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书皆治欲:中国古典儒学的理学诠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昭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98,共15页
理学以存理遏欲为主题,以四书为依据,并以存理遏欲的主题赋予四书新的诠释,由此导致四书皆治欲。中国古典儒学时期的四书经典以孔颜克己复礼为治欲总纲,通过礼反向定义欲望,理学则以理释礼,在理欲二元对立关系中以理反向定义欲望,展开... 理学以存理遏欲为主题,以四书为依据,并以存理遏欲的主题赋予四书新的诠释,由此导致四书皆治欲。中国古典儒学时期的四书经典以孔颜克己复礼为治欲总纲,通过礼反向定义欲望,理学则以理释礼,在理欲二元对立关系中以理反向定义欲望,展开约束欲望与调动道德主体能动性两种互补的治欲方向。为应对佛教心性论冲击,理学将理内化为心性,依据道德心和性反向定义欲望,治欲方案有培养四端、正心、求放心以及复性、率性等。理学还以意之所发正向定义欲望,治欲方案有欲不行等;也以意之所存反向定义欲望,治欲方案有毋意等,从根本处治疗深隐的欲望。四书皆治欲成为理学定义欲望及对治欲望的主要特征,展现出欲望的多层次及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治欲实践的丰富性。当然,在理欲二元对立模式下,四书治欲亦有其限制性,如外王较弱、规范性不足、缺乏欲望的释放等。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理学借助对四书的重新诠释,集中展现出世界哲学治欲的中国古典学经典诠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心性 以礼 以理治欲 克己复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