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的审视与优化
1
作者 潘建红 姚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思政课智慧课堂是数字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新形态,它兼具现实互动与虚拟互动的优势和特点。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创设教学焦点、保持互相关注、激发情感能量、形成情感连带是思政课智慧课堂师生互动仪式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教师应通过找准... 思政课智慧课堂是数字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新形态,它兼具现实互动与虚拟互动的优势和特点。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创设教学焦点、保持互相关注、激发情感能量、形成情感连带是思政课智慧课堂师生互动仪式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教师应通过找准教学焦点、引发“共同关注”,加强课堂管理、营造“持久关注”环境,丰富教学情境,深化“情感共享”,有效利用互动信息、强化“仪式结果”,实现高阶有效教学互动,提升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智慧课堂 教学互动 互动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社群互动与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意愿——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
2
作者 文彤 杨春雨 石少湘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2,共8页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打卡网红旅游目的地为旅游目的地的经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构建“虚拟社群互动—人际易感性—共情—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意愿”理论模型,通过424位旅游消费者的问卷数据,分析虚拟社群互...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打卡网红旅游目的地为旅游目的地的经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构建“虚拟社群互动—人际易感性—共情—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意愿”理论模型,通过424位旅游消费者的问卷数据,分析虚拟社群互动对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群体情感与个体特质等因素在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中的重要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虚拟社群互动正向影响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意愿,人际易感性、共情分别在虚拟社群互动与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人际易感性、共情在虚拟社群互动与网红旅游目的地打卡意愿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消费者参与网红打卡旅游的内在心理机制,可为网红经济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 虚拟社群互动 共情 人际易感性 网红旅游目的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互动仪式链: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情感表达——基于对“跟党走”类主题活动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博 王立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情感要素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湖北省T市“跟党走”类小型互动仪式链的典型案例进行理论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启动、进行与高潮三个阶段,“跟党走”类小型互动仪式通过不断激发民众的情感表达,动员汇... 情感要素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湖北省T市“跟党走”类小型互动仪式链的典型案例进行理论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启动、进行与高潮三个阶段,“跟党走”类小型互动仪式通过不断激发民众的情感表达,动员汇聚集体力量,有效强化了在场人群的共同身份感、彼此信任感和家园归属感,从而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创造了条件。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小型互动仪式链可以通过强化“政党在场”的方式,不断优化仪式过程的空间载体,增进共同荣誉感和同心聚力的象征符号,有效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情感纽带。随着小型互动仪式链等情感路径的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互动仪式 党建引领 社会治理共同体 情感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之下的互动仪式研究生组会沉默的情感归因——兼论研究生学术交流中的倒错现象
4
作者 郭仕豪 余秀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4,共10页
研究生在学术交流活动中时常沉默不语,并存在一种学术交流的倒错现象。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和规训理论对研究生组会沉默现象进行质性归因,可以发现:第一,以情感连带为核心的情感机制是影响研究生学术交流沉默与否的主要情感诱因,断裂的... 研究生在学术交流活动中时常沉默不语,并存在一种学术交流的倒错现象。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和规训理论对研究生组会沉默现象进行质性归因,可以发现:第一,以情感连带为核心的情感机制是影响研究生学术交流沉默与否的主要情感诱因,断裂的情感连带产生中末端情感能量,继而引起沉默不语,而牢固的情感连带则产生高端情感能量,促进畅所欲言;第二,导师与研究生同辈的“凝视”或“对视”是导致情感连带存在断裂或牢固的前期诱因,在学术情境中,文化与制度强化了“凝视”的规训,使学术交流成为强规训的“全景监狱”,在非学术情境中,关系与氛围强化了“对视”的自由,使学术交流成为弱规训的自由空间。为促进研究生交流,一方面需要留意交流过程中的情感连带情况,另一方面需要钝化研究生对“凝视”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师门组会 沉默 互动仪式 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破”与“立”
5
作者 孙宇婷 席立楠 钟凤宏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111-113,共3页
互动仪式链理论主张的情境、焦点、情感互动、符号等元素对推动微观社会变迁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借用该理论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仪式教育的价值表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破”与“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这一视角... 互动仪式链理论主张的情境、焦点、情感互动、符号等元素对推动微观社会变迁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借用该理论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仪式教育的价值表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破”与“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这一视角,探讨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以及互动仪式链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堵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脱困路径,以期推动高校合理挖掘仪式教育资源,应用仪式教育提升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 思想政治教育 仪式教育 身份参与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下教师跨校交流的困境与改进策略
