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以枢调枢”探讨五行藏象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8 位作者 刘园园 黄晓燕 刘礼剑 陈广文 杨成宁 刘倩 谭金晶 张丽敏 黎丽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26-2828,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以象补藏"调和脏腑枢机以调衡脾胃枢机升降之用,即"以枢调枢",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而致"气归于权衡"的生理常态,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枢调枢 五行藏象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象脾“土”模型及其在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1 位作者 梁谊深 彭柳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77-1181,1186,共6页
李东垣《脾胃论》指出:1)脾无正形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2)人身形以应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戌位是也。由后天八卦的对应关系可建立四象脾"土&q... 李东垣《脾胃论》指出:1)脾无正形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2)人身形以应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戌位是也。由后天八卦的对应关系可建立四象脾"土"即四象启、承之"土"模型:艮土、巽土、坤土、乾土。其中寅、巳、申、亥为启土,对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辰、未、戌、丑为承土,即"四季之末一十八日"所对应之土。提示脾胃作为枢机在四时六气更替中发挥启、承之枢转作用时的不同状态有其独特的模型特点。人体脏腑气血的升降出入是维系生命活动之关键,而枢机体现的是脏腑间生克制衡关系,枢机不利则疾病丛生。多年来,我们应用经络红外热成像检测观察到在四时六气中脾胃枢机主令阶段平和性经络红外热像图出现几率会明显增加,而病变经络的失衡状态在此阶段也会得到一定的纠正而趋向相对平衡。因而,认为借天地枢机之力以调人体之枢机,即"以枢调枢"能使脏腑气机通调,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故对四象启、承之"土"在四时六气中"以枢调枢"和五脏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脾“土” 四象启 承之“土”模型 经络红外热像图 以枢调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枢调枢”与ICC线粒体自噬相关性探讨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GERD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罗贞艺 张羽 +5 位作者 蒙华莹 张云燕 黎丽群 刘礼剑 谭金晶 谢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89-2995,共7页
脏腑经络枢机失衡所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相关,脾胃为气机之枢纽,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能量,而任督统诸身之阴阳,构成人体最大的脏腑经络交感循环系统,故任督二气之交感平衡... 脏腑经络枢机失衡所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相关,脾胃为气机之枢纽,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能量,而任督统诸身之阴阳,构成人体最大的脏腑经络交感循环系统,故任督二气之交感平衡是脾胃枢机条衡的原动力;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消化道动力之枢纽,可以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改善消化道动力。故本文以脏腑经络枢机之枢转驱动ICC线粒体能量平衡的“以枢调枢”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GERD“任督二脉枢机失衡-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以及“ICC线粒体自噬障碍-ICC起搏与传导功能失常-消化道动力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并阐释基于“以枢调枢”创立的中药复方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GERD的可行性,有助于实现“以枢调枢”理论的微观化、具体化及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并为GERD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以枢调枢 ICC 线粒体自噬 芪石升降归元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枢调枢”理论从AMPK/ULK1介导自噬通路探析背俞指针疗法防治胃食管反流病可行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羽 黄美祯 +4 位作者 潘春曲 刘洪武 卢永祥 谭金晶 谢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1期1667-1671,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以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为临床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缺乏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必然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以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为临床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缺乏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必然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参与了人体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通过抑制或激活其功能,可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细胞的信号转导目前已经被应用于中医藏象学的研究中。“以枢调枢”理论为谢胜教授几十年临床经验探索而来,临床实践已证明了其治疗GERD具有确切疗效。背俞指针疗法可通过纠正脏腑气机失衡的状态,促进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而发挥防治GERD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医脏腑学理论,阐述了GERD的中医发病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前期研究提出了从AMPK/ULK1介导自噬通路探析背俞指针疗法防治GERD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枢调枢 胃食管反流病 AMPK/ULK1自噬通路 背俞指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被引量:19
5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4 位作者 彭柳莹 刘礼剑 蒋中原 廖婷 杨成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建了坤土建中疗法。该疗法针对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选取具有补益中气作用的自然五方之土"以象补藏",可以达到"以土调枢""以土补土"的作用。该疗法经作者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强,临床适应证广,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以象补藏 坤土建中疗法 脾胃 以枢调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象脾土四时六气和五脏的理论渊源及其在中医治未病实践中的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5-2790,共6页
基于易经河洛象数理论及内经对脾土的"中央"之用、四时主事时间(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四时生四脏"的认识,在李东垣《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所构架的"以脾胃为枢的天-地-人"诊治模... 基于易经河洛象数理论及内经对脾土的"中央"之用、四时主事时间(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四时生四脏"的认识,在李东垣《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所构架的"以脾胃为枢的天-地-人"诊治模式启发下,构建了四象脾土模型并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认为借天地枢机之力以调人体之枢机,即"以枢调枢"能使脏腑气机通调,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同时,基于中医"藏象"、"时补"理论提出四象脾土"以象补藏"及时补防治观(包括:一年四季月末一十八日脾主令之时"以枢调枢"、一日之丑辰未戌时脾土的欲解及欲剧时的"以时调衡"),对"四象脾土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这一观点在中医治未病实践中的意义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脾土六气 以枢调枢 以象补藏 时补防治 中医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