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恰如其分地说出该说的──维特根斯坦的价值形而上学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喜 《现代哲学》 1999年第4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价值形而上学 维特根斯坦 伦理学意义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神秘之域 原始语言 人生意义 事实世界 经验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新儒学·价值形而上学——黄克剑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广生 《东南学术》 2002年第5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儒学 新儒学 人物访谈 价值形而上学 黄克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美尔关于现代宗教形而上学重建的构想——从外在的超验对象到内在的生命品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田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6,共5页
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 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形式 外在超验对象 宗教性 灵魂的宗教性存在 形而上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不再”时代的文艺学何为 被引量:2
4
作者 范玉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随着经典的衰落,"文学性"的弥漫与诸多新文学形态的生成,经典概念愈益泛化,在多元文化激荡中重新确立"经典"的定义和内涵成为一种必然。惟此文艺学不仅要扩展研究视野,拓展研究领域,还要坚持研究的本土立场、问题... 随着经典的衰落,"文学性"的弥漫与诸多新文学形态的生成,经典概念愈益泛化,在多元文化激荡中重新确立"经典"的定义和内涵成为一种必然。惟此文艺学不仅要扩展研究视野,拓展研究领域,还要坚持研究的本土立场、问题意识、身份意识、语境意识和价值祈向维度,通过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的重构以及研究范式的转换,使文艺学在现实中重新获得话语权和有效性。文艺学何为势必要回到文学自身,研读作品、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此外,文艺学何为还要把诸如科技、市场、资本等因素纳入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文学经典 理论 价值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