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劳动创造幸福重要论述的生成基础、核心要义及其实践进路
1
作者 颜景高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劳动创造幸福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传承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幸福理论精髓,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经验,系统阐明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劳动创造幸福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传承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幸福理论精髓,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经验,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理论遵循、基本立场以及实施方略,形成了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习近平关于劳动创造幸福重要论述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推进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彰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劳动创造幸福重要论述 生成基础 核心要义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2
作者 林寿富 谢艳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2,共17页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而且该促进效应体现在融资约束高、信息透明度低、非通信行业、垄断性行业及技术密集度低的企业。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缓解效应,具体表现为WW指数降低、现金持有量减少、投资-现金敏感度降低、应付账款增多及股利分配率提高。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效应和要素互补效应影响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为第一批实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时,企业劳动雇佣规模扩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技术岗位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提高普通职工的薪酬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稳就业与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劳动雇佣决策 宽带中国 流动性约束 稳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商品、元数码私有制和数字劳动:数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支点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伟如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数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仍需按照马克思创立的经典路径前行,以分析商品、私有制和劳动形式发生的新变化为理论支点。资本主义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平台成为人类活动必然竖立其上的数字化基质,它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统一,也是生... 数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仍需按照马克思创立的经典路径前行,以分析商品、私有制和劳动形式发生的新变化为理论支点。资本主义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平台成为人类活动必然竖立其上的数字化基质,它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统一,也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统一。任何发生在平台的数字行为都会把作为劳动对象的元数码塑形为元数据,元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原料又进一步被塑形,从而生产出数据商品及其建构的商品空间。其中的关键是资产阶级拥有平台,因此一开始就决定了其生产的一切都归资本家所有。生产元数码以及把元数据塑形为数据商品的劳动是传统雇佣制下有酬的数字雇工劳动;把元数码塑形为元数据的劳动则是新型交往雇佣制下无酬的数字受众劳动。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力的让渡和使用,一方面通过数字零工掩盖传统的契约雇佣,一方面通过社会交往、日常生活把受众的劳动力并入自身。受众劳动是复写劳动,用于交往的交互性数据和用于交换的商品化数据虽然具有表面的同一性,但事实上却作为彼此独立的使用价值复合于一次同质的劳动被生产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商品 元数码私有制 数字劳动 交往雇佣 复写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教育的《兽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4
作者 李月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5期1-3,共3页
劳动教育与《兽医基础》课程的结合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在课程体系中,需充分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强调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榜样激励法、考察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模式,... 劳动教育与《兽医基础》课程的结合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在课程体系中,需充分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强调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榜样激励法、考察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体验到学习的真谛。在评价体系中,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应纳入企业导师、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标准,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体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备家国情怀的未来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兽医基础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工资和工资差距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皮建才 范衍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6,共16页
本文从新型基础设施的产品偏向性出发,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工资和工资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直接带来的效率提升可以促进各类劳动工资增长,但间接导致的要素重新配置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总效应... 本文从新型基础设施的产品偏向性出发,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工资和工资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直接带来的效率提升可以促进各类劳动工资增长,但间接导致的要素重新配置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总效应取决于资本与各类劳动之间的替代性以及技能型中间品与非技能型中间品之间的替代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技能型产品偏向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可能导致工资差距扩大,但可以带来劳动工资的“普惠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产品偏向性 技能型劳动工资 非技能型劳动工资 工资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建构——基于马克思劳动生产力及其相关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2,157,共13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生产力理论共同贯穿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基础构建的全过程。特别地,劳动生产率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关系的生产率指标。劳动价值、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劳动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中的作用机制。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须把握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借鉴主流经济学测度技术进步的方法和手段,围绕劳动生产率指标建构技术进步测度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 理论基础建构 劳动生产力 劳动价值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私有制经济
7
作者 孔陆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85,89,共4页
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和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既是社会的所有制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有制 ,又特别强调每个个人实实在在的所有权 ,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我国现阶段... 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和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既是社会的所有制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有制 ,又特别强调每个个人实实在在的所有权 ,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劳动者个体经济 ,可以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劳动者的私营经济 ,只要管理、引导得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所有制 个人所有制 劳动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与机制——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8
作者 贾晓芳 谢宝剑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2,共15页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影响下,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战...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影响下,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因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于衰退期企业,其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服务业企业,其对制造业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东部、西部、东北地区企业,其对中部地区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机制增加企业劳动雇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为不同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创造广阔就业空间,但相比于低学历劳动力,其对高学历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相比于财务岗位、销售岗位、其他岗位特别是生产岗位,其对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岗位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因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就业创造效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推动地区就业规模稳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宽带中国” 专业化分工 数字化转型 劳动雇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是否有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9
