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丰模式下桂林旅游物流价值链分解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秦立公 董津津 +1 位作者 吴娇 刘钰霞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9-40,共2页
文章对香港利丰公司(Li&Fung)"价值链物流"模式进行了总结,依据该模式分析了桂林旅游物流的相关价值链要素,并结合桂林实际提出优化措施,对桂林旅游物流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价值物流 旅游物流 价值链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分解与分工地位研究综述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继彤 张静雨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152,共4页
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和释放世界经济活力的源动力,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在流动的共同体生态系统里,价值链地位攀升成为每一个参与国的共同追求,自知才能自治。文章首先从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和增加... 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和释放世界经济活力的源动力,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在流动的共同体生态系统里,价值链地位攀升成为每一个参与国的共同追求,自知才能自治。文章首先从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和增加值的贸易核算新方法出发,梳理全球价值链的分解和位置测度框架,研究认为提升价值链地位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嵌入程度;其次归纳出价值链攀升的可能路径;最后给出未来的讨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解 价值分工地位 国内价值 价值攀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成本控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艳桃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42-43,共2页
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价值链理论,针对基于价值链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物流成本控制 价值 物流价值链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产业隐含碳流动及污染避难所效应
4
作者 陈传龙 李泽浩 杨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21-4033,共13页
立足需求侧视角,基于价值链分解方法追踪中国区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隐含碳流动构成及路径,并进一步识别ICT产业在区域层面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结果表明,跨区域贸易相关活动引致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国内... 立足需求侧视角,基于价值链分解方法追踪中国区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隐含碳流动构成及路径,并进一步识别ICT产业在区域层面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结果表明,跨区域贸易相关活动引致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国内价值链中ICT产业生产链越短,碳生产率越高.分需求类别来看,绝大部分国内省份主要通过本地区需求(无跨区域贸易活动)引致ICT产业碳排放,而国外地区主要由最终产品的跨国贸易活动引致;ICT产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引致了最多的碳排放,其次是建筑业;固定资本形成是引致ICT产业碳排放的最大需求类型,其次是出口.随着跨区域活动次数增加,需求侧引起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呈现了递减的趋势.在不同价值链阶段,各省份所处的污染避难所角色具有异质性,面对不同需求地区其角色也存在显著区别.据此要立足需求侧绘制ICT产业价值链隐含碳地图,加强区域协同碳治理,推动ICT产业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完善ICT产业的碳排放核算和监测体系等措施来促进ICT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产业隐含碳流动 需求侧 价值链分解 污染避难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内大循环的测度、解构及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价值循环分解 投入产出表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角色变迁 被引量:5
6
作者 唐海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151,共9页
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和价值链分解技术,从总量、产品、区域三个层面深入考察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角色变迁,结果表明:经过十余年产业升级的努力,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角色从以往的"加工车间"逐步演进为"生产基地&... 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和价值链分解技术,从总量、产品、区域三个层面深入考察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角色变迁,结果表明:经过十余年产业升级的努力,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角色从以往的"加工车间"逐步演进为"生产基地"甚至"世界工厂";中国在低档产品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已经扮演主导角色,但在中高档产品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只能扮演依附角色,不过依附性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高收入国家都要弱得多;中国在各个区域生产网络之间扮演着"中转站"的枢纽角色,通过双向的"三角贸易"将地理分隔的区域生产网络联结成完整的全球生产网络,使得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合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生产网络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价值链分解 角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网式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綦良群 张庆楠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4-71,共8页
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趋势日渐明显,且逐渐呈现复杂性融合,因此研究二者复杂性融合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链分解及整合角度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过程进行分析,在概括归纳两个产业融... 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趋势日渐明显,且逐渐呈现复杂性融合,因此研究二者复杂性融合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链分解及整合角度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过程进行分析,在概括归纳两个产业融合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解析网式融合内涵及其存在形式,提出网式融合影响因素,并选取网式融合影响因素测量指标,根据理论研究假设,采用调查问卷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网式融合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两个产业网式融合影响因素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匹配性、创新驱动、网络能力,且其影响强度和方向各不相同。最后,提出促进两个产业网式融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价值链分解 价值整合 网式融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