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仰韶时代人口规模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建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5,共10页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仰韶时代 陕西省 人口数量 人口研究 数量区间 概念 史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韶时代彩陶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鹏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8,共7页
本文以汾渭盆地及其周边区域为中心,尝试统计仰韶时代各时期的彩陶比例。我国彩陶老官台文化,白家遗址34%的陶器为彩陶,半坡文化时期渭河流域继承了之前的彩陶传统,早期彩陶占比约1%,晚期占比约10%。庙底沟文化阶段彩陶占比在4~8%之间,... 本文以汾渭盆地及其周边区域为中心,尝试统计仰韶时代各时期的彩陶比例。我国彩陶老官台文化,白家遗址34%的陶器为彩陶,半坡文化时期渭河流域继承了之前的彩陶传统,早期彩陶占比约1%,晚期占比约10%。庙底沟文化阶段彩陶占比在4~8%之间,中值为6.7%。仰韶晚期时关中及陕晋豫交界地带的彩陶消失,而周边秦王寨、大司空、马家窑、屈家岭等文化的彩陶得以延续和发展,并缓慢消亡。彩陶的比例也受到聚落层级、聚落中心与边缘、聚落内的功能分区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时代 彩陶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浅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马世之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135-139,共5页
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浅析马世之西山仰韶文化城址,位于郑州市北郊23公里处的邙山余脉上,坐落在枯河北岸的二级阶地边缘,西北与连绵不断的豫西丘陵相连,东南俯瞰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南望巍巍嵩岳,北濒滔滔黄河,形势险要,气象... 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浅析马世之西山仰韶文化城址,位于郑州市北郊23公里处的邙山余脉上,坐落在枯河北岸的二级阶地边缘,西北与连绵不断的豫西丘陵相连,东南俯瞰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南望巍巍嵩岳,北濒滔滔黄河,形势险要,气象万千。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的圆形: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西山 仰韶时代 龙山时代 环壕聚落 城垣建筑 屈家岭文化 古城 中国文物 遗址 黄帝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的仰韶时期遗存 被引量:9
4
作者 康宁武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3,共9页
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历史上的农牧分界线,该地的仰韶时期文化可分为几个的阶段:半坡文化的半坡类型、东庄类型、庙底沟文化、仰韶晚期的海生不浪和西王村文化,其中东庄类型和海生不浪文化是最繁盛的两个阶段。东庄类型分布全区... 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历史上的农牧分界线,该地的仰韶时期文化可分为几个的阶段:半坡文化的半坡类型、东庄类型、庙底沟文化、仰韶晚期的海生不浪和西王村文化,其中东庄类型和海生不浪文化是最繁盛的两个阶段。东庄类型分布全区且扩展至沙漠地带,最北前进至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主要分布于东部的沙漠和黄土高原。该地区仰韶时代文化的兴衰可能与环境变迁有关,这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仰韶时代 东庄类型 海生不浪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丹凤县巩家湾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建忠 秦小丽 黄永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2,28,共11页
The Gongjiawan site,about 1200m2, locates at Chafang township of Danfeng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stratigraphical deposi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relics,Gongjiawan site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 The Gongjiawan site,about 1200m2, locates at Chafang township of Danfeng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stratigraphical deposi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relics,Gongjiawan site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first phase is Yangshao Culture. The second is early period of Longshan Culture,which is discovered in the uper reaches of Danjing River for the first time,the discovery fills an important gap in developing alignment of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in this region. The third belongs to the middle-late era of the Western Zhou,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of Guanzhong district, while is closed to that of Chu culture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of Hubei Province. The discovery is important for us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Chu culture and cultural rela- tion between Western Zhou and Chu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丹凤县 巩家湾遗址 仰韶时代 考古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扩建工程发掘简报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炜林 张鹏程 +2 位作者 邵安定 金鹏功 刘君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2,共5页
黄陵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东以洛河河谷为界,洛河支流沮水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桥山相传为中华始祖黄帝陵墓所在,该县因而得名。2002年为配合黄帝陵博物馆扩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受陕西省文物局及黄帝陵博物馆委托,于2002年底至2003年初... 黄陵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东以洛河河谷为界,洛河支流沮水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桥山相传为中华始祖黄帝陵墓所在,该县因而得名。2002年为配合黄帝陵博物馆扩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受陕西省文物局及黄帝陵博物馆委托,于2002年底至2003年初对扩建范围开展了考古工作,揭露120平方米。经发掘,发现三个仰韶时代灰坑和一座汉墓,同时我们对桥山还进行了考古调查。黄帝陵封土位于桥山南坡,距发掘地点直线距离不足千米。因陕西省中北部开展的考古工作较少,且桥山为黄帝陵所在,古史传说或有所依,故虽收获较少但仍将调查与发掘情况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陵 庙底沟文化 仰韶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千阳丰头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亚长 孙秉君 +5 位作者 杨利平(整理) 殷宇鹏(整理) 田亚岐(整理) 葛衍泽(整理) 高攀(整理) 赵富康(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5,共13页
