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喻的认识论价值与感情意蕴 被引量:9
1
作者 曾庆茂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提喻能从表面的视觉提高到深刻的洞察,提喻具有言近意远,知微见著,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同时蕴涵感情宣泄的功能。作为一种极其普遍而又具有相当语言魅力的修辞形式,提喻应当得到清晰的梳理与缜密的分析,同时应当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提喻能从表面的视觉提高到深刻的洞察,提喻具有言近意远,知微见著,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同时蕴涵感情宣泄的功能。作为一种极其普遍而又具有相当语言魅力的修辞形式,提喻应当得到清晰的梳理与缜密的分析,同时应当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提喻的认识与使用。以达到更加恰当贴切的语言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喻 表达形式 认识论价值 感情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文本群的逻辑规划及其对全球化的认识论价值——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专题评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朝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马克思200周年的诞辰之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大会期间,中外学者就《资本论》MEGA2文本群的编撰和传播、《资本论》面向全球化的逻辑规划及其对当代世界的认识论价值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反映了《资本论》研究的... 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马克思200周年的诞辰之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大会期间,中外学者就《资本论》MEGA2文本群的编撰和传播、《资本论》面向全球化的逻辑规划及其对当代世界的认识论价值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反映了《资本论》研究的学术前沿和新动向。在国际金融危机所触发的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国际关系危机深入发展的当下,深入研究和发掘《资本论》的逻辑规划及其对全球化的认识论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文本群 逻辑规划 全球化 认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想象及其心理动力结构——审美认识论基本概念研究之一
3
作者 潘家森 《中州学刊》 1986年第3期56-61,55,共7页
如果传统认识论因以事实判断为对象而可称作事实认识论的话,那么,以价值判断为对象的伦理认识和艺术认识,则应构成价值认识论。而本文只涉及艺术领域的价值认识论,姑且称之为审美认识论吧。 人类两条腿一旦坚定地站在大地上,吞吐着大气... 如果传统认识论因以事实判断为对象而可称作事实认识论的话,那么,以价值判断为对象的伦理认识和艺术认识,则应构成价值认识论。而本文只涉及艺术领域的价值认识论,姑且称之为审美认识论吧。 人类两条腿一旦坚定地站在大地上,吞吐着大气,捕捉着风云,追逐着雷电,思索着惊异,对象世界就具有双重品格,它不仅是自在的物理世界,而且也是自为的价值世界。图腾,岩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 审美认识论 心理动力 心理模型 价值认识论 审美心理定势 事实判断 事实认识 对象世界 艺术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载体
4
作者 王义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8-93,100,共7页
英语的意义和信息载体的形式、功能多彩且相关 ,载体功能与言语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的共性涉及知觉优势、知觉激活、认知图式、言语经济、生理心理、排组、逻辑、联想、推体的语境等方面。对英语载体控制的目的是能最佳传载适度的量和质的... 英语的意义和信息载体的形式、功能多彩且相关 ,载体功能与言语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的共性涉及知觉优势、知觉激活、认知图式、言语经济、生理心理、排组、逻辑、联想、推体的语境等方面。对英语载体控制的目的是能最佳传载适度的量和质的信息和意义。英语载体的语用价值主要是使言语经济、清楚、准确、强调、守密 ,其认识论价值是重视顺序、联系、共性、不平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载体 信息载体 语用价值 认识论价值 认知 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
5
作者 许恒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3,共5页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历史观 历史规律 西美尔 人为自然立法 本体论地位 认识论价值 自然规律 构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