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果入法的总体方案
1
作者 高一飞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7,共17页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中审理五大原则,将配合与制约原则的主体从三机关扩展为四机关;在侦查和起诉程序中确立实物证据收集过程录音录像规则、讯问录音录像全覆盖规则、讯问合法性核查机制、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庭前会议程序应当独立成章入法;修改庭审中的开头程序、出庭作证程序、书面证言及实物证据的举证质证程序、法官认证规则;确立非法证据的范围、证据合法性先行调查规则、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本原则 诉讼程序 证据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诉讼职能为视角 被引量:17
2
作者 谢佑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旨在现有司法体制格局下强调发挥审判职能在整个诉讼中的控制性、平衡性和决定性作用。以审判职能为中心确立的诉讼制度,能够实现控辩平等、控审分离和审判中立。为了确保该制度的顺利达成,需要在未来司法... 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旨在现有司法体制格局下强调发挥审判职能在整个诉讼中的控制性、平衡性和决定性作用。以审判职能为中心确立的诉讼制度,能够实现控辩平等、控审分离和审判中立。为了确保该制度的顺利达成,需要在未来司法改革中完善顶层设计,如:明确实现司法中立性的可行路径,制定审判职能介入和控制侦查行为保障侦查合法性的具体措施,区分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不同职能定位,打破司法改革的平均主义,改革员额制和遴选制,淡化司法责任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 诉讼制度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完善刑事证据制度的运行机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褚福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9,共9页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出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刑事证据制度的角度来说,"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主要影响其运行机制。具体而言,该项改革可能触及的诉...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出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刑事证据制度的角度来说,"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主要影响其运行机制。具体而言,该项改革可能触及的诉讼构造、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以及庭审功能的实质化等,都会为刑事证据制度的运行机制带来改革的土壤。然而,这种影响本身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限度。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诉讼构造、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是否会被触及,庭审实质化的改革能走多远,都存在很多未知数;而关系刑事证据制度运行机制的司法体制问题、诉讼程序问题、司法资源问题等,又超出了"以审判为中心"改革能够辐射的范围。以此视角观察,刑事证据制度运行机制的完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多方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刑事证据制度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的源与流--以日本刑事诉讼为背景的制度谱系考 被引量:4
4
作者 施鹏鹏 谢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审判中心"是中国刑诉学界时下最热衷探讨的显命题,但这一概念并非中国原创,而是源自于日本。日本的"审判中心主义"最早源自于《大正刑事诉讼法》时期,原意是作为制约预审的原则。二战后,美国的法律殖民化输出推动... "审判中心"是中国刑诉学界时下最热衷探讨的显命题,但这一概念并非中国原创,而是源自于日本。日本的"审判中心主义"最早源自于《大正刑事诉讼法》时期,原意是作为制约预审的原则。二战后,美国的法律殖民化输出推动了"审判中心主义"在日本的全新发展及深入贯彻。总体而言,日本"审判中心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刑事诉讼的核心应是一审庭审,庭审奉行公开、言辞及直接原则;另一方面,涉及定罪、量刑的实体性事实,应由庭审予以确定,庭审外的程序不产生定罪效力。"审判中心主义"在日本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刑事诉讼依然呈现精密化及职权化特征。中国时下欲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应首先明白"以审判为中心"的确切涵义,即确定庭审在事实认定及定罪量刑中的唯一核心地位。但中国刑事诉讼时下所面临的最大症结却是刑事司法职权的配置不合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确立法庭在事实认定上的终极权威地位。故"审判中心"无力解决中国刑事诉讼最核心的问题,而与日本相仿,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质化改革或许可以成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审判中心主义 制度谱系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计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52,共9页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命题的提出,是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运行实践面临困境的积极回应。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因理念滞后,导致刑事诉讼制度背离了以审判为中心原则,形成了分割的侦查、起诉、审判三个独立诉讼阶段与纵向接力模式,并异...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命题的提出,是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运行实践面临困境的积极回应。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因理念滞后,导致刑事诉讼制度背离了以审判为中心原则,形成了分割的侦查、起诉、审判三个独立诉讼阶段与纵向接力模式,并异化为侦查决定审判的体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对现行公、检、法接续主导刑事诉讼这一体制的修正,但并非对侦、诉、审诉讼地位的调整,而是要求在指控与辩护之间确立广义审判的中立裁判地位,全面建构诉讼形态与司法裁判体制,以保障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平等诉权,实现诉讼公平。以审判为中心的实质并非以庭审为中心,二者并非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涉及诉讼制度的整体改革,后者仅指法院审判方式的完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旨在强化法院独立与公正的裁判职能,而非统一不同阶段的刑事司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以侦查为中心 以庭审为中心 诉讼形态 司法裁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下的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晓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在突出强调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对构成审判程序的子程序之一的庭前程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庭前程序必须搭建一个有效运行的载体即庭前会议制度,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在突出强调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对构成审判程序的子程序之一的庭前程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庭前程序必须搭建一个有效运行的载体即庭前会议制度,并通过对庭前会议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有效地实现庭审实质化做好充分的庭前准备,从而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庭前会议制度 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少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131,共12页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现已成为当下司法改革中一项不容置疑的明确目标和重要任务。从司法实际情况来看,此项改革正面临来自传统纵向诉讼构造、诉讼程序以及配套机制三方面的制约。