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以经解经”到“以《易》解经”——清代以来儒学经典诠释中的一条哲学性进路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彬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清代经学承继汉儒“以经解经”的学术方法,惠栋、张惠言等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周易》,并复兴了汉代象数派易学传统,表现出一定的义理关注维度。焦循则从象数派易学中引申出旁通、相错、时行等原理,结合《易传》哲学来诠释儒家其他经典,...
清代经学承继汉儒“以经解经”的学术方法,惠栋、张惠言等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周易》,并复兴了汉代象数派易学传统,表现出一定的义理关注维度。焦循则从象数派易学中引申出旁通、相错、时行等原理,结合《易传》哲学来诠释儒家其他经典,是为“以《易》解经”的思想范式,这一范式又由太谷学派的几代学者发展并构建出一套比较严密的学说体系。这种经典诠释路径,其中蕴含了清儒对形而上问题的关注维度,在“以《易》解经”的诠释视角下,先秦儒家经典皆统贯于《周易》而构成一体,以人事合于天道,形成了清代以来经学的一条独特的哲学性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经解经
以《易》解经
象数
清代朴学
太谷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奥·施特劳斯对斯宾诺莎解经方法的误读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启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1,共8页
施特劳斯认为,斯宾诺莎在解读《圣经》时没有真正贯彻他提出的以经解经的原则,因为斯宾诺莎借助历史资料来解读《圣经》,引入外部原则整理《圣经》,对于《圣经》中各主题事物的定义超出了《圣经》的范围,由《圣经》本质上的不可理解性...
施特劳斯认为,斯宾诺莎在解读《圣经》时没有真正贯彻他提出的以经解经的原则,因为斯宾诺莎借助历史资料来解读《圣经》,引入外部原则整理《圣经》,对于《圣经》中各主题事物的定义超出了《圣经》的范围,由《圣经》本质上的不可理解性得出必须根据《圣经》理解《圣经》,并且超越《圣经》作者的本意去理解这些作者。施特劳斯的这些批评其实是对斯宾诺莎解经方法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特劳斯
斯宾诺莎
《圣经》解释
以经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大学》诠释的主旨、特质与启示
3
作者
李敬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在朱王之争、汉宋之争和今古文之争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清代的《大学》诠释成就斐然。它既有对明代学术遗产的继承,亦有自身衍生出的新问题、新面向。在诠释主旨上,清代《大学》诠释主要围绕《大学》是圣经还是异端,古、今本孰为正...
在朱王之争、汉宋之争和今古文之争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清代的《大学》诠释成就斐然。它既有对明代学术遗产的继承,亦有自身衍生出的新问题、新面向。在诠释主旨上,清代《大学》诠释主要围绕《大学》是圣经还是异端,古、今本孰为正统,以及格物、诚意,亲(新)民的地位和义涵展开辨析,呈现《礼记》之《大学》与《四书》之《大学》双轨并行、改本《大学》数量减少、古本《大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等学术特质。清代的《大学》诠释虽然没有消弭和廓清辐辏在《大学》上的争议,却在更为丰富的意义上打开了《大学》的诠释维度和面向,使其在尽可能的逻辑衍化方向上展露;它所推崇的回归文本、以经解经的治经态度,体身见行、通经致用的学术诉求,因应时代、多元诠释的解经路径,皆为我们在后经学时代进行经典的诠释与创新提供了赖以遵循的途辙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大学》
以经解经
通经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经典阐释方法初探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远
李家谦
李剑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70,76,共5页
中医经典历来为医家所看重,但中医经典文简义深,文字诠释和注疏中医经典的方法尚不能深刻阐释中医经典的核心内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阐释方法的研究。历代医家在阐释中医经典义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阐释方法。在对中医经典“...
