负面冲击;异质性分析显示,机器人应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老龄化地区加剧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负面影响,但在高老龄化地区则有缓解作用;拓展性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出口规模及出口扩展边际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工业机器人 企业价值链升级 研发创新 进口中间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革欣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37,共6页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是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核心所在。文章基于2012—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高技术制造业全...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是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核心所在。文章基于2012—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能有效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传导机制检验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可从创新层面增加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从产业层面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赋能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本密集型与高一体化程度样本中,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赋能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 高技术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驱动下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婕佳 邵建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6,共10页
本文基于2012~2023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该结论在经过调整样本比例、... 本文基于2012~2023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该结论在经过调整样本比例、替换变量、更改模型设定和2SLS-IV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此外,技术创新在数字新基建推动国内价值链升级方面发挥了较为关键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指出,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升级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东部、高产业密集度及创新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地区,这一正向效应尤为突出。基于此,研究建议应加速数字新基建的发展,确保资源合理均衡分配,有序推进技术创新改革,以期国内价值链实现更高层次的跃升和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技术创新 价值链升级 调节效应模型 动态面板模型 差分GMM 区域差异 产业密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双元创新与企业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进富 王炎 张颖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9-128,共10页
动态能力是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支撑,但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尚不清晰,不同发展阶段应借助何种动态能力实现价值链升级这一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 动态能力是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支撑,但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尚不清晰,不同发展阶段应借助何种动态能力实现价值链升级这一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表现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学习吸收、变革更新4个维度;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会表现出阶段性差异,进而推动企业价值链升级;双元创新在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可拓展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边界,为科技企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型科技企业 动态能力 双元创新 价值链升级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晓华 余建刚 刘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102,共6页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并借助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先...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并借助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先负后正的“U”型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方地区与中低端行业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明显。从不同约束条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存在人力资本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且均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人力资本 外商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市场开放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双向开放”视角的新解读
9
作者 唐保庆 夏钰钊 毕良万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共11页
本文基于服务市场“双向开放”的视角,系统剖析“本国对外开放”和“外部对华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遗漏“外部对华开放”变量的情形下,“本国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被高估;(2)“本国对... 本文基于服务市场“双向开放”的视角,系统剖析“本国对外开放”和“外部对华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遗漏“外部对华开放”变量的情形下,“本国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被高估;(2)“本国对外开放”和“外部对华开放”均显著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且“本国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更大;(3)“本国对外开放”和“外部对华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4)“本国对外开放”和“外部对华开放”均通过服务市场技术溢出效应、服务市场竞争效应、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成本等渠道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5)“本国对外开放”和“外部对华开放”在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呈现替代关系,且中美之间的替代关系强于其他经济体。这意味着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华开放持续收紧和逐步封锁的背景下,中国可凭借积极主动的“本国对外开放”继续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市场 “双向开放” 价值链升级 替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可供性、融通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宇宁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5,共6页
结合技术可供性理论和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构建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驱动机制框架,探究数字技术可供性、融通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关系。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 结合技术可供性理论和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构建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驱动机制框架,探究数字技术可供性、融通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关系。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各类型数字技术可供性均有利于融通创新;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数字技术变异可供性、数字技术积累可供性;数字技术可供性通过融通创新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由此提出构建数字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体系、制定融通创新多方共联机制、建立企业价值链协同发展模式,希冀为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可供性 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融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环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在考量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2011—2021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同时助力本地区、邻近地... 在考量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2011—2021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同时助力本地区、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均有助于本地区、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且融合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布设“天地一体、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先进引领、后发追赶”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和构建“企业参与、多方协作”的跨区域合作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丰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助力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高技术产业 全球价值链升级 信息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要素市场化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正 左文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3,共8页
