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框架研究 被引量:383
1
作者 舒印彪 陈国平 +1 位作者 贺静波 张放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9,共9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我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转型带来的变化、问题及挑战,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构建原则与思路;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技术特...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我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转型带来的变化、问题及挑战,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构建原则与思路;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技术特征、新能源接入规模,合理划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阶段并针对性提出各阶段的发展建议。研究认为,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电能供给主体,可满足不断增长的清洁用电需求,兼具高度的安全性、开放性、适应性;相关系统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遵循电力系统的技术演进规律与特征,充分利用成熟技术、存量系统并深入挖掘潜力,同步着力研发新兴技术,积极稳妥并循序渐进实施重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 电力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维江 赵国亮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2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平台,将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并网、配置、消纳等方面起到关键的枢纽作用。随着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智能控制、传感遥测、信息通信等领域持续深...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平台,将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并网、配置、消纳等方面起到关键的枢纽作用。随着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智能控制、传感遥测、信息通信等领域持续深化融合,柔性低频交流输电、电网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方兴未艾,将进一步提升优化现有电网的控制调节能力,以适应当前再电气化复合发展的需求,将在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显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宽渠道。同时,先进技术的发展也对相关装备设计制造、控制运行、试验调试、电磁防护、高压绝缘、工程施工、标准体系建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 高压绝缘 电力系统 能源开发利用 电力电子 能源 智能控制 电力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三)体系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光宇 肖居承 +3 位作者 范帅 严正 刘敦楠 李祖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1,共12页
针对能源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的紧迫需求,文中立足于电能价值这一根本点,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设计。首先,分析指出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正是为了适应低发电边际成本、高系统消纳成本的新能... 针对能源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的紧迫需求,文中立足于电能价值这一根本点,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设计。首先,分析指出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正是为了适应低发电边际成本、高系统消纳成本的新能源,其短期目标是提升系统的调节能力,长期愿景是促使系统具有低调节边际成本。其次,基于对电能价值内涵的再思考,提出了电能双重价值理论,揭示了电能作为商品所具有的生产使用价值和电力电量平衡价值,强调不应基于资源类型而应基于所发挥价值来划分市场主体类型。最后,从商品属性、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等多个维度,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该体系由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前者又可分为互替电量市场与调节电量市场两部分,分别用于反映电能的生产使用价值和平衡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下多区域电力互替品市场形态以及零售商参与电力互替品批发市场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所提出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围绕系统连续平衡而设计,有利于建立公平交易、充分竞争、简单透明的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电力互替品 新型电力系统 电能双重价值 互替电量 调节电量 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交直流输电与源网荷储数智化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政 黄莹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也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多样化、电网交直流连接复杂化,亟须优化整合电源、电网、负荷...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也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多样化、电网交直流连接复杂化,亟须优化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储能资源,以最新的新能源技术、通信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实现源网荷储的高度融合。交直流输电与源网荷储数智化转型使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价值在电力系统中得以全面落地和充分释放,并赋能电力系统与数字信息技术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输电 新型电力 电力系统 源网荷 数字信息技术 能源技术 智能化技术 通信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三大计算的适应性分析
5
作者 徐政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18-3926,共9页
对于如何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该文分别从非同步机电源单机和新能源场站两个层次,探讨了经典的三大计算,即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或称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和短路电流计算,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适应性问题,表明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 对于如何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该文分别从非同步机电源单机和新能源场站两个层次,探讨了经典的三大计算,即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或称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和短路电流计算,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适应性问题,表明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机还是新能源场站,在潮流计算中都可以采用既有的3种基本节点类型进行描述。经典的机电暂态过程仿真方法只适用于三相对称故障后的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并且需要根据非同步机电源所采用的同步控制方式分别处理。对采用锁相同步控制的非同步机电源单机或新能源场站,机电暂态过程仿真时可以采用与模拟负荷类似的方法进行模拟。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机还是新能源场站,短路电流计算时都可以采用电流源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非同步机电源 能源场站 三大计算 潮流计算 暂态稳定计算 机电暂态过程 短路电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协同全要素理论框架