6
作者 陈鑫艳 王浩允 李国强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28-32,共5页
教师跨校交流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互动仪式链理论看,交流教师与流入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就是“互动仪式”,且互动状况直接影响跨校交流效果。针对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教师跨校交流存在的隐性困境,提出健全流入校师... 教师跨校交流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互动仪式链理论看,交流教师与流入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就是“互动仪式”,且互动状况直接影响跨校交流效果。针对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教师跨校交流存在的隐性困境,提出健全流入校师资队伍,增加其外出考察机会;营造和谐交流氛围,提升教师身份认同;深入宣传跨校交流的价值,促使教师树立大局观;发挥交流教师榜样作用,提升仪式吸引力,促进积极情感交流等改进策略,以期为教师跨校交流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跨校交流 互动仪式链理论 身份认同 情感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智库对美交流中的“化劲”机制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
7
作者 孟浩瀚 王波 +1 位作者 孙金华 白芸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目的/意义]智库的国际传播功能中,其固有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定劲”,智库与智库之间的互动交流则是化解战略误判、凝聚国际共识的“化劲”。智库交流不仅有助于国家安全发展和全球治理创新,也是智库践行“二轨外交”角色、积极贡献于... [目的/意义]智库的国际传播功能中,其固有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定劲”,智库与智库之间的互动交流则是化解战略误判、凝聚国际共识的“化劲”。智库交流不仅有助于国家安全发展和全球治理创新,也是智库践行“二轨外交”角色、积极贡献于非官方外交渠道,以独特视角和策略性建议影响国家间关系及全球议题解决的关键功能之一。研究旨在提升智库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作用及其国际传播能力,进而推动智库的国际化建设。[方法/过程]聚焦国家安全领域,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框架,分析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2017年以来与美国智库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案例,揭示CCG对美交流中的互动模式,并据此构建CCG在对美交流中行之有效的“化劲”机制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围绕中美智库在国际情境中社会资源、文化资本、情感能量等方面的不平等现状,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语境中总结CCG对美交流中的“化劲”机制模型。该模型强调融合“交流形式”“社会符号”“国际热点”“命运共同体”构建仪式要素,形成“群体团结”“符号共享”“情感传播”和“道德共识”的仪式结果,从而增强中美智库间的互信合作,提升智库在国家安全议题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对美交流 二轨外交 国家安全 互动仪式 国际传播 智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的困境及应对
8
作者 雷云 鲍明敏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65,共6页
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对增进中小学生爱国认知、激发爱国情感、驱动爱国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从互动仪式链的角度审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发现其存在的困境主要为:学生主体“假性”参... 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对增进中小学生爱国认知、激发爱国情感、驱动爱国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从互动仪式链的角度审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发现其存在的困境主要为:学生主体“假性”参与,身心在场不足;仪式活动运作固化,共同关注焦点模糊;仪式情境互动不良,积极情感共享受阻;仪式符号使用僵化,价值观念传递窄化。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应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的困境应做到:转变仪式开展的观念,回归“以生为本”的仪式设计;创新仪式活动的形式,重聚仪式共同关注焦点;合理优化仪式互动,凝聚主体积极情感能量;正确使用仪式符号,达成爱国主义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 爱国主义教育仪式 以生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医学生专业认同感培育研究
9
作者 江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1,共5页
培育和提升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是促进医学生个人发展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互动仪式链理论对于分析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具有较强的适切性。集体聚集、边界建立、情感连带和文化符号共享是医学生专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要素,这... 培育和提升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是促进医学生个人发展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互动仪式链理论对于分析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具有较强的适切性。集体聚集、边界建立、情感连带和文化符号共享是医学生专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通过互动仪式链的持续性、嵌入性和延展性,促进了医学生对医学职业价值、责任和使命的认同与内化。革新互动仪式、强化情境学习、重塑职业精神可以为培育和提升医学生专业认同感纾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 情感能量 医学生 专业认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数字游戏音乐的跨文化共情机制
10
作者 杨璇 韩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8,共8页
数字游戏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之一,游戏中的音乐在跨文化情感动员和文化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游戏场景中,游戏音乐能够直接激发个体情感能量,在仪式化互动中促进玩家情感共享,并最终以游戏音乐为媒介激发游戏社... 数字游戏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之一,游戏中的音乐在跨文化情感动员和文化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游戏场景中,游戏音乐能够直接激发个体情感能量,在仪式化互动中促进玩家情感共享,并最终以游戏音乐为媒介激发游戏社群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从而脱离游戏本身,形成以游戏音乐为核心的跨文化“情感和文化共同体”。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在情感动员和文化认同方面的优势,通过创造情感和意义的共通空间、延续个体际遇链、生产具有全球文化身份的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戏音乐 互动仪式 跨文化传播 共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生成机理和纾解路向——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
11
作者 肖颖 司学源 赵新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82-88,共7页
