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文取士”何以“知人之才”——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革废辩论之解析
1
作者
肖鹏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140,共6页
宋神宗熙宁二年展开了一场有关科举制度革废的大讨论,其结果是维护现行科举制度的观点占了上风。在"君相无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政"的客观实情之下,科举制度恰恰是相对比较优越的选官制度,当时各种革废科举制度的方案非但无...
宋神宗熙宁二年展开了一场有关科举制度革废的大讨论,其结果是维护现行科举制度的观点占了上风。在"君相无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政"的客观实情之下,科举制度恰恰是相对比较优越的选官制度,当时各种革废科举制度的方案非但无法解决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反而会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议学校贡举状》
以文取士
知人之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国家取士制度系统表释(上)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本文题目的“取士”主要是指“以文取士”;以文取士,简明地说,就是将“文”作为重要准则和试项来选任所需之士的制度。这个“文”,相对狭义地说,是指考试所用的各种文章(体),也可延伸至相关学识和技能。以文取士的精神(包括意识、理念...
本文题目的“取士”主要是指“以文取士”;以文取士,简明地说,就是将“文”作为重要准则和试项来选任所需之士的制度。这个“文”,相对狭义地说,是指考试所用的各种文章(体),也可延伸至相关学识和技能。以文取士的精神(包括意识、理念、原则等)及活动,古已有之;其有史可据的制度性施行,最晚也可溯至汉初文帝的诏举贤良文学。相沿至于唐代,国家全面实行以文取士制度,形成庞大而严密的制度系统,并著为典章,载入文献,成为一代盛事,亦为后世所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取士
举贤良
取士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代科举取士中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之争
被引量:
1
3
作者
石玉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唐科举中的"以文取士"在中唐后受到士大夫的普遍怀疑,也就是说出现了科举取士是"以文取士"还是"以德取士"之间的分歧,究其实质就是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之争。从历史思想层面、阶级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对...
唐科举中的"以文取士"在中唐后受到士大夫的普遍怀疑,也就是说出现了科举取士是"以文取士"还是"以德取士"之间的分歧,究其实质就是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之争。从历史思想层面、阶级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论争进行分析可得出:这种争论必然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以文取士与以德取士必将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取士
以德
取士
儒家思想
非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文取士”何以“知人之才”——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革废辩论之解析
1
作者
肖鹏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140,共6页
基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文本大数据的法律知识工程基础资源研究”(项目编号:2722019JCT018)
文摘
宋神宗熙宁二年展开了一场有关科举制度革废的大讨论,其结果是维护现行科举制度的观点占了上风。在"君相无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政"的客观实情之下,科举制度恰恰是相对比较优越的选官制度,当时各种革废科举制度的方案非但无法解决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反而会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议学校贡举状》
以文取士
知人之才
分类号
K244.0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国家取士制度系统表释(上)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飞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文学制度与国家文明研究》(18JZD016)
上海高水平大学建设上海师范大学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战略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题目的“取士”主要是指“以文取士”;以文取士,简明地说,就是将“文”作为重要准则和试项来选任所需之士的制度。这个“文”,相对狭义地说,是指考试所用的各种文章(体),也可延伸至相关学识和技能。以文取士的精神(包括意识、理念、原则等)及活动,古已有之;其有史可据的制度性施行,最晚也可溯至汉初文帝的诏举贤良文学。相沿至于唐代,国家全面实行以文取士制度,形成庞大而严密的制度系统,并著为典章,载入文献,成为一代盛事,亦为后世所取法。
关键词
以文取士
举贤良
取士
制度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代科举取士中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之争
被引量:
1
3
作者
石玉秋
机构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文摘
唐科举中的"以文取士"在中唐后受到士大夫的普遍怀疑,也就是说出现了科举取士是"以文取士"还是"以德取士"之间的分歧,究其实质就是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之争。从历史思想层面、阶级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论争进行分析可得出:这种争论必然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以文取士与以德取士必将融合。
关键词
以文取士
以德
取士
儒家思想
非儒家思想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文取士”何以“知人之才”——宋神宗时期科举制度革废辩论之解析
肖鹏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代国家取士制度系统表释(上)
陈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唐代科举取士中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之争
石玉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