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与再生:新加坡华人民间信仰的仪式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孟庆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自华南迁移南来新加坡的中国移民几乎均与"移神"相伴。这些跨境南来的中国祖籍神明,不仅带来了中华传统民间信仰文化,还将其诸多仪式传统移植而来,并延续至今。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新加坡本土社会环境,以及中新两地关... 自华南迁移南来新加坡的中国移民几乎均与"移神"相伴。这些跨境南来的中国祖籍神明,不仅带来了中华传统民间信仰文化,还将其诸多仪式传统移植而来,并延续至今。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新加坡本土社会环境,以及中新两地关系等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在力图传承中国祖籍地庙宇宗教仪式的同时,移植南来的中华传统民间信仰仪式亦不得不自发或自觉地进行各种适应性自我调适以求生存与发展,并进而演化出若干与祖籍地庙宇情形不尽相同的文化形态。换言之,当代新加坡华人民间信仰仪式形态并非中国祖籍地的简单移植,而是在新加坡本土社会变迁中经历着一个传承与变异共存的再生与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人 民间信仰 仪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宅空间的仪式建构——对粤西一个村落乔迁习俗的考察
2
作者 区锦联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对粤西一个村落乔迁新居习俗的考察及研究表明,新房经过过渡礼仪转换成新家宅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仪式性的边缘状态。在家宅信仰体系仪式性确立时,新房的边缘性得以消除,新房成为延续生活和生命、为神灵所荫庇和规范的文化空间。乔迁新居... 对粤西一个村落乔迁新居习俗的考察及研究表明,新房经过过渡礼仪转换成新家宅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仪式性的边缘状态。在家宅信仰体系仪式性确立时,新房的边缘性得以消除,新房成为延续生活和生命、为神灵所荫庇和规范的文化空间。乔迁新居仪式是村民界定家宅的文化手段,呈现村落民众的洁净观和家宅空间的文化观,象征性地表现了从不洁与危险的有形空间经过仪式化转变为洁净、有序和日常空间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迁新居 家宅空间 信仰体系 仪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5G时代媒介事件仪式化价值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怡帆 徐若寒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49,共4页
近年来,重大媒介事件仪式化传播及其所彰显的国家形象呈现出了多元意涵,借助5G技术的优势可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5G时代媒介事件仪式的时空结构、仪式的情感表达、仪式的符号呈现,研究从媒介议程设置、媒介联... 近年来,重大媒介事件仪式化传播及其所彰显的国家形象呈现出了多元意涵,借助5G技术的优势可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5G时代媒介事件仪式的时空结构、仪式的情感表达、仪式的符号呈现,研究从媒介议程设置、媒介联动报道、媒介技术支撑等三方面对我国重大媒介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5G时代媒介事件中的符号通过国家形象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文化认同层面的价值建构,传递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凝聚了集体情感,整合了社会秩序,实现并加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精神上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时代 媒介事件 仪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传播学视野中的电视晚会仪式化建构——以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瑶瑶 《河南农业》 2013年第10期56-57,共2页
近年来,国内媒介生产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即仪式传播现象的集中呈现与实践。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电视形式的综艺晚会和仪式的有机结合,开拓了仪式传播的新领域。从仪式传播的视角,对晚会仪式带给人们信仰与崇拜背后所隐含的艺术生产、文... 近年来,国内媒介生产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即仪式传播现象的集中呈现与实践。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电视形式的综艺晚会和仪式的有机结合,开拓了仪式传播的新领域。从仪式传播的视角,对晚会仪式带给人们信仰与崇拜背后所隐含的艺术生产、文化构成进行分析,有着实践与理论的双重价值。以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为例,从晚会的视听层面和叙事层面探索现代电视晚会实现仪式化建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晚会 仪式传播 仪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短视频仪式传播的表征及思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耿蕊 皮景婷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技术的迭代推动着非遗传播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为非遗传播提供了全新契机。非遗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是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非遗短视频的互文文本、多群体话语、多叙事方式以及交互沉浸体... 技术的迭代推动着非遗传播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为非遗传播提供了全新契机。非遗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是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非遗短视频的互文文本、多群体话语、多叙事方式以及交互沉浸体验等特点是非遗短视频建构仪式传播的基础。本文基于罗森布尔的仪式传播理论,从仪式符号、仪式空间、仪式行为三方面分析非遗短视频仪式传播的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仪式共享及意指实践。非遗短视频虽然有爆款出圈,但随着媒介深度融合发展,如何在主流话语与娱乐话语的接合、多模态符号与跨媒介叙事的融合、线上主题与线下活动的结合、实体在场与虚拟在线的配合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和创新非遗短视频的仪式传播还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短视频 仪式建构 参与共享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