6
作者 邱忠涛 格根敖其 +4 位作者 贾跃龙 吴鹏 张凯 孙毅 朱进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7-162,共16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路径。“十四五”以来,中国电力系统在电源结构、电网形态和技术基础等方面正经历深刻变革,提升新形势下电力供需协同能力迫在眉睫。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定义供需协同的基...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路径。“十四五”以来,中国电力系统在电源结构、电网形态和技术基础等方面正经历深刻变革,提升新形势下电力供需协同能力迫在眉睫。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定义供需协同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并系统梳理亟须提升供需协同能力的典型场景;分别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深入剖析影响供需协同的全要素影响因素与内在作用机理;从空间、时间、资源、形态等多重视角深入解构与认知,创新性构建全要素供需协同理论框架模型,旨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升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助力其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有效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 供需协同 全要素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平衡机理及演进过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涛 王国春 +2 位作者 董昱 王超 李增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I0001,共14页
立足大电网运行实践,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平衡机理及演进过程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平衡基本方程和高级方程,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平衡的5个机理,揭示了新能源渗透率、新能源弃电率、系统调节能力等关键平衡要素间的关联关系;结合运行实践开... 立足大电网运行实践,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平衡机理及演进过程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平衡基本方程和高级方程,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平衡的5个机理,揭示了新能源渗透率、新能源弃电率、系统调节能力等关键平衡要素间的关联关系;结合运行实践开展仿真测算和统计分析,验证了所提数学模型和平衡机理的准确性。在理论分析和仿真测算基础上,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平衡的主要矛盾是不断增长的调节需求和有限的系统调节能力之间的矛盾,二者对比关系的变化构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平衡演进过程,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将先后跨越“质变点”、“临界点”两个关键节点,对应3个主要发展阶段。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后续发展建设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平衡 调节能力 等效负荷 能源弃电率 能源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协同的输电定价机制量化评价方法
8
作者 丛野 张靖宇 +5 位作者 张粒子 张富澳 裘荻凡 张晶 胡娱欧 崔福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855-5867,I0009,共14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背景下,如何选择合理的输电价格机制,使之与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形成“合力”,协同引导新能源优化选址和投资时序,在促进提高源网投资效率的同时助力新能源消纳,助力“双碳”目标的平稳、有效实现,成为新... 在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背景下,如何选择合理的输电价格机制,使之与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形成“合力”,协同引导新能源优化选址和投资时序,在促进提高源网投资效率的同时助力新能源消纳,助力“双碳”目标的平稳、有效实现,成为新时期电价改革工作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该文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输电定价的原则、功能及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协同的输电定价机制量化评价指标,并构建基于“新能源投资时序及选址预测模型”和“基于半不变量和Gram-Charlier级数展开随机潮流计算方法的输电网投资现值评估模型”的量化指标计算方法。以我国某省电力系统简化算例为例,量化分析在无阻塞和断面阻塞系统中不同输电价格机制对终端电价水平和新能源消纳量的影响,为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背景下省级共用网络输电定价机制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输电定价机制 能源消纳 量化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量占比50%的区域电力系统“量率协同”研究:基于青海省域的实践
9
作者 范越 柯贤波 +1 位作者 张小奇 吕金历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5-3554,I0001,共11页
新能源利用率和发电量占比是衡量新能源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量率协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目标。该文提炼了新能源消纳特性,建立了考虑联络线作用并计及新能源“量率协同”的系统平衡解析模型,总结了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突破... 新能源利用率和发电量占比是衡量新能源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量率协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目标。该文提炼了新能源消纳特性,建立了考虑联络线作用并计及新能源“量率协同”的系统平衡解析模型,总结了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突破50%的青海省域电网发展实践,对新能源资源、渗透率、系统负荷率、备用率、调峰率以及联络线等关键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此为启示展望了西北电网2030年新能源“量率协同”情况,开展了不同量率目标、不同风光配比、不同联络线调节能力下新能源量率变化相关分析,为促进区域电网新能源“量率协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 系统平衡 利用率 发电量占比 量率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柔性构网技术及其应用
10
作者 郑外生 饶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0,共10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电磁特性和机电特性间的耦合更加紧密,动态行为更加复杂,面临频率电压支撑能力不足、失稳风险增加等诸多挑战。而现有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设计方法仍沿袭传统电力系统方法,难以发挥新能源、储能、直流等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电磁特性和机电特性间的耦合更加紧密,动态行为更加复杂,面临频率电压支撑能力不足、失稳风险增加等诸多挑战。而现有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设计方法仍沿袭传统电力系统方法,难以发挥新能源、储能、直流等电力电子设备快速灵活调控的优势。文中提出利用电力电子设备构造灵活可控柔性电网(简称柔性构网)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技术。通过“柔性互联”避免交流电网故障连锁传播、故障影响范围扩大的问题,并保持分区间灵活互济能力;通过“主动支撑”提升关键节点电压/频率支撑能力,提高电网稳定性。文中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柔性构网概念及其内涵,并研究了柔性构网的基本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柔性构网技术在中国南方电网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 柔性互联 能源 主动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充裕性评估及量化分析
