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换价值定义是“商品能够用于交换的效用”吗?——与朱恩池同志商榷
1
作者 梁运增 《经济科学》 1984年第4期76-77,共2页
朱恩池同志在《经济科学》1983年第3期上发表《交换价值定义的我见》(下称《我见》)的文章,认为交换价值的定义是"商品能够用于交换的效用"。我们对这个提法提出商榷。第一,《我见》一文否认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 朱恩池同志在《经济科学》1983年第3期上发表《交换价值定义的我见》(下称《我见》)的文章,认为交换价值的定义是"商品能够用于交换的效用"。我们对这个提法提出商榷。第一,《我见》一文否认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价值表现形式,这种否认是不能成立的。《我见》一开始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论述:"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 价值定义 商品交换 马克思 商品生产 商品效用 价值表现形式 资本论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拜物教”的历史现象学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68,共7页
马克思提出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既是对唯物史观的展开和深化,也是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力批判。通过对商品价值形式的历史现象学考察,马克思以最直观的方式初步揭露了商品拜物教外在假象的形成过程。回到商品拜物教本身,马克思又"... 马克思提出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既是对唯物史观的展开和深化,也是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力批判。通过对商品价值形式的历史现象学考察,马克思以最直观的方式初步揭露了商品拜物教外在假象的形成过程。回到商品拜物教本身,马克思又"历史地现象学地"看到了商品价值形式中隐藏的"神秘性",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是一种具有自然主义的经验思维特质的社会意识,它看不到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误认为是永恒的自然形式。一旦我们进入到社会生产领域,以马克思历史现象学考察人类生产活动,商品拜物教的神秘纱幕就会被揭掉,资本主义社会永恒存在的超历史假象也将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商品价值表现形式 历史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