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被引量:19
1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4 位作者 彭柳莹 刘礼剑 蒋中原 廖婷 杨成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建了坤土建中疗法。该疗法针对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选取具有补益中气作用的自然五方之土"以象补藏",可以达到"以土调枢""以土补土"的作用。该疗法经作者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强,临床适应证广,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象补藏 坤土建中疗法 脾胃 以枢调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象脾土四时六气和五脏的理论渊源及其在中医治未病实践中的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5-2790,共6页
基于易经河洛象数理论及内经对脾土的"中央"之用、四时主事时间(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四时生四脏"的认识,在李东垣《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所构架的"以脾胃为枢的天-地-人"诊治模... 基于易经河洛象数理论及内经对脾土的"中央"之用、四时主事时间(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四时生四脏"的认识,在李东垣《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所构架的"以脾胃为枢的天-地-人"诊治模式启发下,构建了四象脾土模型并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认为借天地枢机之力以调人体之枢机,即"以枢调枢"能使脏腑气机通调,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同时,基于中医"藏象"、"时补"理论提出四象脾土"以象补藏"及时补防治观(包括:一年四季月末一十八日脾主令之时"以枢调枢"、一日之丑辰未戌时脾土的欲解及欲剧时的"以时调衡"),对"四象脾土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这一观点在中医治未病实践中的意义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土六气调神 以枢调枢 以象补藏 防治 中医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