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贾玉嘉 刘华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6期61-69,共9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美效果予以探讨。认为,中国山水诗英译中,有些译者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物观物"的方式理解和转换原诗,使译诗保留甚至超越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拥有东方文化情怀的读者产生理想的审美效果;有些译者则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我观物"的方式翻译原诗,使译诗偏离甚至破坏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一般西方读者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中国山水诗英译 方式 以我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物观物”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2-37,共6页
自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后,人们常用西方的移情说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而对“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缺少比较... 自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后,人们常用西方的移情说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而对“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缺少比较深入的具体分析,其原因恐在于产生“无我之境”的“以物观物”是中国古代特有文化传统中孕育出来的审美观念,很难用西方的和现代的文艺理论术语作简单的比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以我观物 中国古代 文学创作 有我之境 王国维 缘情 文化传统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观照方式论—“心物交融”说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志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4-78,共5页
创作的发生牵涉到作家对现实的艺术观照方式。中国文论中的“心物交融”、“物我双会”说,就是对艺术观照方式的比较精采的表述。较早对这一问题作出论述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分析到“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现象,在... 创作的发生牵涉到作家对现实的艺术观照方式。中国文论中的“心物交融”、“物我双会”说,就是对艺术观照方式的比较精采的表述。较早对这一问题作出论述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分析到“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现象,在同书《诠赋》篇中指出过“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的现象,这“情往似赠”、“物以情观”是作家观照现实时“由我及物”的一面,这“兴来如答”、“情以物兴”是作家观照现实时“由物及我”的一面,刘勰二者并提,表明他对作家观照现实的“物我双会”、“心物交融”的特点已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照方式 交融 僧肇 中国古代文论 以我观物 哲学 二谛 天台宗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物观物”论的评析
4
作者 许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3,共4页
就诗歌理论创造的兴趣来说,第三代诗群超过了新诗史上的任何诗派。第三代诗歌理论的特征是芜杂,既有闪光的珍珠,也有混杂的鱼目,闪光的思想和极端的言辞、真理的颗粒和斑驳的装饰紧密地胶着,令人目眩。但这些不成熟的理论本身,就显示着... 就诗歌理论创造的兴趣来说,第三代诗群超过了新诗史上的任何诗派。第三代诗歌理论的特征是芜杂,既有闪光的珍珠,也有混杂的鱼目,闪光的思想和极端的言辞、真理的颗粒和斑驳的装饰紧密地胶着,令人目眩。但这些不成熟的理论本身,就显示着他们变革新诗话话的创造心态和使命意识对我过新诗汇入世界诗潮意义重要我们需要的不是“棒杀”而是冷静的梳理和评这里就第三代诗人的“以物观物”论谈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人 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代诗歌 表现性 以我观物 审美心胸 王家新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写生·灵性·境界
5
作者 姚鸣京 《书画艺术》 2024年第3期30-37,F0003,共9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照应,物我皆忘。作画、创作、写生、描绘皆有境界,讲意境,立品味,竖格调,谈的是道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照应,物我皆忘。作画、创作、写生、描绘皆有境界,讲意境,立品味,竖格调,谈的是道修实证,务唯心法。传统法脉,传承古今,绝对离不开“谢赫六法”,董其昌言“谢赫六法”后五法皆会后天学得,唯有第一法“气韵生动”,天骨带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气韵生动 王国维 董其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外“移情”审美内涵之异同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12期27-28,共2页
“移情说”由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朱光潜在他的《文艺心理学》里进行了引述,提出了“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且引用了庄子的“鱼乐”加以论证。那么“移情说”中的“物我同一”与庄子“鱼乐”中的“物我同一”具有相同的美学内涵吗?
关键词 我同一 艺术境界 审美内涵 移情说 立普斯 外射 照对象 以我观物 主体心灵 庄子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说的内在矛盾
7
作者 程亚林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6期63-69,共7页
王国维的境界说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部分:“美”境界说和“真”境界说。这两部分虽有一定联系,却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研究它们的联系和矛盾,不仅对深入剖析王国维的美学、文学思想有重要意义,对研究美学、文学的一般理论也有借鉴作用.鉴... 王国维的境界说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部分:“美”境界说和“真”境界说。这两部分虽有一定联系,却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研究它们的联系和矛盾,不仅对深入剖析王国维的美学、文学思想有重要意义,对研究美学、文学的一般理论也有借鉴作用.鉴于学术界对此重视不够,本文拟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美”境界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两个概念,它们分别被称之为“以物观物”、“惟于静中得之”的“优美”之境和“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的“宏壮”之境,自然是美的境界。那么,什么是无我、有我之境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说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内在矛盾 美学思想 以我观物 文学思想 人间词话 生存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意雄强 气象万千——傅二石先生山水画解读
8
作者 石延平 《美术大观》 2004年第8期10-11,共2页
有明一代,画分"南北二宋",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等,对此都有相近见解。陈继儒在《白石樵真稿》中有曰:"写画分南北派,……文则南,硬则北,不在形似,以笔墨求之。"这里说的"文"就是柔美的意思,"硬&q... 有明一代,画分"南北二宋",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等,对此都有相近见解。陈继儒在《白石樵真稿》中有曰:"写画分南北派,……文则南,硬则北,不在形似,以笔墨求之。"这里说的"文"就是柔美的意思,"硬"则是用笔的张力,表现出的是壮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傅抱石 “情” 雄强 以我观物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真”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无我之境”
9
作者 南山 《现代中文学刊》 2002年第3期2-7,共6页
一对诗词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界定,还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两段话说得最简明。第一段话是: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陶渊明 以我观物 王国维 人间词话 精神愉悦 情与景 心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中的“无我之境”
10
作者 寒江雪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24期1-1,共1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所谓“有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所谓“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艺术创作者以主观思维审视客观物象,以物表情达意,使作品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相比之下,“无我之境”即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看起来,“无我之境”似乎并不表露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实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人间词话》 采菊东篱下 杜鹃声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乱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人间词话》品读(二)
11
作者 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20年第3期12-31,共20页
三〖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三〖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人间词话》 采菊东篱下 杜鹃声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乱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