为了配合宝中铁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92~1993年对位于陕西省千阳县境内的丰头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是千河流域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批典型的仰韶时代遗物。丰头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千河流域仰韶时代的考古学遗... 为了配合宝中铁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92~1993年对位于陕西省千阳县境内的丰头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是千河流域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批典型的仰韶时代遗物。丰头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千河流域仰韶时代的考古学遗存,为研究关中西部地区的文化谱系和各时期文化内涵,以及史前先民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互动和文化往来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阳 丰头遗址 仰韶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吉武博士讲演的意见 被引量:1
8
作者 布目顺郎 黄君霆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306-308,共3页
(一) 仰韶时代以及殷代安阳时期的气候是热带或亚热带类型的,在那里栖息着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群。因此,蒋猷龙先生认为,现在栖息于华北的野生桑蚕(以下简称野蚕——译注)是三化性的,当时原始的北方家蚕就必定是三化以上的多化性。与此相... (一) 仰韶时代以及殷代安阳时期的气候是热带或亚热带类型的,在那里栖息着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群。因此,蒋猷龙先生认为,现在栖息于华北的野生桑蚕(以下简称野蚕——译注)是三化性的,当时原始的北方家蚕就必定是三化以上的多化性。与此相反,对属于西安半坡遗址的花粉进行过研究的周昆叔氏曾说过,植物由于是一定的自然环境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能反映该分布区内气候特征的。周氏进行花粉分析的结果,认为当时这一带的气候与环境是同今天相似的半干旱性气候。这一点与该遗址出土的动物群中绝大多数属华北动物群(据李、韩二氏研究)是符合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多化性 家蚕 仰韶时代 野蚕 长江流域 花粉分析 三化性 气候与环境 综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防御设施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雨林 师瑞玲 《文博》 2005年第1期62-67,共6页
如果不考虑智力因素的话,人的自我保护主要依靠三种方式:自身体能、防御工具(武器)和防御设施.其中自身体能是最早和最基本的方式,它是人类在物种竞争中得以生存繁衍下来的前提;工具的使用使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在进化之路上走在最前... 如果不考虑智力因素的话,人的自我保护主要依靠三种方式:自身体能、防御工具(武器)和防御设施.其中自身体能是最早和最基本的方式,它是人类在物种竞争中得以生存繁衍下来的前提;工具的使用使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在进化之路上走在最前端;而人与人竞争的结果是自身的体能不断增强,使用的工具不断改进,并且最终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了防御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壕聚落 史前聚落 半坡遗址 仰韶时代 仰韶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落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0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47,共1页
2011年12月14~1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召开了题为《聚落与社会——以庙底沟时期考古新发现为中心》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介绍了高陵杨官寨、白水下河、华阴兴乐坊、彬县水北、黄陵桥山、彬县水北等近年来仰韶时代中晚期的一些重要收... 2011年12月14~1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召开了题为《聚落与社会——以庙底沟时期考古新发现为中心》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介绍了高陵杨官寨、白水下河、华阴兴乐坊、彬县水北、黄陵桥山、彬县水北等近年来仰韶时代中晚期的一些重要收获。庙底沟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多年的沉寂后再次激起了学界的热情,与会的50多位学者围绕文化分期、聚落研究、社会演变、经济环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杨官寨遗址并观摩了相关遗址的出土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社会演变 聚落 西安 庙底沟文化 会议介绍 仰韶时代 文化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阳丰头遗址研究
11
作者 葛衍泽 杨利平 +1 位作者 孙秉君 殷宇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4,共7页
本文运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将丰头遗址仰韶时代遗存分为三期六段,相对年代从半坡文化史家类型延续至半坡四期文化。该遗址作为关中西部地区一处文化面貌清晰、发展序列较为连贯的仰韶时代遗存,是关中地区与甘青地区相互沟通、... 本文运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将丰头遗址仰韶时代遗存分为三期六段,相对年代从半坡文化史家类型延续至半坡四期文化。该遗址作为关中西部地区一处文化面貌清晰、发展序列较为连贯的仰韶时代遗存,是关中地区与甘青地区相互沟通、实现文化交往的重要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头遗址 仰韶时代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的融合与统一》开展
12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2,共1页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策划的《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的融合与统一》大型原创展览,于2020年1月21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五展厅拉开帷幕。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及相关精品文物,分为“艺术&...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策划的《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的融合与统一》大型原创展览,于2020年1月21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五展厅拉开帷幕。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及相关精品文物,分为“艺术·源流”“观念·社会”“寻根·中国”三个单元,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以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横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以彩陶为标识,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掀起的一股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表现出彩陶的传播在文化趋同、观念整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构建了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再现了文化融合、社会一统的壮丽图景,是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博单位 陕西历史博物馆 庙底沟文化 文化趋同 仰韶时代 文化融合 彩陶 文化浪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