11
作者 孙怡文 邢海军 +2 位作者 施怡沁 全文斌 杨晓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共8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推进,供需侧不确定性增加,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考虑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出力和调节资源响应的多时间尺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充裕性评估指标的新型电力调节充裕性评估及量化分析...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推进,供需侧不确定性增加,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考虑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出力和调节资源响应的多时间尺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充裕性评估指标的新型电力调节充裕性评估及量化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得到多个时间尺度下的调节充裕性需求;其次,量化各时间尺度下的灵活调节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充裕性综合评估指标。然后,基于双线性插值理论,通过多场景充裕性测算,进一步构建了新能源规模、储能容量与调节充裕性之间的量化关系。最后,以我国某地实际电网为例,通过充裕性量化分析结果快速准确地评估系统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和所需配置储能的容量,既保证了系统的调节充裕性,又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规模、储能容量的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 充裕性评估 经验模态分解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的源-荷-储协调优化策略
12
作者 李晓辉 刘豪 +2 位作者 董燕飞 姚振明 王雷涛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如何保障系统频率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分析电力系统频率动态响应调节过程和多类型调节手段的特点。其次,通过研究反映新能源以任意功率并网时交流系统相对强度的运行广义短路...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如何保障系统频率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分析电力系统频率动态响应调节过程和多类型调节手段的特点。其次,通过研究反映新能源以任意功率并网时交流系统相对强度的运行广义短路比,将其与频率安全约束一起引入所提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储协调优化策略中,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频率安全的源-荷-储协调优化组合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全局最优解。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通过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对所提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调节灵活、成本低,能够快速实现频率安全调节,保障新能源并网时电网强度满足要求,并抵抗频率剧烈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 频率安全 运行广义短路比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随机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图深度学习稳定指标概率分布评估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霖 陈鎏凯 +1 位作者 陈灏颖 李永哲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8,138,共12页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大规模随机性出力特点导致目前在线暂态稳定扫描结论面临失效风险,这一问题从元件建模精度、系统拓扑适应性和计算速度三个方面同时对现有方法提出挑战。因此提出了基于重概率化改进的置信带方法和图深度学习的稳...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大规模随机性出力特点导致目前在线暂态稳定扫描结论面临失效风险,这一问题从元件建模精度、系统拓扑适应性和计算速度三个方面同时对现有方法提出挑战。因此提出了基于重概率化改进的置信带方法和图深度学习的稳定指标概率分布及置信带评估模型,通过图深度学习模型快速评估少量采样点,再由重概率化置信带方法扩增结果,利用标签共现知识引导时域仿真对准确率进行增强,最后使用置信带方法给出随机出力下的稳定概率分布和区间形式的评估结论。该方法优点在于利用了图深度学习的拓扑适应能力和快速计算特点,且不受元件建模精度限制,置信带计算结论具有可靠的理论背景,能够评估稳定概率分布。在IEEE-39和IEEE-300节点系统上的评估精度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指定方式暂态稳定指标,并给出可靠的概率评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随机性 新型电力系统 暂态功角稳定 概率评估 图深度学习 置信带 重概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配电网规划标准重构
14
作者 刘晶 《农电管理》 2025年第10期39-40,共2页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配电网智能化率须达到90%,新能源渗透率要成功突破30%,传统配电网规划标准已无法契合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目前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标准主要存在对新能源接入的考虑不足、供电可靠性标准相对单一、缺乏对多元...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配电网智能化率须达到90%,新能源渗透率要成功突破30%,传统配电网规划标准已无法契合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目前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标准主要存在对新能源接入的考虑不足、供电可靠性标准相对单一、缺乏对多元负荷的统筹规划以及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4个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渗透率 新型电力系统 智能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灵活爬坡市场定价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伟心 陈胜 +2 位作者 吴昊 白鹏 钱开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新能源的零边际成本和间歇性出力为传统节点边际电价模型带来了新的挑战。“双随机”,特别是新能源供给的随机性会导致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大,无法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正确的价格信号。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节点边际电价(c... 新能源的零边际成本和间歇性出力为传统节点边际电价模型带来了新的挑战。“双随机”,特别是新能源供给的随机性会导致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大,无法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正确的价格信号。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节点边际电价(continuous locational marginal pricing, CLMP)的出清机制的市场模型。首先计及了电力系统、储能系统和数据中心的运行约束,利用CLMP的定价机理构建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能量定价模型。然后考虑了发电机组与储能系统、数据中心提供运行灵活性爬坡服务,建立了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灵活爬坡市场协同定价模型。最后,算例测试定量分析了新能源渗透率与储能对系统电价的影响,量化了储能和数据中心的运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连续节点边际电价(CLMP) 灵活爬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应对极端事件的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别朝红 卞艺衡 +3 位作者 张理寅 黄玉雄 孙思源 李更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049-7067,I0002,共20页