作者 胡颖 李维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种方式的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在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分位点有所下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作用渠道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对不同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在中、低收入国家、高制度质量以及高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贸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以最大化其经济潜力,加速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出口技术复杂度 贸易成本 技术创新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铭 张燕斌 陈晓军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教育理念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加强劳教结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教育理念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加强劳教结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观念、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贯彻落实方针政策,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新时代劳动教育质量,发挥劳模榜样作用、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理论基础 价值意蕴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起源的终极原因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殖生产——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兼评“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汝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93-97,112,共6页
恩格斯曾经多次指出艺术起源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是由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在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在相互发生... 恩格斯曾经多次指出艺术起源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是由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在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在相互发生作用过程中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物质生产和生殖生产是更有力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力量。关于这一问题,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曾经作过经典性的表述:“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干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起源 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 终极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 两种生产理论 生殖 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 生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如何认识私有制问题与学界朋友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屈炳祥 《学习论坛》 2009年第10期40-43,共4页
有朋友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出版160周年的文章中,对马克思关于"消灭私有制"的问题进行了"解读"与"再解读",认为马克思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持一种基本肯定的态度,因此,"消灭私有制"仅... 有朋友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出版160周年的文章中,对马克思关于"消灭私有制"的问题进行了"解读"与"再解读",认为马克思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持一种基本肯定的态度,因此,"消灭私有制"仅仅指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包括这种形式的私有制。上述观点不仅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不符,也与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相悖。因为马克思认为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是一种"传统的所有制",属于"彻底决裂"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制 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 生产方式 小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异化劳动及其与私有制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芳俊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31-38,共8页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马克思单凭自己的灵感偶然发现的,而是他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科学研究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我们在选择职业...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马克思单凭自己的灵感偶然发现的,而是他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科学研究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民的幸福……”。1842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积极投身到反对德国专制制度的实际政治斗争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 消灭私有制 劳动异化 私有财产 黑格尔 共产主义社会 劳动 生产力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14
作者 刘蓉 王艳伟 +1 位作者 任飞武 黄宜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6-1340,共15页
【目的】检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不同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及提升农民生计韧性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 【目的】检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不同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及提升农民生计韧性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及西藏)的平衡面板数据,从暴露性、敏感性、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5个方面对农民生计韧性进行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农民生计韧性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均能极显著促进农民生计韧性(P<0.01,下同),影响系数呈西部>中部>东部的格局,且随相关政策的实施而提升;(2)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可通过提升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结构升级,而促进农民生计韧性,尤其劳动力转移是关键路径;(3)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民生计韧性的作用效应高于东部地区,说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4)随着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推动作用呈非线性变化。其中,改善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是带来显著收益的辅助性手段。【建议】深入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生计韧性的影响,并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提升农民生计韧性:(1)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政策;(2)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投入策略;(3)加强就业保障,提升劳动力转移质量;(4)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生计韧性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农业规模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深不知处:对计算基础设施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15
作者 全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5,156,共10页
作为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的代表,云计算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液化”,但这并非简单的去物质化过程,而是主导了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暴力数字化,是剩余价值提取和社会控制的关键场所。在“云政治”维度,云的基础设施化推动了平... 作为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的代表,云计算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液化”,但这并非简单的去物质化过程,而是主导了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暴力数字化,是剩余价值提取和社会控制的关键场所。在“云政治”维度,云的基础设施化推动了平台扩张,将日常生产和生活纳入资本的逻辑之中,创造了计算技术和物质生活的暴力共存。在“云劳动”维度,云是在线劳动规模化的关键操纵力量。它塑造了“幽灵工人”,使“活劳动”与“死劳动”之间的对抗演变为劳动者与软件及支持它的计算基础设施的对抗。在“云生活”维度,广泛的人机连接场景使自动化监控攫取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数据,它既是人类商品化的引擎,也是社会认知混乱的根源。未来云治理的关键在于推动公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政策、法律和国际协调,确保云生态能够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而非加剧社会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计算基础设施 劳动 平台资本主义 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基础吗?
