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窥马克思文本视域中的价值主体性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栾亚丽 宋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在时空的动态框架内展开了对价值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基础。马克思价值主体性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解构了传统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对"人性"的一般假设,... 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在时空的动态框架内展开了对价值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基础。马克思价值主体性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解构了传统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对"人性"的一般假设,摒弃了价值论问题中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思想,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且实现了人文吁求的现实拓展,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南与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主体 价值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生命正义:智慧教学的主体性价值悖论及其消解 被引量:4
2
作者 许三珍 夏海鹰 +1 位作者 吴南中 赵志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4,共14页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解有赖于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逻辑的澄明,包括回应价值内容、载体与原则等关键伦理问题。生命自然性、思想性、精神性和独特性蕴藏的存在维护效能,是主体性的重要价值表征。这些价值的挖掘与实现,须由自由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完成,并要求个体在实践中遵循“自发-自觉”“为我-我为”“受动-能动”相统一的原则。循此逻辑,智慧教学应重塑感官叙事模式,通过数字化质感创生方式张扬生命的自然性价值;通过媒介选择、信息要素调控与沉浸技术运用,营构深度思维图式,挖掘生命的思想性价值;通过建立智能化情绪激活机制,守护情感本真,涵育生命的精神性价值;通过构筑智能化差异发展空间,激发主体内生动力与创造性,彰显生命的独特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学 主体性价值 生命正义 技术悖论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彰显当代“主体性”——小学语文育人价值范式的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连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36,共5页
重视学生“主体性”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所谓“主体”,总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正是由于有了主客体关系,“主体性”才能够表现出来。从马克思哲学价值论意义说,人通过积极的活动来确立主客体关系。“主体性”应该看作人性的高层次... 重视学生“主体性”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所谓“主体”,总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正是由于有了主客体关系,“主体性”才能够表现出来。从马克思哲学价值论意义说,人通过积极的活动来确立主客体关系。“主体性”应该看作人性的高层次、高水平的表现,实际是指人在自己对象性行为中的权利和责任特征。[1]而今,我们正处在技术理性张扬的生活时代,价值主体性理应渗透并凸显在核心素养框架中,以强调价值观、态度以及批判思维、反思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事实是,“核心素养过于强调自下而上的概括和提升,缺少应有的哲学观照,致使教育的根本目的——统一于主体人培养——无法彻底彰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主体性 价值范式 小学语文 主客体关系 育人 当代 语文教育 哲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广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引出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正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反观这一社会现象,揭示虚拟与现实... 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引出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正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反观这一社会现象,揭示虚拟与现实矛盾中的和谐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理性升华,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在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现实 主体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性价值分析的教育政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宁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8期162-165,共4页
主体是形成价值观念,构成价值关系以及影响价值判断的核心要素。政策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多层次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政策的主体性价值可以成为一种分析框架和模式。我国教育政策分析伴随着公共政策分析的发展逐渐地成长起来,但是... 主体是形成价值观念,构成价值关系以及影响价值判断的核心要素。政策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多层次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政策的主体性价值可以成为一种分析框架和模式。我国教育政策分析伴随着公共政策分析的发展逐渐地成长起来,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或分析模式,从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来考察教育政策可以丰富教育政策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主体性价值 分析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政策分析:主体性价值视角及方法论概述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宁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任何政策活动得以展开的第一要素就是政策参与者——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是任何政策得以开展的前提和目的。教育政策同样是多个政策主体活动的结果。政策主体依据自己不同的政策诉求形成各自不同的政策主体性价值。任何现代社会的教育政... 任何政策活动得以展开的第一要素就是政策参与者——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是任何政策得以开展的前提和目的。教育政策同样是多个政策主体活动的结果。政策主体依据自己不同的政策诉求形成各自不同的政策主体性价值。任何现代社会的教育政策主体由国家、执政党、政府、非政治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家庭)构成。这些政策主体性价值构成了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因此,基于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视角分析教育政策活动为当前的教育政策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民主机制的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政策主体 主体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主体性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虹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教师主体性价值不应该因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它与学生主体性共同存在于教育活动的矛盾联系中 ,需要给予独立的理论阐述。教师的主体性价值指教师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 ,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 ,并... 