保障电力安全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向新型电力系统演进,新能源不确定性、设备低抗扰与弱支撑性等特征变化叠加日益严峻的极端事件威胁,使得提升电力系统弹性、防范电力安全风险成为一项复杂且具有... 保障电力安全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向新型电力系统演进,新能源不确定性、设备低抗扰与弱支撑性等特征变化叠加日益严峻的极端事件威胁,使得提升电力系统弹性、防范电力安全风险成为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在详细介绍新型电力系统弹性提升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风险评估—投资规划—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层面归纳新型电力系统应对极端事件的电力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技术,系统分析各层面的关键技术与研究重点。最后,对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安全的实现路径进行展望,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极端事件 高比例能源 弹性 风险评估 多指标要素效益分析 协同运行 灵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一)理念与构想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光宇 范帅 +3 位作者 李祖毅 肖居承 孟琰 严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6,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重塑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电力市场机制也需随之改变。首先,分析指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是新型电力系统下市场机制设计的首要目标;围绕该目标给出了市场机制应具备的特点,包括利于激发调节动力、释放调节能力、接纳各种新型调... 新型电力系统重塑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电力市场机制也需随之改变。首先,分析指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是新型电力系统下市场机制设计的首要目标;围绕该目标给出了市场机制应具备的特点,包括利于激发调节动力、释放调节能力、接纳各种新型调节资源等。其次,对世界各国现货市场普遍采用的分时交易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与新型电力系统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包括市场主体调节贡献无法被量化表征,市场主体连续运行特性与分时交易机制相矛盾、调节能力难以完全释放,以及难以满足海量柔性资源直接参与电力市场的需求等。为此,文中舍弃分时交易的方式,转而提出整体交易机制与电力互替品概念,介绍了形成与交易电力互替品的主要思路,并以电力互替品为核心构想了新型市场机制。该机制可通过调节责任划分量化各主体调节贡献,激发市场主体的调节动力;同时,也能促进市场主体主动优化自身运行方式,释放调节能力;具有易于扩展的优势,可轻松接纳新型电力系统下层出不穷的各类新型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市场 能源消纳 电力互替品 分时交易 整体交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GM-Elman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量及负荷需求量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汉超 从兰美 +4 位作者 刘杰 韩子月 胡宁宁 潘广源 夏远洋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41,共10页
针对新能源发电量预测中单一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EMD-GM-Elman(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rey model-elman)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该模型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预处理数据,提取局部特征;利用... 针对新能源发电量预测中单一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EMD-GM-Elman(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rey model-elman)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该模型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预处理数据,提取局部特征;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结果输入Elman神经网络捕捉动态特征;最终通过数据重构得出预测结果。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精度从传统模型的58.1%提高到6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发电量预测 负荷需求预测 灰色理论 ELMAN神经网络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二)商品形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光宇 肖居承 +3 位作者 范帅 石智豪 严正 李祖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8-39,共12页
当前的电力现货市场基础理论是在新能源占比极低情况下提出的,其所依据的“分时交易”假设无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占比日渐趋高、调节需求日益增加的新情况。为此,文中舍弃“分时交易”的基本假设,将功率曲线作为有机整体进行交易,... 当前的电力现货市场基础理论是在新能源占比极低情况下提出的,其所依据的“分时交易”假设无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占比日渐趋高、调节需求日益增加的新情况。为此,文中舍弃“分时交易”的基本假设,将功率曲线作为有机整体进行交易,探讨商品形态及形成机理。首先,分析对比“分时交易”与系列论文提出的“整体交易”中商品的形态,揭示“分时交易”中电力商品在各时段同质的假设在实际中不能成立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市场组织者角度出发,探讨电力互替品的性质与形成过程,指出电力除具备生产使用价值外,还具有平衡价值,并定义互替电量、调节电量分别对这两种价值进行表征与量化。进而,从市场主体角度出发,以电力互替品的形成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市场主体自主优化形成电力互替品的方法。进一步指出,各主体还可互补聚合形成电力互替品,适应海量分散的新型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最后,算例从量、质、价三个方面展示电力互替品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影响电力互替品形成成本的关键因素。电力互替品的形成过程,正是市场主体从计划式的“被动提供灵活性”变为市场化的“主动提供灵活性”的过程,也正是系统调节能力的挖掘提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现货市场 整体交易 电力互替品 调节容量 互替电量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与运行优化方法及应用专刊序言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漾 刘烃 +3 位作者 邓瑞龙 丁磊 刘臣胜 毛帅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1-1923,共3页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能源电力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电力系统在电源主体、网架形态、负荷用电模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能源电力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电力系统在电源主体、网架形态、负荷用电模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来说,海量分布式发电、储能、灵活负荷以微电网、微能源网的形式接入电网,导致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相对开放,使其更易遭受网络攻击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 分布式发电 电力系统 系统运行环境 微电网 能源 运行优化 方法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