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与对策报告
被引量:
5
1
作者
耿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8,共11页
青年学生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其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接受状况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否实现良好传承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的调研,把握当代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关注与...
青年学生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其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接受状况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否实现良好传承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的调研,把握当代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关注与认知程度、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实现现代传承的基本判断、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多样性与一致性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未来发展的看法,以此提出加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的对策性意见,是加强青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意识的必然选择。"节日文化自觉"是青年学生实现传统节日传承的关键;如何实现对青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从"应该"到"为何"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置措:超越节日实用观念,培养青年学生的节日理性;创造各种传统节日的社会参与平台,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多样性创意;启动高校传统节日教育,创立家庭与学校双驱引导的传统节日教育体制;重视传媒,推进现代传媒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深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传统节日
符号
与
仪式
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
中华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色仪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文
陈胜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2-54,87,共4页
红色仪式是传承红色基因、传播革命精神的规范性、程序性、重复性的政治象征活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从教育功能层面来看,红色仪式情境渗透理想信念价值,红色仪式符号诠释理想信念意义,红色仪式情感激发理想信念追求。从教...
红色仪式是传承红色基因、传播革命精神的规范性、程序性、重复性的政治象征活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从教育功能层面来看,红色仪式情境渗透理想信念价值,红色仪式符号诠释理想信念意义,红色仪式情感激发理想信念追求。从教育实践层面来看,要创设红色仪式教育情境、优化红色仪式符号资源、增强红色仪式情感能量,以激励仪式参与者坚定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
仪式
理想信念
仪式
情境
仪式符号
仪式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村落仪式的象征意义研究——人类学视野中的纳家措哇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姝睿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土族村落纳家措哇,地处城镇附近,较完整地保留着乡村的生活习俗;同时受汉、藏文化熏陶,藏传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在这里共生共存,具有信仰多元、文化多元的特征。民间信仰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变化,保留了历史传承,体现了文...
土族村落纳家措哇,地处城镇附近,较完整地保留着乡村的生活习俗;同时受汉、藏文化熏陶,藏传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在这里共生共存,具有信仰多元、文化多元的特征。民间信仰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变化,保留了历史传承,体现了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土族
民间信仰
仪式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凉山州彝族毕摩音乐中的“毕句”研究
4
作者
李自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7-155,M0004,共10页
文章将“毕摩音乐”从毕摩仪式整体结构中解构出来,置于音乐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从音乐层面来讲,其包含“歌唱的”与“乐器的”两方面。已有研究聚焦于前者,后者的研究较为匮乏。“毕句”(ꀘꏲ)作为仪式场域中唯一一件由毕摩操持的、具...
文章将“毕摩音乐”从毕摩仪式整体结构中解构出来,置于音乐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从音乐层面来讲,其包含“歌唱的”与“乐器的”两方面。已有研究聚焦于前者,后者的研究较为匮乏。“毕句”(ꀘꏲ)作为仪式场域中唯一一件由毕摩操持的、具有乐器性质的法器,其相关内涵为认知毕摩仪式与音乐提供了新途径、新视野。文章对“毕句”在毕摩经文文本中的记载进行梳理,以夹叙(论)的方式将经文唱词与毕摩仪式行为置于仪式场域中进行探讨,并把“毕句”在仪式中的表演与局内认知相勾连,阐释“毕句”的内涵、象征及与毕摩仪式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毕摩音乐
毕句
仪式
行为
仪式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与对策报告
被引量:
5
1
作者
耿波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8,共11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委托项目(决策咨询)"弘扬节日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JG002)子课题之二"关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与调研"的下篇
子课题(下篇)负责人:耿波
文摘
青年学生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其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接受状况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否实现良好传承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的调研,把握当代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关注与认知程度、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实现现代传承的基本判断、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多样性与一致性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未来发展的看法,以此提出加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的对策性意见,是加强青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意识的必然选择。"节日文化自觉"是青年学生实现传统节日传承的关键;如何实现对青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从"应该"到"为何"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置措:超越节日实用观念,培养青年学生的节日理性;创造各种传统节日的社会参与平台,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多样性创意;启动高校传统节日教育,创立家庭与学校双驱引导的传统节日教育体制;重视传媒,推进现代传媒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深度阐释。
关键词
青年学生
传统节日
符号
与
仪式
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
中华文化传统
Keywords
Young Students
Traditional Festival
Symbols and Rituals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emporary China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色仪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文
陈胜才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
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2-54,87,共4页
基金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红色仪式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与机制研究”(23JDSZK140)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红色仪式文化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SZZX23011)
+1 种基金
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学校仪式的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研究”(SZUJJZZ2024-1261)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动力研究”(21KS25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红色仪式是传承红色基因、传播革命精神的规范性、程序性、重复性的政治象征活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从教育功能层面来看,红色仪式情境渗透理想信念价值,红色仪式符号诠释理想信念意义,红色仪式情感激发理想信念追求。从教育实践层面来看,要创设红色仪式教育情境、优化红色仪式符号资源、增强红色仪式情感能量,以激励仪式参与者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
红色
仪式
理想信念
仪式
情境
仪式符号
仪式
情感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村落仪式的象征意义研究——人类学视野中的纳家措哇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姝睿
机构
兰州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文摘
土族村落纳家措哇,地处城镇附近,较完整地保留着乡村的生活习俗;同时受汉、藏文化熏陶,藏传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在这里共生共存,具有信仰多元、文化多元的特征。民间信仰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变化,保留了历史传承,体现了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
村落
土族
民间信仰
仪式符号
Keywords
Village
Tu Nationality
Folk Belief
Ritual Symbol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凉山州彝族毕摩音乐中的“毕句”研究
4
作者
李自强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7-155,M0004,共10页
基金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凉山甘洛彝族民间乐人口述史考察与整理研究”(22YJC760090)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将“毕摩音乐”从毕摩仪式整体结构中解构出来,置于音乐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从音乐层面来讲,其包含“歌唱的”与“乐器的”两方面。已有研究聚焦于前者,后者的研究较为匮乏。“毕句”(ꀘꏲ)作为仪式场域中唯一一件由毕摩操持的、具有乐器性质的法器,其相关内涵为认知毕摩仪式与音乐提供了新途径、新视野。文章对“毕句”在毕摩经文文本中的记载进行梳理,以夹叙(论)的方式将经文唱词与毕摩仪式行为置于仪式场域中进行探讨,并把“毕句”在仪式中的表演与局内认知相勾连,阐释“毕句”的内涵、象征及与毕摩仪式之关系。
关键词
彝族
毕摩音乐
毕句
仪式
行为
仪式符号
Keywords
Yi ethnic group
Bimo music
Bi sentence
ritual behavior
ritual symbol
分类号
J607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与对策报告
耿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色仪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与实践进路
赵文
陈胜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村落仪式的象征意义研究——人类学视野中的纳家措哇
李姝睿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凉山州彝族毕摩音乐中的“毕句”研究
李自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