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创新的价值对象性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爱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10,共5页
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由此也设定了人猿相揖别的历史界点。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创新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然而,与之相随的技术伦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从价值对象性这个本源性视角重新反思技术创新问题,以廓清技术创... 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由此也设定了人猿相揖别的历史界点。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创新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然而,与之相随的技术伦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从价值对象性这个本源性视角重新反思技术创新问题,以廓清技术创新对于人类整体向上提升的价值导向。事实上,从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趋势来说,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向自由王国进发、实现自由解放的历史进程。基于技术创新的价值对象性,对技术创新的价值关系作了全面阐释,并结合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对技术创新主体的多维性作了例举说明,最后着重阐释了技术创新的价值意向及其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价值对象性 价值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中的对象性思想探微
2
作者 方新民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6年第6期25-28,共4页
劳动价值论所以能从不完备的古典形态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形态,这和马克思把商品理解为物化了劳动者本质的对象性,并批判地证明了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的学说是密切关联的。
关键词 价值对象性 劳动价值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象 劳动产品 费尔巴哈 劳动者 使用价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83-88,94,共7页
价值作为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产生,又作为主体需要的对象而显现。价值对象性是物的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凝结在对象物中的社会关系,是人在对象世界中的自我肯定,是物在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功能。它是在对象性的实践... 价值作为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产生,又作为主体需要的对象而显现。价值对象性是物的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凝结在对象物中的社会关系,是人在对象世界中的自我肯定,是物在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功能。它是在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由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客观作用决定的。价值对象性和价值是本质和现象、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满足主体积极的、良好的需要的价值对象性,才能实现和显现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价值对象性 人的社会本质 主体需要 价值创造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松涉对商品世界的认识论思考和发生学论证
4
作者 杨思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42,共9页
广松涉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属性,并由此使它的所有者"经济人"以商品为中介实现着人与自然界以及他与人类社会他人的经济联系,因此商品世界的构造中内在地包含着人类社会的整体构造,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内在... 广松涉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属性,并由此使它的所有者"经济人"以商品为中介实现着人与自然界以及他与人类社会他人的经济联系,因此商品世界的构造中内在地包含着人类社会的整体构造,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内在地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契机和线索。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即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作为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所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中凝结为非感性的商品价值实体,并且必然要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等各种价值形式来表现。一般价值形式或货币形式的出现与发展,是具有整体性的商品世界内在包含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使用价值和其价值、商品所有者和消费者之间一系列矛盾运动的结果和体现,这个矛盾过程体现着人类社会一系列的历史发展和过程。而随着劳动力商品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整个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货币被转化为资本和资本在其运动中其价值和统治不断扩张、无处不在,人们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且扩展到世界的每一角落,广松涉认为这时的整个世界历史也就都可以被纳入到人们对商品世界的考察中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马克思 商品世界 世界历史 价值对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