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的网络热点事件舆情研判及系统实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6-2261,共6页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演变过程,确定触发因素的出现、共同信念的形成、行动动员的完成是事件演变的三个关键环节,设计监测模型,对事件舆情中的敏感因素、情感的形成及扩散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构造网络舆情热点信息...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演变过程,确定触发因素的出现、共同信念的形成、行动动员的完成是事件演变的三个关键环节,设计监测模型,对事件舆情中的敏感因素、情感的形成及扩散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构造网络舆情热点信息智能监测平台系统(NPOIMS),以我国西部地区的x市为实例对象,架构舆情监测系统,监测与x市有关的各类舆情信息,提炼热点词语,进行舆情研判,提供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舆情引导和事件应对的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累加理论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研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累加理论视域下的阿富汗变局和塔利班走向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吉军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07-124,I0004,共19页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在被推翻20年后再次成为政权的执掌者。这与美国将战略目标从“以反恐为中心”转向“以大国竞争为中心”不无关系,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导致的。价值累加理论提出社会运动是由结构性有利条件...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在被推翻20年后再次成为政权的执掌者。这与美国将战略目标从“以反恐为中心”转向“以大国竞争为中心”不无关系,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导致的。价值累加理论提出社会运动是由结构性有利条件、结构性紧张、概化信念的形成和散播、诱发因素、参与者的行动动员以及社会控制的运作等因素顺序叠加而成。从价值累加理论审视作为一种政治伊斯兰现象的塔利班在阿富汗生成和发展的原因及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能够为研判塔利班执政前景及对政治伊斯兰的影响提供另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和理论视角。塔利班的未来发展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阿富汗的未来,这也是国际社会关注阿富汗局势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累加理论 阿富汗 塔利班 塔利班政权 政治伊斯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防治:理论阐释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志友 李玲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70,共9页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农民采取非制度化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环境利益的“集合行动”。斯梅尔赛价值累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逻辑,其实质是各方利益价值累加的过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政...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农民采取非制度化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环境利益的“集合行动”。斯梅尔赛价值累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逻辑,其实质是各方利益价值累加的过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环评专家、媒体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及互动博弈,推动着群体性事件发展方向。通过优良的环境供给、提升公众认知、提供利益协商平台、合理引导行动和加强危机现场应急处置等策略,形成指向更为精细化的多中心合作模式,从而达到农村生态与社会的善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累加理论 农村生态环境 群体性事件 利益分析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类网络舆情何以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基于30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宇 钱清逸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161,共8页
[研究目的]邻避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从线上舆情参与到线下现实行动的特点,然而并非所有的邻避类网络舆情均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因而需要探寻邻避类网络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内在机制。[研究方法]以斯梅尔塞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构建... [研究目的]邻避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从线上舆情参与到线下现实行动的特点,然而并非所有的邻避类网络舆情均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因而需要探寻邻避类网络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内在机制。[研究方法]以斯梅尔塞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构建本土化分析框架,对30个邻避案例进行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邻避类网络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累加”作用的结果;稀缺的制度化资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是邻避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基础条件;情绪感知和群体认同是邻避类网络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因素;具有戏剧性、特异性和蕴含政府薄弱应急处置能力的促发因素是邻避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因;情感累加驱动型和促发因素诱导型是邻避类网络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路径。为有效阻断邻避舆情演化为现实群体性事件,一要优化邻避治理的资源供给,避免负面情绪的长期发酵和快速集聚;二要重塑政府形象,提升政府能力,建立政府权威;三要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构建邻避类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类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 舆情演化 舆情治理 定性比较分析 价值累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69
5
作者 邓希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网络集群行为是传统集群行为在互联网上的复制、延伸和创新,具有发生环境网络化、行为互动符号化、成员参与超功利化、成员关系松散与自发分工并存、行动信息的多点化和多向化以及不在场和匿名状态下的有限理性等六个方面的新特征。其... 网络集群行为是传统集群行为在互联网上的复制、延伸和创新,具有发生环境网络化、行为互动符号化、成员参与超功利化、成员关系松散与自发分工并存、行动信息的多点化和多向化以及不在场和匿名状态下的有限理性等六个方面的新特征。其发生机制既具有传统集群行为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的新属性。在价值累加理论框架下,本文深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集群行为 社会控制机制 价值累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变及应对研究——基于公众情感演化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166,共6页
