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估——以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为例
1
作者 黄显乔 李敬烨 +2 位作者 吴家欣 任月 曹玉昆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23,共15页
【目的】针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发展理论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的错位,尝试提出一个可观测的概念框架,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否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 【目的】针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发展理论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的错位,尝试提出一个可观测的概念框架,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否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方法】优化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ArcGIS、当量因子、Super-SBM模型、Super-Malmquist指数以及变异系数等技术和方法,测算重点国有林区87个森工林业局2003—2020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这一林业高质量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结果】1)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资产价值流量巨大,主要由森林支持调节服务价值构成,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截至2020年,支持调节服务价值量为7283.4亿元,供给服务价值量为460.6亿元,文化服务价值量为377.0亿元;然而,森林生态产品产值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20年减至98.7亿元。2)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较低,林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没有完全实现,2003—2020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仅0.39,每年能够达到有效水平的林业局数量低于整域的25%。按区域分,吉林森工集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最高,均值为0.63;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最低,均值为0.32。3)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结果发现,2003—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25,技术进步指数均值为1.042,技术进步引发的创新效应是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增长的主要源泉。4)不同森工集团的效率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加,价值实现效率数值差距随着时间发展不断扩大,2009年整体变异系数最小为0.81,2020年最大为1.38。区域发展不协调,相较其他林业局,吉林森工集团下属林业局率先迈进林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结论】重点国有林区通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厚植生态资本作为关键要素,贯彻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林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然而,生态资本产出弹性水平低、区域间发展差距大以及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低,依然是制约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地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以克服。本研究结果可为贯彻“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战略导向、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观测的概念框架与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重点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2
作者 詹琉璐 杨建州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2,共9页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客观反映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森林生态的投入、产出情况。运用Super-NSBM模型测算全国范围内183个地级市样本2012—2021年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研究发现:从时序变化上看,...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客观反映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森林生态的投入、产出情况。运用Super-NSBM模型测算全国范围内183个地级市样本2012—2021年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研究发现:从时序变化上看,当前全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分阶段效率中森林经济价值实现效率远高于森林福利价值实现效率;从空间变化上看,全国区域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差异较大,极化现象较为突出;从价值实现冗余度看,各地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方面有较大改进空间。对此,需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跨区域生态转化协作机制,因地制宜地调整森林生态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价值实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3
作者 朱美荣 王淦秋 尚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5-1657,共13页
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是加快农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 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是加快农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等方法,分析新质生产力水平对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在大部分地区呈波动上升趋势,多数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新质生产力能够为农业生态产业提供新动能,显著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提升,且其促进作用随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提升先下降后上升。3)农业生态资产和农业生态产品市场的竞争性使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在空间上负向溢出,但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能够通过农业分工和社会化服务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结果,应积极发挥地区农业生态资产优势,建设优质生态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转变,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协调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
4
作者 孔凡斌 陆雨 徐彩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共21页
[目的]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探讨... [目的]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其二者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通过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达到总效应的11.76%;在二者交互作用下,数字生态融合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呈增强态势。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通过增加非农就业人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3个维度(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产业和数字化应用)均可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其中仅数字化产业可通过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以及二者交互项对浙西南地区及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地区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影响更大。[结论]在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数字经济与林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步协调发展。培养和吸引数字化人才,推动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数字技术支持农村居民林业生产效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针对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山区和农村地区,强化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其充分发挥“数字红利”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与农村居民林业收入可持续协调增长的“后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城乡收入差距 中介效应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 被引量:28
5
作者 徐彩瑶 王宁 +1 位作者 孔凡斌 沈月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0,共19页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县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县域发展水平和县域发展差距,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InVEST模型、Super-SBM模型以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县域发展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2)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总体上显著上升,生态发展类县实现效率略高于跨越发展类县。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能够有效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对于跨越发展类县的效应要略优于生态发展类县。4)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通过提高林业二三产业产值、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本等路径缩小县域发展差距。【结论】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县域发展水平均呈现显著提升的变化趋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县域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各县域单元需要从创新森林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县域间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等方面发力,全面提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向“金山银山”发展优势转化的效率,推动山区县协调发展,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山区县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发展差距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