作为网络媒介、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传播呈现出求真上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向善上冲击道德选择、向美上诱发精神空虚等负面影响。青年是网络文化消费中的主力军,在消费中更注重仪式感。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 作为网络媒介、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传播呈现出求真上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向善上冲击道德选择、向美上诱发精神空虚等负面影响。青年是网络文化消费中的主力军,在消费中更注重仪式感。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视角,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机理可以阐发为“前提触达—过程触发—结果触动”。鉴于此,需要在治理网络空间与加强技术规约上实现前期优化,在优化供给质量与提升消费素养上进行过程治理,在重塑价值观念与促进消费正义上达成结果纠偏,从而纾解青年网络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消费主义 青年 互动仪式链理论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边缘幼儿”生成的微观民族志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景辉 陈诗琪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53,共16页
关注流动幼儿边缘化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探寻“流动边缘幼儿”生成机理是解决幼儿边缘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视角,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运用微观民族志研究方法,对“流动边缘幼儿”的生成进行分析。研究有三个发现... 关注流动幼儿边缘化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探寻“流动边缘幼儿”生成机理是解决幼儿边缘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视角,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运用微观民族志研究方法,对“流动边缘幼儿”的生成进行分析。研究有三个发现:首先,失败的群体互动仪式使“流动边缘幼儿”符号附着于互动仪式结构上;其次,互动仪式链的循环机制推动运行结构发挥再生产的功能,在会话网络中边缘符号再度强化;最后,思想链的内化使边缘符号固着,由此形塑“流动边缘幼儿”的生成。研究在微观互动情境中厘清个体与互动仪式结构之间的关系,探寻流动幼儿边缘符号生成的微观机理,亟需重塑互动情境,提升“流动边缘幼儿”群体归属;积聚情感能量,抵抗边缘符号化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边缘幼儿” 生成 互动仪式 微观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高校读书会运行的多维透视
13
作者 代玉启 薛洪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2,共7页
高校读书会作为阅读交流与情感共享的学习共同体,为高校的阅读推广提供了重要载体。借鉴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于高校读书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炼总结具有普适性的高校读书会运行规律,在一般规律的指引下高校学生在参与互动... 高校读书会作为阅读交流与情感共享的学习共同体,为高校的阅读推广提供了重要载体。借鉴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于高校读书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炼总结具有普适性的高校读书会运行规律,在一般规律的指引下高校学生在参与互动仪式过程中迸发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情感能量。但高校读书会在运行过程中因受高校重视程度、学生生活阅历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互动情境难以营建、共同焦点难以达成以及情绪共享难以共融,进而出现了整本书阅读情境的缺失、焦点分化、缺乏超凡魅力的引导者以及“圈层化”社交愈加严重等问题。为实现高校读书会的持久运行,需从“理”“路”上对高校读书会互动情境、关注焦点、情感体验进行优化,以期充分发挥高校读书会助力高校阅读推广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读书会 互动仪式 情感能量 关注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类型及其转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梦园 杜静 白莹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7,共13页
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博士生成长的关键要素。要实现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生与导师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健康、双向的互动关系。主体在场、共同焦点、情感共享、空间界限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基本条件,其中共同关注和情感能量是互... 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博士生成长的关键要素。要实现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生与导师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健康、双向的互动关系。主体在场、共同焦点、情感共享、空间界限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基本条件,其中共同关注和情感能量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核心要素。基于对16名博士生访谈资料的编码发现,互动内容和互动情感对导生互动状态具有显著影响。拟合互动仪式链建构的核心要素发现,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类型有“高关注—强情感”的双边对话型、“低关注—强情感”的相顾无言型、“低关注—弱情感”的互不干涉型、“高关注—弱情感”的雇佣从属型4种。除双边对话型外,其他3种互动类型容易对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消极的导生互动类型的形成主要缘于博士生与导师的主体身心退场,瓦解了主体际遇情境;共同目标缺失,主体互动内容出现分歧;导生回应反馈不足,导致情感共享失衡;导生互动时空缺失,对外界限模糊。转化消极导生互动类型的举措包括:创新多元互动方式,促进导生身心回归;促进主体对话交融,激发导生情感能量;达成共享目标愿景,实现导生互动双赢;共建良性师门文化,打造群体记忆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生互动 互动仪式链理论 导学关系 博士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楠 姚冠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互动仪式链是由无数发生于特定场域中的互动仪式联结构成的链状结构。美国学者柯林斯认为,情境、情感和符号是互动仪式链生成的三重要素。受到传统单一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影响,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情境构建错位、师生情感传递... 互动仪式链是由无数发生于特定场域中的互动仪式联结构成的链状结构。美国学者柯林斯认为,情境、情感和符号是互动仪式链生成的三重要素。受到传统单一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影响,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情境构建错位、师生情感传递不足及群体符号设置缺失等主要问题。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索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需要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情境,传递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短暂的情绪体验转变为持久的情感能量并内化为群体符号,形成对集体、社会、国家的价值认同,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互动仪式 情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师门互动生成机制及优化路径探析——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家琪 罗允艺 汪霞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人文社科类硕博研究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师门互动对科研能力的影响,始于对学术真切的追求与关注,合于师门成员的情感共享与维系。