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对《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概念转换与发展——以汉儒为中心的研究
1
作者 乐爱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30,共10页
作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源头,《尚书》既主张以民为本,强调听从民意,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早期儒家较多强调以德教民,因而并未在治国理政层面完全认同管仲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也没有在道德修养层面接受《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 作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源头,《尚书》既主张以民为本,强调听从民意,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早期儒家较多强调以德教民,因而并未在治国理政层面完全认同管仲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也没有在道德修养层面接受《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此不同,汉代儒家多讲“顺民心”,并与黄老之学相互影响。东汉郑玄注《周礼》所言“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将《尚书》“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与《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结合起来,以此表达“为政以顺民为本”的理念。这不仅继承了《尚书》的民本思想,而且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了《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内涵,影响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以百姓心为心 儒家 郑玄 民本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道”的时代与道家的追求——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石丽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1-189,共9页
政治伦理是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历史地看,老子政治伦理的产生是因应时代发展而导致的“天下无道”,并基于政治治理“无为”之道的理论根基与治者“上德无为”和“玄德不有”的德性基础,最终实现“以百姓心为心”的价值目标,这一价... 政治伦理是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历史地看,老子政治伦理的产生是因应时代发展而导致的“天下无道”,并基于政治治理“无为”之道的理论根基与治者“上德无为”和“玄德不有”的德性基础,最终实现“以百姓心为心”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这表明,在老子政治伦理思想中,“民”不应成为政治的工具与手段,而应是政治治理本身的目的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政治伦理 天下无道 无为而治 以百姓心为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庄的民本思想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金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41,共5页
老庄的民本思想张金岭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至春秋战国渐成一股思潮,历经整个封建社会而不衰。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转折时期,它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近代民主思想的内部基因。民本思想于是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最强者,在思想史上占据重要... 老庄的民本思想张金岭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至春秋战国渐成一股思潮,历经整个封建社会而不衰。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转折时期,它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近代民主思想的内部基因。民本思想于是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最强者,在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论及民本思想,学术界每引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庄子》 统治者 爱民治国 《老子》 薄赋敛 《老子本义》 儒家 以百姓心为心 民无不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