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解与重构:解放区喜剧民族化的价值体认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永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65,共5页
本文反思和体认了解放区喜剧民族化的艺术价值。认为解放区喜剧消解了二三十年代喜剧的欧化色彩 ,同时借鉴古典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审美要素与表现手段。在题材主题、人物塑造、冲突建构、文本语言等方面重构现代喜剧的民族化 ,为创建现代... 本文反思和体认了解放区喜剧民族化的艺术价值。认为解放区喜剧消解了二三十年代喜剧的欧化色彩 ,同时借鉴古典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审美要素与表现手段。在题材主题、人物塑造、冲突建构、文本语言等方面重构现代喜剧的民族化 ,为创建现代化、民族化的喜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化 解放区喜剧 价值体认 戏剧冲突 文学研究 艺术价值 人物塑造 题材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价值体认系统的生成逻辑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8,共5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价值体认系统的生成逻辑。这一逻辑系统主要包括价值厘清、价值评估、价值萃取与价值认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价值体认系统的生成逻辑。这一逻辑系统主要包括价值厘清、价值评估、价值萃取与价值认同四个维度。具体说来,通过价值厘清,以理性辨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历史价值;通过价值评估,以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时代意蕴和现实功能;通过价值萃取,以有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有益元素和优质资源;最终通过价值认同,以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责任和创新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 价值体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文艺作品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三重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卢黎歌 吴凯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87,共6页
积极文艺作品通过融合思想认知视域,奠定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逻辑前提;通过引领主导价值认同,构筑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关键一环;通过夯实思想政治根基,导向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实践归宿。使人们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最... 积极文艺作品通过融合思想认知视域,奠定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逻辑前提;通过引领主导价值认同,构筑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关键一环;通过夯实思想政治根基,导向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实践归宿。使人们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最终汇聚成凝心聚力的巨大政治力量。积极文艺作品要担负起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使命,需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般方法论和文艺创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厘清其实践理路,即坚持问题导向以锚定价值坐标、站稳人民立场以筑牢价值根基、锤炼价值内核以提升价值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文艺作品 视域融合 价值体认 思想价值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希腊神话中的价值观念与实践
4
作者 陈灿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古希腊神话以诸神的生活场为问题域,诠释了人类童年的价值观念和实践。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这种价值体认具有模糊性、依附性和流变性,但全面且不乏逼真地刻画出了人们当时对于"好坏""善恶"等基... 古希腊神话以诸神的生活场为问题域,诠释了人类童年的价值观念和实践。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这种价值体认具有模糊性、依附性和流变性,但全面且不乏逼真地刻画出了人们当时对于"好坏""善恶"等基本正义范畴的理想与现实判断,由此破启了对人类生命之旅进行不间断价值反思的历史开端。古希腊神话中的价值体认,没有(当然也不可能)为眼下全球范围内的多元价值实践确立起一个普遍的参照标准,但提供了一种寻求价值共识的致思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价值体认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劳动素养的学校劳动课程及其建构审思 被引量:2
5
作者 殷世东 桑安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劳动课程是通过劳动,融五育于一体,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体认劳动创造价值等,提升劳动素养的课程。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劳动表象、仿劳动和演劳动,忽视劳动育人、劳动创造价值体认;重劳动知识与技能,忽... 劳动课程是通过劳动,融五育于一体,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体认劳动创造价值等,提升劳动素养的课程。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劳动表象、仿劳动和演劳动,忽视劳动育人、劳动创造价值体认;重劳动知识与技能,忽视劳动观念、习惯、品质与精神综合培养等现象。为此,必须以劳动项目为主线,将劳动、劳动育人与各学段劳动任务群融为一体,开发进阶性劳动课程资源;以劳动融合为导向,将劳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品格与精神等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开发五育融合的劳动课程;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引线,营造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课程的文化自觉,开展劳动及劳动能力培养,从而建构指向劳动素养的学校劳动课程,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素养 劳动育人 劳动创造 五育融合 价值体认 劳动课程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