选取我国2012—2022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 选取我国2012—2022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省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推动要素市场化发展间接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基于此,应积极部署新一轮数字新基建项目,均衡分布数字新基建资源,有序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期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向更高位势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要素市场化 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冲击下中国企业的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兼论价值链形态异质性的理论成因及其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96,共19页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亟需通过全面识别企业价值链布局特征,探寻各产业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实现分行业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本文构建了可用于研究不同价值链位置及分布的企业如何实现高附加...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亟需通过全面识别企业价值链布局特征,探寻各产业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实现分行业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本文构建了可用于研究不同价值链位置及分布的企业如何实现高附加值攀升的理论框架,采用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实证考察企业价值链位置、不同升级路径选择与国内附加值创造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上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产品销售两端,而中间制造阶段附加值相对较低;(2)不同行业的价值链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也就是说呈现“微笑曲线”“武藏曲线”以及单调分布等不同的形态,对应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选取也有所不同;(3)企业自身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差距和进入成本差距是判断所处行业价值链形态的关键因素;(4)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的价值链形态和在价值链中的具体位置,选择“强链”“补链”“延链”或“固链”措施,精准制定价值链升级策略。因此,总体上应把握“向产业链两端攀升获取高附加值”核心要领,针对不同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中间制造环节,根据产业链特征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升级 价值形态 价值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升级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 被引量:23
14
作者 宋晶 陈劲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61,共5页
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演进趋势,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升级进程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系,针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应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 价值链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型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发、外资进入与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63,共9页
基于Feenstra的商品连续统模型及中国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自主研发、外资进入对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显著促进了价值链升级;外资进入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性;自主研发与外资进入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互... 基于Feenstra的商品连续统模型及中国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自主研发、外资进入对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显著促进了价值链升级;外资进入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性;自主研发与外资进入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互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积累是推动价值链升级的必要保障,但人力资本的优势并未显现;市场交易环境与行业规模对价值链升级也具有一定影响;产业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是加快挖掘和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并与外资进入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升级 自主研发 外资进入 商品连续统模型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价值链升级的创新驱动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曲泽静 张慧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价值链升级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传统的价值链升级模型,结合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对构建价值链升级的创新驱动系统的路径及其对价值链升级的推动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价值链升级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创新... 价值链升级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传统的价值链升级模型,结合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对构建价值链升级的创新驱动系统的路径及其对价值链升级的推动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价值链升级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创新驱动价值链升级系统的重要意义。其次,对传统价值链升级类型、特征、路径进行剖析。最后,以价值链升级为目标,创新驱动为主导,构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价值链升级的有机系统,并对加速价值链升级的创新驱动构成、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包含科技创新、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驱动系统是加速价值链升级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价值链升级 创新驱动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 被引量:23
17
作者 马红旗 陈仲常 《南方经济》 CSSCI 2012年第9期83-91,共9页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呈倒"U"型关系。说明,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初期,我国制造业通过不断地满...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呈倒"U"型关系。说明,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初期,我国制造业通过不断地满足发达国家价值链治理的参数(国际化生产标准)、接受发达国家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或通过"干中学"效应,对价值链升级带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加深,其生产环节受到了发达国家价值链治理的"锁定",从而抑制了价值链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价值链升级 价值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江 吴瑞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数据合并匹配形成的微观企业数据,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视角,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升...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数据合并匹配形成的微观企业数据,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视角,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从分类检验的结果看,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全球价值升级,但提升效果会因技术复杂度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政府应该继续提升政府补贴的力度,以激励更多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根据企业自身特征合理选择补贴对象,优先补贴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及一般贸易型企业,充分发挥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积极效应,同时制定公开透明的申请资格评审机制和监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政府补贴 全球价值链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视角下国内消费需求扩量提质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瑛 汪琼 魏梦雯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3,共13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分析国内消费需求量与质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全球42个国家5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消费需求规模与质量、国内循环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国内消费需求规模扩张与质... 基于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分析国内消费需求量与质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全球42个国家5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消费需求规模与质量、国内循环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国内消费需求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均有助于一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消费需求规模的作用具有天花板效应,而需求质量的影响则更为持久。扩展研究表明,中国国内大循环能够有效衔接需求侧至供给侧的联系,显著增强国内需求提质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因此,应紧紧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以超大规模、特别是优化升级的内需市场为支撑的内生增长机制,从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国内消费需求规模 国内消费需求质量 全球价值链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磊 李吉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3,共8页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跨国投资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呈日趋增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发...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跨国投资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呈日趋增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发展、O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与OFDI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而I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则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从地区异质性看,OFDI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促进西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价值链升级,O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东部和中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双向FDI的协同发展只对东部地区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升级 制造业 双向 FDI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地区异质性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