教师主体性价值不应该因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它与学生主体性共同存在于教育活动的矛盾联系中 ,需要给予独立的理论阐述。教师的主体性价值指教师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 ,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 ,并相应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特征是 :价值取向的社会性 ,价值内涵的创造性 ,价值实现空间的广泛性 ,价值体现的潜隐性。教师主体性价值的实现 ,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 ,又需要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的积极配合。教师主体性价值能否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体性价值 本质特征 价值实现空间 价值取向 价值内涵 素质教育 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的当代意蕴:一种逻辑学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园园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中,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不仅体现着对教育政策主体的需要的某种满足,而且还体现着教育政策主体的主动追求。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的当代意蕴,揭晓了主体性价值的逻辑起点,左右着教育政策的价值区域。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主体性价值 逻辑探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42,共5页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本体论的方面研究主体性,而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之存在 实践活动 认知主体性 创造性 客体 价值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自为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主体性哲学的合理形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5,共3页
主体性哲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由的价值追求,是人类自我观照的理论表征,因而也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内容。然而,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却遭到了普遍的拒斥,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化及其引发的自我否定。只有与形而上学绝... 主体性哲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由的价值追求,是人类自我观照的理论表征,因而也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内容。然而,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却遭到了普遍的拒斥,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化及其引发的自我否定。只有与形而上学绝缘,主体性哲学才能重获生机。马克思通过形而上学批判,开创现代实践哲学,从而为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域。实践哲学视域下马克思的价值主体性思想承担了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发展的重任,堪称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合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主体 价值主体 实践哲学 价值主体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价值取向
11
作者 王洪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即是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即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并导向未来社会的根本旨意,脱离价值取向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将会导致实证化和庸俗化倾向。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即是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即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并导向未来社会的根本旨意,脱离价值取向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将会导致实证化和庸俗化倾向。因此,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不断挖掘其价值向度,以此回应当代社会现实的挑战并能更好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性价值取向 人学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价值再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春光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为何要振兴乡村?这是由乡村的价值所决定的。只有搞清楚乡村价值,才能找到振兴乡村的路径和对策。但是,当前学界对乡村价值的研究是相当不充分的。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是限制乡村振兴行动的一个元问题。目前对于乡村价值的认知限于功利... 为何要振兴乡村?这是由乡村的价值所决定的。只有搞清楚乡村价值,才能找到振兴乡村的路径和对策。但是,当前学界对乡村价值的研究是相当不充分的。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是限制乡村振兴行动的一个元问题。目前对于乡村价值的认知限于功利视角,更多的是从城市角度自上而下地认知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忽视了乡村价值内在的文化理性和主体理性。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乡村价值的内涵及其产生机制,并从实践中探索现有的乡村赋值路径,探讨乡村内在的文化性和主体价值理性,以平衡工具性价值理性,从中思考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及其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价值 文化性价值理性 主体性价值理性 工具性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中崇高的主体间性价值显现
13
作者 宋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价值显现 主体间性 电视剧 崇高 主体性价值 人类发展史 历史文化环境 美学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循证的教师教育实践:价值意蕴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净帆 李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1,共6页
传统教师教育实践是单一的线性范式,呈现出目标旨向应试化、内容框架抽象化、过程标准技艺化和考核评价同质化等发展羁绊。循证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重构着其实践样态。循证理念的勃兴推动教师教育实践转向循环递进的环形... 传统教师教育实践是单一的线性范式,呈现出目标旨向应试化、内容框架抽象化、过程标准技艺化和考核评价同质化等发展羁绊。循证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重构着其实践样态。循证理念的勃兴推动教师教育实践转向循环递进的环形范式,力求实现专业智慧与最佳且可利用的经验之间的融通。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价值体现在彰显师生主体性价值、达成教育规范性价值和推进实践创新性价值等三个方面。循证教师教育实践要基于问题,选择最佳证据,建构包括问题提出、方案论证、实践推进、反思评估等过程的“双层循环”实践框架,同时要重视“二阶反思”,打造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合力发展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实践 循证 主体性价值 教育规范性价值 实践创新性价值 双层循环 二阶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论视阈下的素质教育目标新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泳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素质教育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纠偏,它是一种建构性的教育理想,为此,我们应从教育价值论的视角来给素质教育定位。由于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它应该遵循主体性教育价值观,而人的现代化正是促进主体性价值实现的途径,并在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 素质教育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纠偏,它是一种建构性的教育理想,为此,我们应从教育价值论的视角来给素质教育定位。由于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它应该遵循主体性教育价值观,而人的现代化正是促进主体性价值实现的途径,并在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它就应该以人的现代化为现实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主体性价值 人的现代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
