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世价值之争的理论镜鉴意义
1
作者 汤荣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8-12,共5页
普世价值有无之争依然是一道需要深入破解的难题。普世价值的"布道"与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当前理论的困顿,不仅涵盖了不同思想体系在观点、内容与方式上的交锋,还提出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论题。首先,在其急功近利的价值诉求背后... 普世价值有无之争依然是一道需要深入破解的难题。普世价值的"布道"与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当前理论的困顿,不仅涵盖了不同思想体系在观点、内容与方式上的交锋,还提出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论题。首先,在其急功近利的价值诉求背后,逐渐暴露出缺乏内在批判的病灶,进而可以从反向或他者的维度,提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走向理论觉醒的参照。其次,普世价值的拯救意味不会在纯粹的思想版图的扩张中实现,为什么模式论的攻防会成为普世价值有无之争的重要节点?这样的疑问背后隐藏着普世价值对中国模式论的覆盖与改造的特殊用意,也暴露出缺乏理论自信以及将经验教条化的缺点。再者,普世价值有无之争贯穿着思维领域矛盾关系的对立冲突,更为清晰地提出了思维辩证本性与具体问题情境如何结合的问题,也即方法论上亟待解决的思维程式倒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之争 参照系 模式论 方法论 镜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的价值之争与现代科技伦理使命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雯 王常柱 武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科学技术的价值之争主要包括价值中立论和价值关联论两种观点,前者日渐式微,后者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从今天的事实来看,这一争论集中体现在现代科技与其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处处彰显着现代科技的伦理气质以及人类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期盼与... 科学技术的价值之争主要包括价值中立论和价值关联论两种观点,前者日渐式微,后者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从今天的事实来看,这一争论集中体现在现代科技与其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处处彰显着现代科技的伦理气质以及人类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期盼与希望,由此也为现代科技伦理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今天,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严峻风险和伦理问题,现代科技伦理要肩负起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现代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科技活动主体道德这三重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价值 科技伦理 价值之争 历史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论中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 被引量:6
3
作者 宋玉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3-151,共9页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问题的争论 ,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评价问题 ,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系统性、统一性和价值问题。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基本问题的态度 ,包括法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法的阶级性理论和法...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问题的争论 ,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评价问题 ,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系统性、统一性和价值问题。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基本问题的态度 ,包括法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法的阶级性理论和法的历史发展问题。当然 ,对前一类问题不仅仅是认识问题 ,也有个态度问题 ;对后一类问题也不只是态度问题 ,同样有个理解的问题。一切严肃的资产阶级法学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在这些问题上尽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 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之争 统一论和断裂论之争 价值之争 基本问题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妍妍 郭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3,共6页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劳动”提升为社会及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并进而成为劳动阶级争取社会平等权利的关键词。社会舆论围绕“劳动”概念内涵展开论争。从“劳资争议”到“阶级战争”的话语变更,标志着下层劳动者阶级意识的自觉,改变了“劳动(劳工)问题”的解决方向;关于“劳心”与“劳力”的价值论战,反思并挑战了传统中国社会权利的归属与分配。“劳动教育”的传播与实践对劳动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百年前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是新思想新观念冲击旧的社会制度赖以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过程,是劳动大众尤其是工人阶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工人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话语 劳动价值之争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