因此,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三个...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现已成为当下司法改革中一项不容置疑的明确目标和重要任务。从司法实际情况来看,此项改革正面临来自传统纵向诉讼构造、诉讼程序以及配套机制三方面的制约。因此,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三个基本维度,即在诉讼构造上完成从流水作业向加强制约的转型,在刑诉程序上进行体系化与合理化构建,在配套制度上不断健全与完善员额制和司法责任制。惟有如此,才能保证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能够在实践层面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传统诉讼构造 诉讼程序 员额制 司法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背景下我国检察工作转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圣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52-56,共5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将重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尤其是检察机关如何正确面对改革,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以审判为中心"不是以法院为中心,而是涉及侦查工作、检察工作、审判工作理念的转变,涉及到刑事诉...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将重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尤其是检察机关如何正确面对改革,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以审判为中心"不是以法院为中心,而是涉及侦查工作、检察工作、审判工作理念的转变,涉及到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型。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结合国家开展的监察权整合,更好地适用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法律监督权 检察权 诉讼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如何应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 被引量:2
9
作者 甄贞 孙利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依法治国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依法治国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发展道路、基本方略、重大举措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科学论断和全面部署,是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动员和行动纲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检察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专家对检察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制度改革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 案件质量 审判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法院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新璋 《法治研究》 2016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亟需法院在理念上更新,在制度上革新,在实践中创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要更新司法理念,追求裁判思维法治化;重构庭审程序,追求裁判过程实质化;重视诉讼经济,追求裁判方式集约化;改进司法方式,...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亟需法院在理念上更新,在制度上革新,在实践中创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要更新司法理念,追求裁判思维法治化;重构庭审程序,追求裁判过程实质化;重视诉讼经济,追求裁判方式集约化;改进司法方式,实现证明体系标准化;优化职权配置,实现裁判责任实定化。突出庭审的中心地位,立足于审判的导向作用,强化司法公正、缓解审判压力,完善人权保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修复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内涵 制度理性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迅速审判:不同刑事诉讼模式下的理念与制度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静华 潘利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130,共8页
从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角度看,迅速审判的理念始终存在。对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迅速审判的理念与制度进行分析,可以根据价值目标的不同将迅速审判的理念与制度划分为纠纷解决型、权力行使型和权利保障型,根据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局... 从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角度看,迅速审判的理念始终存在。对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迅速审判的理念与制度进行分析,可以根据价值目标的不同将迅速审判的理念与制度划分为纠纷解决型、权力行使型和权利保障型,根据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局部推进型和整体推进型。迅速审判的类型演进呈现一种进化发展的基本态势,理想的类型搭配是:权利保障型、权力实施型的混合型加整体推进型。可以由此来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刑事程序改革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迅速审判 诉讼模式 审判理念 刑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中的若干诉讼证明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纵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9,共9页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应当对改革所涉及的诉讼证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审判为中心"要求法官对控方证据和指控的事实进行实质性检验,而不在于是否能消除法官审前预断。为准确认定事实,要以程序性机...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应当对改革所涉及的诉讼证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审判为中心"要求法官对控方证据和指控的事实进行实质性检验,而不在于是否能消除法官审前预断。为准确认定事实,要以程序性机制将尽可能多的证据纳入庭审的举证、质证程序之中。在我国进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加强法官依职权调查取证,同时要保障辩方的申请调查取证权。"以审判为中心"并不意味着要求侦查、起诉实行与审判相同的证明标准。对于是否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在诉讼证明方面的关键判断标准在于是否能够实现疑罪从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诉讼证明 诉讼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解读与完善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岑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1,共7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两大改革主张。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看,两者似乎存在冲突,但是仔细分析后可知,两者在追求公正的内在价值上是一致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制度上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两大改革主张。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看,两者似乎存在冲突,但是仔细分析后可知,两者在追求公正的内在价值上是一致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可行性,而审判中心主义又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在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罪认罚协商制度、律师辩护制度、法院审查对象和过程尤其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罪协商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场域下刑事辩护制度的再造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卫东 司楠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大改革任务,因其涉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而倍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势必对相关诉讼职能、结构与司法制度提...