16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2,共1页
案例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地理解它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正确认识其本质。唐世纲的《论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此进行了探讨。1.主体性价值:这是案例教学的内在价值。案例教学使得实际教学中过于追求工具价值的现象得到根本... 案例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地理解它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正确认识其本质。唐世纲的《论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此进行了探讨。1.主体性价值:这是案例教学的内在价值。案例教学使得实际教学中过于追求工具价值的现象得到根本改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和谐、宽容、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充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内在价值 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价值 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 教学环境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与价值
17
作者 谭大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12,共6页
人生与价值谭大友人生要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就必须把它同价值问题联系起来考察一番。下面,我们首先看看“价值”的两种基本用法。一、“价值”的两种基本用法在哲学上,人们使用“价值”这个词时,有各种各样的用法,从而引起不必... 人生与价值谭大友人生要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就必须把它同价值问题联系起来考察一番。下面,我们首先看看“价值”的两种基本用法。一、“价值”的两种基本用法在哲学上,人们使用“价值”这个词时,有各种各样的用法,从而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可以把它们分别归属于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价值 人生价值 体性价值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价值关系 生命价值 现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度历史视野的局限及其克服——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演变与论争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方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60,共14页
一个史学范式大体包含三个要素或三个层面,即价值信念、历史理念、叙事结构或方法。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先后诞生了"革命化"与"现代化"两大研究范式。"革命化"范式侧重于表达主体性价值取向,"现代化... 一个史学范式大体包含三个要素或三个层面,即价值信念、历史理念、叙事结构或方法。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先后诞生了"革命化"与"现代化"两大研究范式。"革命化"范式侧重于表达主体性价值取向,"现代化"范式侧重于表达客体性价值取向。在交互性的视域范围内,两大范式互融互通,都有存在的理由。然而,把其中某一视角或视野片面化、绝对化,便失却了历史审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史学范畴内重新审视两大范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两大范式之间既是一种时代性关系,又是一种结构性关系。而后者,更具有根本性。克服单向度历史视野的局限,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审视历史的双向视野,准确把握主体性价值与客体性价值既对立又统一的"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革命化 现代化 主体性价值 体性价值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要的冲突与人的美好生活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全荣 刘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73,共9页
在美好生活的判定标准问题上,政治哲学领域的快乐主义、欲望理论以及客观列表理论都不同程度上放弃了需要概念,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则认为放弃需要概念就无法从根本上说明价值的起源以及忽视实现美好生活的各种因素相互冲突的复杂张力。在... 在美好生活的判定标准问题上,政治哲学领域的快乐主义、欲望理论以及客观列表理论都不同程度上放弃了需要概念,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则认为放弃需要概念就无法从根本上说明价值的起源以及忽视实现美好生活的各种因素相互冲突的复杂张力。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域中,生活是否美好是主体对优势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价值评价,而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一定会造成主体自身以及与他人的需要冲突:主体某些需要的满足以个体暂时延缓或永久牺牲其他需要的满足为代价,也会对他人需要的满足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人际需要冲突的图景中,美好生活的实现涉及何种需要优先以及谁之需要优先的问题。对于何种需要优先,个体要提高对需要满足结果的认知能力,反思需要的目的以及优势需要的内容是否合理,追求享受生活与能力发展的合理统一;对于谁之需要优先,政府要提供充足的满足基本需要所需的资料,并明晰调和需要冲突的价值原则,注重分配正义,以及发挥全过程民主的商谈作用,提供人民广泛参与美好生活的政治活动机制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 美好生活 需要 价值主体性 分配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区与出路:学生独立人格培养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谷建春 《现代大学教育》 2002年第1期97-100,共4页
现代意识中人的意义的崛起促使人们对教育价值观进行深刻的反思 ,并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格的成长。完美人格的塑造离不开独立人格的发展 ,同时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其人格特征中最突出的是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现代意识中人的意义的崛起促使人们对教育价值观进行深刻的反思 ,并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格的成长。完美人格的塑造离不开独立人格的发展 ,同时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其人格特征中最突出的是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因此 ,基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的需求 ,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教育过分整齐划一、强求一律的状况 ,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人格 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 工具性价值 主体性价值 教育价值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