互联网的普及引致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公众情感是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核心驱动力。将"微观"个体的情感与大规模的社会系统的"宏观"结构结合起来,基于价值累加理论,通过分析社会系统对个体情感的作用... 互联网的普及引致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公众情感是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核心驱动力。将"微观"个体的情感与大规模的社会系统的"宏观"结构结合起来,基于价值累加理论,通过分析社会系统对个体情感的作用,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情感的演化机制。从情感的视角,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理,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价值累加理论 情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诱发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汤志伟 陈萌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本文根据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模型提出了理论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其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诱发因素模型。我们运用SPSS15.0和AMOS7.0处理数据,构建结... 本文根据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模型提出了理论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其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诱发因素模型。我们运用SPSS15.0和AMOS7.0处理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证明价值累加理论中的六个因素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与怨恨、普遍情绪和共同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和社会控制能力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均具有显著影响,这六个因素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诱发因素 价值累加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网络运动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方曙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0,共5页
通过对"阿拉伯之春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钓鱼岛运动"三起典型网络运动的比较,在分析价值累加理论六个要素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运动具有的七个基本过程、运动主体和后果;指出基于信息分享基础上的网络... 通过对"阿拉伯之春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钓鱼岛运动"三起典型网络运动的比较,在分析价值累加理论六个要素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运动具有的七个基本过程、运动主体和后果;指出基于信息分享基础上的网络"弱关系"、网络互动、网络公共领域,以及基于后议程总体设置、总体网络把关、沉默螺旋网络化和网络群体极化的过程使得网络互动得以强化,是构成网络运动的主要过程和准备;在分析网络运动突发性、快捷性、非理性、地域性、时间性和组织化等特征的同时,指出我国要强化对网络舆论、网络互动和网络运动监控、预警和引导的同时,要培育和完善网络公共领域的相对独立性、自由性、平等性、批判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运动 价值累加理论 网络公共领域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形象风险及其化解 被引量:4
9
作者 夏渝杰 王振卯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91,共5页
重视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促进公众对政策的认同,是现代化国家潜在的政治活动法则。政府形象是政府合法性的衡量指标之一,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公众期望兑现风险、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风险、转型过程本身的风险是全面小... 重视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促进公众对政策的认同,是现代化国家潜在的政治活动法则。政府形象是政府合法性的衡量指标之一,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公众期望兑现风险、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风险、转型过程本身的风险是全面小康社会政府形象的主要风险源。克服政府形象风险累积的对策是:逐步缓和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紧张;强调对重点人群的政府形象宣传,避免负面概化信念的出现;设置安全阀,建立社会矛盾第三方仲裁机制,引导社会冲突有序化、可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形象 风险 价值累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集群行为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冉连 曾天飏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6,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逻辑,旨在助力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加强虚拟社会治理,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规范分析方法,以价值累加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分析... [研究目的]探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逻辑,旨在助力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加强虚拟社会治理,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规范分析方法,以价值累加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算法技术应用背景下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机理。[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大数据算法技术影响下的网络集群行为呈现大数据操纵下的群体共识、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个体被动中介化的新特征,“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集群行为生成综合受到有利的结构、结构性紧张、普遍信念、诱发因素与行动动员、社会控制机制五大方面的影响。充分运用和发挥大数据算法的监测预警功能、有效改变大数据算法的作用方向、制定和完善大数据算法技术运用的规则体系、多方参与共同抑制算法推荐服务的负面影响是新时代治理“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网络集群行为的理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大数据 网络集群行为 生成机理 虚拟社会治理 价值累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集群行为演化机理研究
11
作者 薛咏 《高教探索》 2025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深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演化机制和管控策略,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网络文明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集群行为存在“去个性化”平台增加个体相对剥夺感、信息茧房加深学... 深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演化机制和管控策略,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网络文明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集群行为存在“去个性化”平台增加个体相对剥夺感、信息茧房加深学生群体“同质化”、非理性的情绪渲染升级集群行为、个体被动中介化影响群体极化等主要特征。本研究基于价值累加理论重点分析了参与高校学生网络集群行为的四大主体和演化机理。研究发现:信息茧房加剧了结构性诱因到结构性紧张,意见领袖可以基于诱发因素到参与行动动员,算法干预削弱了社会控制机制促成一般性信念。充分规范算法技术使用,建立预警应急机制,完善课程教育体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培养意见领袖队伍将是新时代高校学生群体网络集群行为管控的理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集群行为 价值累加理论 信息茧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