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大改革任务,因其涉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而倍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势必对相关诉讼职能、结构与司法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辩护制度的完善,自然也是审判中心主义得以实现的本质要求。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需要在深刻理解"审判中心主义"内涵的基础上,适应全新司法场域的要求,按照覆盖范围全程化、运行模式协作化、主体权利保障化和职能效用实质化的构型,进行全新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辩护制度 “四化”构型 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公开审判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辉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法院的审判工作必须做到公正和公开。要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关键是要贯彻公开审判制度。全面地理解公开审判制度的内涵,是这一制度得到正确实施的前提。公开审判制度应当包括公开的对象、公开的环节、公开的案件三个方面的涵义。为了切... 法院的审判工作必须做到公正和公开。要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关键是要贯彻公开审判制度。全面地理解公开审判制度的内涵,是这一制度得到正确实施的前提。公开审判制度应当包括公开的对象、公开的环节、公开的案件三个方面的涵义。为了切实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应当建立禁止单方庭外接触制度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审判制度,应当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诉讼主体制度以及后果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司法实务中实施这一制度,有必要对合议庭评议是否公开、新闻监督与公开审判以及公开审理的实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公开审判制度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诉讼主体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 新闻监督 法官独立审判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监督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小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实质是以一审庭审为中心。在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中,立案是被追诉人进入诉讼的程序入口;逮捕是其进入诉讼的实质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实质是以一审庭审为中心。在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中,立案是被追诉人进入诉讼的程序入口;逮捕是其进入诉讼的实质入口。违法立案和不当逮捕则对裁判结果产生"穿透"和"绑架"负面效应。为此,应强化诉讼监督,对违法立案和不当逮捕进行规制,以保障"以审判为中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违法立案 不当逮捕 诉讼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规则·规制: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华 《东方法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必须符合"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规律。同时,需要一套切实可行、高屋建瓴、协调一致的规则,以及全面的动态规制。没有对司法规律的准确认识,制定出的规则与规制行动就难以保证准确的方向;... 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必须符合"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规律。同时,需要一套切实可行、高屋建瓴、协调一致的规则,以及全面的动态规制。没有对司法规律的准确认识,制定出的规则与规制行动就难以保证准确的方向;即使认识到了司法规律的本质,也有强大意愿,如果缺乏规制的行动力,再好的规则也会沦为"纸上的法"。"规律·规则·规制"是将以审判为中心的主观意识化为客观行动的递进过程,只有相互结合才能稳健、有效、可行,从而促进公、检、律与法院的联动改革,实现司法正当程序、做到严格司法、公正司法,在此基础上兼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 规则 规制 以审判为中心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刑协商制度中的检法冲突与平衡
18
作者 桂梦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5,共11页
量刑建议权源于公诉权中的量刑请求权,控辩双方达成合意、蕴含契约精神的量刑建议具有相对的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从表象上看,检察官司法可能会带来检法冲突的风险。立足认罪认罚从宽制... 量刑建议权源于公诉权中的量刑请求权,控辩双方达成合意、蕴含契约精神的量刑建议具有相对的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从表象上看,检察官司法可能会带来检法冲突的风险。立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建议的性质效力及其审查模式、多元诉讼价值和“一般应当采纳”内在逻辑关系以及检法冲突的平衡续造等方面,可进一步展开讨论,从而证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审判中心主义具有同向的价值目标。法院对量刑建议依法进行裁量是诉讼规律的内在要求,检法的分歧只是形式上的冲突。检法冲突的融合依赖于多元诉讼价值观念的趋同,更需要以审判为中心进行整体性平衡与续造,期待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完善相关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协商 检法冲突 审判中心主义 《刑事诉讼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
19
作者 杜红全 郑东 《河北农机》 2015年第12期67-68,共2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从而为诉讼制度改革指明方向。刑事诉讼是一个动态过程,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从而为诉讼制度改革指明方向。刑事诉讼是一个动态过程,分为相互联系、先后衔接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四个阶段1。其中只有经过审判才能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公检法三机关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各有分工,但侦查起诉都是围绕着审判中心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 诉讼 制度改革 依法治国 侦查 起诉 中共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24
20
作者 江伟 徐继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了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作者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两条主线 :一是既判力下的平衡 ;二是诉权与监督权的平衡。在两条主线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两步走方针 :一是在现有民事诉讼法框架内... 为了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作者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两条主线 :一是既判力下的平衡 ;二是诉权与监督权的平衡。在两条主线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两步走方针 :一是在现有民事诉讼法框架内对制度进行改良 ;二是在重新制定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再审之诉为核心的三层次的再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改革 中国 民事诉讼 再审制度 监督权 诉权 既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