师门中的成员圈层身份及其之间是否有共同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人文社科类硕博研究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师门互动对科研能力的影响,始于对学术真切的追求与关注,合于师门成员的情感共享与维系。师门中的成员圈层身份及其之间是否有共同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不同类型师门互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形成“卓越者孕育卓越者”的理想师门互动,应重视导师指导能力培养,鼓励研究生同辈高效互动;重视师门文化建设,激发成员情感认同;建设良好师门互动生态,促进边缘群体向中心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门互动 科研能力 互动仪式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民俗体育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考 被引量:11
17
作者 买器 史曙生 +2 位作者 高陈梦泽 牟向前 彭洲恩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俗体育旅游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关联,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关联:通过情境进行社会互动,短暂情绪转化为情感能量,通过情感能量刻画群体符号。机制...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俗体育旅游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关联,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关联:通过情境进行社会互动,短暂情绪转化为情感能量,通过情感能量刻画群体符号。机制:创设互动情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情感能量聚积,维系族群关系和睦;筑牢群体符号,塑造各民族共有身份认同。实践路径:增强仪式性,创设原真性互动情境;增强体验性,积蓄强烈性情感能量;增强时代性,凝聚共同性认同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民俗体育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俗体育文化 互动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师课堂”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理、困局与破解——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文峰 崔亚萌 汪基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2,共7页
“名师课堂”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研修模式,注重名师与乡村教师间的互动与协作,已成为我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已有研究从不同方面对“名师课堂”进行了宏观探讨,但并未立足微观网络研修情境进行深入剖析,因而难以从根本上... “名师课堂”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研修模式,注重名师与乡村教师间的互动与协作,已成为我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已有研究从不同方面对“名师课堂”进行了宏观探讨,但并未立足微观网络研修情境进行深入剖析,因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边际效用递减问题。借鉴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微观情境的研究框架,深入剖析网络情境中“名师课堂”的互动仪式,揭示其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观机理,并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发现“名师课堂”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身体在场不足,乡村教师情感能量微弱;关注焦点混沌,网络研修互动仪式乏味;身份符号式微,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缺失。因此,可进一步重构教育元宇宙空间,以多维度对话促进情感能量流通;构建网络研修画像,以多模态课堂数据赋能主题研修;提高职业身份认同,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课堂 网络研修 乡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互动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审思——以贵州“村超”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曾庆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7,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结合互动仪式链理论,以贵州“村超”为例,探讨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化乡村体育赛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与实践认识。研究认为,贵州“村超”的兴盛源起于其满足了人们情感能量的获取,延续于其唤醒了...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结合互动仪式链理论,以贵州“村超”为例,探讨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化乡村体育赛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与实践认识。研究认为,贵州“村超”的兴盛源起于其满足了人们情感能量的获取,延续于其唤醒了人们储备的情感能量;但如果赛事参与中人们获取的情感能量发生沉降,或将引发赛事的衰落。为此提出,加强“村超”创新与宣传,保障赛事具有持续不断的参与人群;深化“村超”“民俗”融合进程,提升当地族群的群体归属与认同;充实“村超”情感体验内容,增添赛事富含的个体情感能量;延续“村超”原生组织模式,助力赛事持续生成群体团结情感;挖掘“村超”文化内涵,打造更加稳固的群体身份符号等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体育赛事 互动仪式 情感能量 贵州“村超”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佩昕 袁勤俭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0-177,共8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厘清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在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过程中的空缺。[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互动...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厘清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填补国内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在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过程中的空缺。[方法/过程]本文对国内外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互动仪式链在信息系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目前互动仪式链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化媒体用户行为研究、信息技术服务研究以及知识分享行为研究3个方面,鉴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研究对象差异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用户群体细分化、研究方向创新4个角度切入,不断丰富互动仪式链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理论 信息系统 信息传播与交互 用户行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