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渔的戏曲观
被引量:
3
1
作者
沈新林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李渔的戏曲观是以戏为本 ,曲白并重 ,讲究当行本色。作为其戏曲理论的核心 ,丰富完善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体系 ;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创作实践促进了清代戏曲的繁荣与鼎盛 ,为“南洪北孔”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流风余韵 。
关键词
李渔
戏
曲观
以戏为本
曲白并重
当行本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戏曲电视片中的以“戏”为本
2
作者
许忠文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104,95,共5页
戏曲电视片是“以戏为本”还是“以电视为本”,历来都有争论.本文以为应“以戏为本”,否则会失去戏曲的许多精华.“以戏为本”要求导演能掌握戏曲的表演体系,把握好戏曲片的风格和特色;要求恰当运用电视手法来展示戏曲完美的表现...
戏曲电视片是“以戏为本”还是“以电视为本”,历来都有争论.本文以为应“以戏为本”,否则会失去戏曲的许多精华.“以戏为本”要求导演能掌握戏曲的表演体系,把握好戏曲片的风格和特色;要求恰当运用电视手法来展示戏曲完美的表现体系和精彩篇章;但“以戏为本”也并不排斥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
曲电视片
以戏为本
电视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楼”余韵三“唱”一“叹”——《妻妾成群》以戏点题手法探析
3
作者
刘慧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2-94,共3页
《红楼梦》中的以戏点题互文手法一直为作家们所称道并借鉴,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苏童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妻妾成群》中,他娴熟自然地运用绍兴戏剧《女吊》、京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霍小玉》,分别以...
《红楼梦》中的以戏点题互文手法一直为作家们所称道并借鉴,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苏童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妻妾成群》中,他娴熟自然地运用绍兴戏剧《女吊》、京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霍小玉》,分别以复仇的美丽女鬼—决绝刚烈的痴心女—无尽报复的厉鬼这三个戏剧形象映衬小说女二号梅珊,将她这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栩栩托出,通过这样的互文表达,加深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凸显中国旧家庭女性陈陈相因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苏童
《妻妾成群》
以戏
点题
互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渔的戏曲观
被引量:
3
1
作者
沈新林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文摘
李渔的戏曲观是以戏为本 ,曲白并重 ,讲究当行本色。作为其戏曲理论的核心 ,丰富完善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体系 ;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创作实践促进了清代戏曲的繁荣与鼎盛 ,为“南洪北孔”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流风余韵 。
关键词
李渔
戏
曲观
以戏为本
曲白并重
当行本色
Keywords
Liyu
ideas on opera
opera first
the importance of script and dialogue
value opera itself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戏曲电视片中的以“戏”为本
2
作者
许忠文
机构
江苏电视台文艺部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104,95,共5页
文摘
戏曲电视片是“以戏为本”还是“以电视为本”,历来都有争论.本文以为应“以戏为本”,否则会失去戏曲的许多精华.“以戏为本”要求导演能掌握戏曲的表演体系,把握好戏曲片的风格和特色;要求恰当运用电视手法来展示戏曲完美的表现体系和精彩篇章;但“以戏为本”也并不排斥改革创新.
关键词
戏
曲电视片
以戏为本
电视手法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楼”余韵三“唱”一“叹”——《妻妾成群》以戏点题手法探析
3
作者
刘慧
机构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出处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2-94,共3页
文摘
《红楼梦》中的以戏点题互文手法一直为作家们所称道并借鉴,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苏童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妻妾成群》中,他娴熟自然地运用绍兴戏剧《女吊》、京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霍小玉》,分别以复仇的美丽女鬼—决绝刚烈的痴心女—无尽报复的厉鬼这三个戏剧形象映衬小说女二号梅珊,将她这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栩栩托出,通过这样的互文表达,加深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凸显中国旧家庭女性陈陈相因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红楼梦》
苏童
《妻妾成群》
以戏
点题
互文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渔的戏曲观
沈新林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戏曲电视片中的以“戏”为本
许忠文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楼”余韵三“唱”一“叹”——《妻妾成群》以戏点题手法探析
刘慧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