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有为的孔教革命:基于韦伯“卡里斯马”和“价值理性化”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吕雨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213,共27页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斯马的自觉,进而对孔子、孔学做了宗教化的再阐释。康氏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宗教改革虽然夭折,但对同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和稍后的反迷信运动有重要的触发意义。一方面呈现为神秘化,另一方面却是在理性化西方的挑战下应运而生,这使得康氏变教的价值合理化努力难以成功。孔教革命虽然以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其意图却是保守性的,即试图在大变局中维持儒士阶层的整全性。理性化转轨的历史使命随后交到了“主义”政党的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教 韦伯 卡里斯马 价值理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指向价值的行动:韦伯《科学作为天职》一百年 被引量:11
2
作者 田耕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87,共34页
本文基于韦伯《科学作为天职》的演讲,将Wissenschaft als Beruf的含义重新置于韦伯科学学说的思考脉络之中。本文认为,该演讲通过"为科学而科学"的"意义"问题指涉每个人如何承担自己的价值立场问题,此问题和韦伯... 本文基于韦伯《科学作为天职》的演讲,将Wissenschaft als Beruf的含义重新置于韦伯科学学说的思考脉络之中。本文认为,该演讲通过"为科学而科学"的"意义"问题指涉每个人如何承担自己的价值立场问题,此问题和韦伯科学学说中行动如何承担价值的主题密切相关。一方面,每个人的价值感受是价值行动的起点,不能通过任何伦理义务将之夷平。另一方面,这样的价值感受若不通过价值理性化,就既不会变成塑造价值的力量,也有碍于行动者明白和掌握为价值而行动的自由是什么。二者之间的紧张使韦伯反对任何有机体学说意义上的文明和共同体,转而从"求真"这一充满人为努力的途径来实现行动者对价值真正的"开明"。在这一途径中,诉诸于观念类型的行动者的"开明"是他将习俗和文明由异己的传统变成自己的根本价值立场的关键。但本文结尾表明,韦伯的这个立场将所有的传统都变成了异己的传统,因此留下了现代社会科学如何面对价值的共同体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行动 价值理性 开明 观念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