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师主体性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赵虹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教师主体性价值不应该因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它与学生主体性共同存在于教育活动的矛盾联系中 ,需要给予独立的理论阐述。教师的主体性价值指教师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 ,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 ,并... 教师主体性价值不应该因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它与学生主体性共同存在于教育活动的矛盾联系中 ,需要给予独立的理论阐述。教师的主体性价值指教师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 ,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 ,并相应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特征是 :价值取向的社会性 ,价值内涵的创造性 ,价值实现空间的广泛性 ,价值体现的潜隐性。教师主体性价值的实现 ,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 ,又需要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的积极配合。教师主体性价值能否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体性价值 本质特征 价值实现空间 价值取向 价值内涵 素质教育 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空间重构的“原初交易成本”与村社理性--以湖北省马岭村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温铁军 崔芳邻 +1 位作者 陈璐 董筱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74,177,共8页
重构农村空间进而实现空间综合价值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以湖北省马岭村为例,分析满足空间重构要求的“原初交易成本”以及村社理性在降低该交易成本中的比较制度优势发现:首先,基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来实现小... 重构农村空间进而实现空间综合价值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以湖北省马岭村为例,分析满足空间重构要求的“原初交易成本”以及村社理性在降低该交易成本中的比较制度优势发现:首先,基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来实现小农土地的大规模集中难度很大,其过程中的“原初交易成本”很高,而剥离土地内涵的多重福利功能则是实现土地“资源”转换为土地“要素”的前提;其次,因土地资源所依附的社会功能多样,“原初交易成本”并不表现为可被量化的单一质性客体,而撬动村社理性,缔结结构性合约,用养老福利和就业保障等方式置换土地的社会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原初交易成本”,将具备多种功能属性的土地资源变成纯粹的经济要素。因此,应注重发挥村社理性的制度性优势,降低“原初交易成本”,在村社规模上促进空间综合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价值实现 原初交易成本 村社理性 结构性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