16
作者 文传洋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本文针对商品生产是私有制的产物、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基础的观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认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他们对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的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 本文针对商品生产是私有制的产物、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基础的观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认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他们对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的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产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剩余产品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一定的社会分工(指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与一定的所有制(指与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相联系的所有制),不论是私有制,抑或是公有制,是一定的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每一个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生产之外,必然存在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生产;在公有制的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产生或保留私人商品生产;在私人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残存公有制的商品生产;还可能出现介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商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商品生产 劳动者公社 恩格斯 马克思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社会分工 私人劳动 部落 野蛮时代 原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应用、创新要素配置与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17
作者 孙献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大数据应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方式重构,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且经... 大数据应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方式重构,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大数据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揭示了大数据应用提升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 劳动生产率 创新要素配置 制造业企业 数字技术 数据基础设施 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生产率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有制的起源与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2,31,共6页
私有制不是为了制造"万恶"而被发明的,而是出自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尤其是不仅包括生产工具,也包括生产对象的整体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更是原始人的一项重大改革和伟大发明,它本质上属于一种最基本的按劳分配,能持续推动社会生... 私有制不是为了制造"万恶"而被发明的,而是出自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尤其是不仅包括生产工具,也包括生产对象的整体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更是原始人的一项重大改革和伟大发明,它本质上属于一种最基本的按劳分配,能持续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在社会中开启了人与人之间活得更好的竞争,而这种竞争也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引擎。虽然私有制被人认为是导致阶级剥削和其他诸多罪恶产生的"万恶之源",但其实它不仅不是产生这些罪恶的充要条件,而且连必要条件都算不上。所以,对私有制的认识,我们还应采取辩证的态度重新对其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制 生活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集体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FDI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斌 尤笠 李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7,共9页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FDI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动态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消灭私有制也能彻底消灭剥削——兼及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利润构成理论的修正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东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8,共7页
现在允许私有制存在,并非意味必然要以默认剥削为代价。剥削应定义为单方决定交易而获超等价交换之利。单方决定交易有三种形式,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强迫性。本应是平等的交易之所以会出现单方决定的情况,乃是交易中的一方动用了自己拥有... 现在允许私有制存在,并非意味必然要以默认剥削为代价。剥削应定义为单方决定交易而获超等价交换之利。单方决定交易有三种形式,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强迫性。本应是平等的交易之所以会出现单方决定的情况,乃是交易中的一方动用了自己拥有而另一方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大致有五个来源,从其直接标的来说,剥削只有两类,即标的为剩余劳动的剥削和标的为钱物的剥削。既然所有的剥削都是由单方决定交易造成的,那么,不仅消灭以钱物为标的的剥削不需要消灭私有制,而且消灭以剩余劳动为标的的剥削也不需要消灭私有制。其基本方法就是针对各种单方决定交易的优势来对症下药。在消灭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剥削中,也应允许资产有所收益,因为利润并非仅由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构成,而是由所有参与生产过程的人所付出的剩余劳动共同构成,其中包括已固化在资产中的剩余劳动。所以,只要给各种剩余劳动分配的利润比例是恰当的,就不存在任何剥削。因而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实仍是按劳分配。总之,在不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也完全能消灭所有的剥削和剥削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料私有制 剥削 单方决定交易 剥削标的 剩余劳动 资产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