中医经典历来为医家所看重,但中医经典文简义深,文字诠释和注疏中医经典的方法尚不能深刻阐释中医经典的核心内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阐释方法的研究。历代医家在阐释中医经典义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阐释方法。在对中医经典“以经解经”和“以论释经”两种传统阐释方法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认为基于中医临床的“以病诠经”方法是中医经典保持活力的源泉,对中医经典研究具有现实的价值,并可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的发展。“以病诠经”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经典阐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
阐释方法
以经解经
以论释经
以病诠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以经解经”到“以《易》解经”——清代以来儒学经典诠释中的一条哲学性进路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彬彬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章门弟子’缪篆哲学思想研究”(17FZX012)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章门弟子’缪篆三教会通之哲学研究”(2017QN048)。
文摘
清代经学承继汉儒“以经解经”的学术方法,惠栋、张惠言等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周易》,并复兴了汉代象数派易学传统,表现出一定的义理关注维度。焦循则从象数派易学中引申出旁通、相错、时行等原理,结合《易传》哲学来诠释儒家其他经典,是为“以《易》解经”的思想范式,这一范式又由太谷学派的几代学者发展并构建出一套比较严密的学说体系。这种经典诠释路径,其中蕴含了清儒对形而上问题的关注维度,在“以《易》解经”的诠释视角下,先秦儒家经典皆统贯于《周易》而构成一体,以人事合于天道,形成了清代以来经学的一条独特的哲学性进路。
关键词
以经解经
以《易》解经
象数
清代朴学
太谷学派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奥·施特劳斯对斯宾诺莎解经方法的误读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启祥
机构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1,共8页
基金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青年团队项目"经典诠释与哲学创新"
项目编号:IFYT1213
文摘
施特劳斯认为,斯宾诺莎在解读《圣经》时没有真正贯彻他提出的以经解经的原则,因为斯宾诺莎借助历史资料来解读《圣经》,引入外部原则整理《圣经》,对于《圣经》中各主题事物的定义超出了《圣经》的范围,由《圣经》本质上的不可理解性得出必须根据《圣经》理解《圣经》,并且超越《圣经》作者的本意去理解这些作者。施特劳斯的这些批评其实是对斯宾诺莎解经方法的误读。
关键词
施特劳斯
斯宾诺莎
《圣经》解释
以经解经
Keywords
Straus
Spinoza
interpretation of Bible
interpreting Bible according to Bible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大学》诠释的主旨、特质与启示
3
作者
李敬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明代《大学》诠释史研究”(22GZGX28)。
文摘
在朱王之争、汉宋之争和今古文之争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清代的《大学》诠释成就斐然。它既有对明代学术遗产的继承,亦有自身衍生出的新问题、新面向。在诠释主旨上,清代《大学》诠释主要围绕《大学》是圣经还是异端,古、今本孰为正统,以及格物、诚意,亲(新)民的地位和义涵展开辨析,呈现《礼记》之《大学》与《四书》之《大学》双轨并行、改本《大学》数量减少、古本《大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等学术特质。清代的《大学》诠释虽然没有消弭和廓清辐辏在《大学》上的争议,却在更为丰富的意义上打开了《大学》的诠释维度和面向,使其在尽可能的逻辑衍化方向上展露;它所推崇的回归文本、以经解经的治经态度,体身见行、通经致用的学术诉求,因应时代、多元诠释的解经路径,皆为我们在后经学时代进行经典的诠释与创新提供了赖以遵循的途辙和启示。
关键词
清代
《大学》
以经解经
通经致用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经典阐释方法初探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远
李家谦
李剑桥
机构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70,76,共5页
基金
202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D2021042)。
文摘
中医经典历来为医家所看重,但中医经典文简义深,文字诠释和注疏中医经典的方法尚不能深刻阐释中医经典的核心内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阐释方法的研究。历代医家在阐释中医经典义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阐释方法。在对中医经典“以经解经”和“以论释经”两种传统阐释方法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认为基于中医临床的“以病诠经”方法是中医经典保持活力的源泉,对中医经典研究具有现实的价值,并可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的发展。“以病诠经”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经典阐释方法。
关键词
中医经典
阐释方法
以经解经
以论释经
以病诠经
Keywords
classical wor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pretation methodology
interpretation by classics
annotation by classics
interpretation by symptoms of disease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以经解经”到“以《易》解经”——清代以来儒学经典诠释中的一条哲学性进路
姚彬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奥·施特劳斯对斯宾诺莎解经方法的误读
黄启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大学》诠释的主旨、特质与启示
李敬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医经典阐释方法初探
李远
李家谦
李剑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