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考见得失”论唐代的“诗可以观” 被引量:2
1
作者 邓乔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唐代恢复并发展了“诗可以观”的“考见得失”传统,原因有三:推行进士制为诗人参政创造了条件,皇帝纳谏及谏议制度促使谏诤精神的确立,文网较松使以诗论政成为了可能。从“观风俗之盛衰”,到“考见得失”,是以诗干政的理论概括,其变化... 唐代恢复并发展了“诗可以观”的“考见得失”传统,原因有三:推行进士制为诗人参政创造了条件,皇帝纳谏及谏议制度促使谏诤精神的确立,文网较松使以诗论政成为了可能。从“观风俗之盛衰”,到“考见得失”,是以诗干政的理论概括,其变化关纽在唐朝。孔颖达以官方立场阐释了诗歌的功能,杜甫、元结、白居易等都强调了诗歌的政教作用,而皮日休道出了以“诗”言政多类“歌”的特点。唐代具观政价值的诗歌兼涉内外,不仅是杜甫,盛唐边塞诗和悯民诗、张王乐府、元白讽谕诗及晚唐指陈弊政之作,都属于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观 考见得失 进士制 以诗干政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