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机器人与知识的价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艾德文
-
机构
华东地质学院
-
出处
《求实》
1986年第4期33-34,共2页
-
文摘
现在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生产中,直接生产过程里的工人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但企业获得的利润却大大增加。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人也可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现有的一些教科书大都是这样回答的:机器人作为不变资本,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
关键词
机器人
价值和剩余价值
知识价值
积累劳动
物质产品
知识产品
直接生产过程
新价值
总体工人
劳动者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谷书堂教授提出价值理论新见解的原因之我见
- 2
-
-
作者
黄国桥
-
机构
云南财贸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12-15,共4页
-
文摘
谷书堂教授提出价值理论新见解的原因之我见黄国桥谷书堂教授在其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对价值理论的新见解。书中认为:(1)"说社会必要劳动创造价值与说劳动自身的生产力与劳动的资本生产力以及劳动的土地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都是符合劳动价值...
-
关键词
传统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第三产业
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
新见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价值和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
分类号
F014.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不能离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
- 3
-
-
作者
韦奇
时珍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4-19,共6页
-
文摘
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问题提出了某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主要的有:(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二)商业,服务行业,直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各个部门所耗费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创造国民收入;(三)“以往的劳动价值学说仅仅包括商品价值学说,这使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完善”等等。以上观点,虽然散见于不同的文章,但它们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这就是说,由(一)和(二)必然导致(三)。而所谓“以往的劳动价值学说”云云,尽管含糊其词,其实就是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完善”。
-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价值学说
物质生产
马克思
精神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
社会规定性
直接生产过程
物质规定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当代意义
- 4
-
-
作者
龙志美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4期31-34,共4页
-
文摘
今年五月五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69周年。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以此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回顾我们党60多年艰苦奋斗的历史,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当代意义
劳动价值学说
生产费用
价值和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
现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自动化
马克思恩格斯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基础
- 5
-
-
作者
李新家
-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70-72,共3页
-
文摘
笔谈编者按:知识经济问题是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在跨世纪发展进程中将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本刊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笔谈,敬请读者垂注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是把知识经济当成一种社会经济...
-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
劳动价值论
理论基础
第一生产力
生产要素
产业结构
社会经济形态
价值和剩余价值
信息经济学
-
分类号
F062.3-0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商业劳动的性质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张井
韩宗琪
-
出处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12-15,共4页
-
文摘
论商业劳动的性质张井,韩宗琪商业劳动是否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人们长期存在疑问和争论。这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商业以至第三产业作用的认识,关系到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态度问题。...
-
关键词
古典政治经济学
直接生产劳动
商业劳动
价值和剩余价值
否定论
马克思恩格斯
重商主义
社会分工
现代经济
创造价值
-
分类号
F240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在历史的三岔口上
- 7
-
-
作者
田昌五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0-48,共9页
-
文摘
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四次社会经济的大循环,即市场经济大循环的轨道到了又一个循环上升,跳跃前进的阶段。但在我们面前却出现了三条经济大循环的轨道。第一条是传统的经济循环轨道;第二条是苏式社会主义经济循环轨道;第三条是市场经济大循环轨道。中国只有从苏式社会主义经济大循环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循环才有出路,市场经济大循环的规律,从本质上说,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并不专属于资本主义。为少数人谋利益,就属于资本主义;为多数人谋利益,就属于社会主义。我们需要防止的是利用这个规律为少数人谋利益,而不能是反对利用这个规律。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道路
官僚买办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和剩余价值
循环轨道
三岔口
农民起义
两条道路的斗争
世界经济大循环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试论旧中国民族商业资本家对职工的管理
- 8
-
-
作者
王相钦
-
出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6-40,共5页
-
文摘
旧中国的商业职工,名目繁多,一般有店员、营业员、邦伙、伙计、司务以及学徒、练习生等名称。虽然,在不同的行业里,他们的名称和分工不尽相同,但是,都在资本家的雇佣下,从事商业劳动,基本上属于半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商业职工的售货劳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只有通过他们把商品销售出去,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才能实现。因此,
-
关键词
商业资本家
旧中国
商业职工
价值和剩余价值
半无产阶级
民族
创造价值
商品销售
练习生
从事商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