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如何将“以学论教”理念落实到教师行为改进中
被引量:
1
1
作者
车言勇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40,共2页
当前,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从“以教论教”转向“以学论教”。“以学论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评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它强调的是基于学生“学”的“教”,重点关...
当前,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从“以教论教”转向“以学论教”。“以学论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评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它强调的是基于学生“学”的“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以学论教
”
教师行为
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发展
主动学习
“教”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从语言文字的视角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学”现象
被引量:
51
2
作者
杜成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
从字源上考察,汉字的教是由学发展而来的,中国人的教的概念是由学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使得一度教、学二字可以通用,但只是学字可以毫无障碍地通用为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学字实际上主要承担了表达教的概念的功能,即"以学论教&quo...
从字源上考察,汉字的教是由学发展而来的,中国人的教的概念是由学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使得一度教、学二字可以通用,但只是学字可以毫无障碍地通用为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学字实际上主要承担了表达教的概念的功能,即"以学论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重学甚于重教,甚至可以将传统教育思想看成是一种学习思想。这种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直到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传入中国后才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
教
以学论教
传统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育对话教学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树怡
文兰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8-101,104,共5页
进入21世纪,为适应体育新课程教学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笔者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提出"对话教学",主要从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相关问题和实施策略三个层面进行探究,目的是抛砖引玉,为新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维...
进入21世纪,为适应体育新课程教学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笔者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提出"对话教学",主要从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相关问题和实施策略三个层面进行探究,目的是抛砖引玉,为新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教学
师生关系
场效应
以学论教
主动发展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新理解《学记》:基于整体教育史观的审思
被引量:
4
4
作者
孙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以学论教是经学时代《学记》文本注疏的总体特征,由学至本是中国古代学者对《学记》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经学时代向学科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学者们通过中体西用范式来表达对现代学术的文化认同,《学记臆解》就是国人依托传统学术对现代...
以学论教是经学时代《学记》文本注疏的总体特征,由学至本是中国古代学者对《学记》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经学时代向学科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学者们通过中体西用范式来表达对现代学术的文化认同,《学记臆解》就是国人依托传统学术对现代教育学的自我应答。国人在翻译和介绍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类译著的过程之中,拉开了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自身建设的序幕。《学记考释》就是借鉴赫尔巴特的教育范式,从《学记》之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心理学三个部分,来解读《学记》的教育思想体系。《学记今译》和《〈学记〉译述》《〈学记〉批注》《学记评注》等著作,可以被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缩影。教育史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的关注,使得我们必须围绕中国教育思想史的基本问题,基于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连接和转换的研究路径,来重新思索经学化和学科化视域下的《学记》研究范式,以期在实现教育史学和教育学史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对《学记》教育思想体系的历史的逻辑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整体教育史观
以学论教
以教代学
学教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评价:价值缺失与标准重建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志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75-79,共5页
在论述高职院校现行理论课教学“以教论教”教学评价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标准重构的价值取向,并在遵循学习需求、教学互动和“教学做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评价标准,以期通过学生...
在论述高职院校现行理论课教学“以教论教”教学评价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标准重构的价值取向,并在遵循学习需求、教学互动和“教学做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评价标准,以期通过学生的学习需要、情绪状态、行为表现以及学习效能等具体指标评价教师“教”的艺术、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评价
以学论教
标准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与苏格拉底
被引量:
3
6
作者
甘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35期23-25,共3页
西方启发式源于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其教学具有"以教论学"的特征.东方启发式则体现出"以学论教"的特征.本文从两者对比的角度,看当代教学法发展的趋向.
关键词
“
以学论教
”
学具
启发式
苏格拉底
教学法
问答法
特征
孔子
西方
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革相成”——孔子成功创办新型学校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
1
7
作者
梅汝莉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32,共3页
孔子改革教育、创办新型学校的过程,是一个融旧以铸新、返本以开新的过程。孔子创办新型学校的原则是“因革相成”,即“因”与“损益”相结合,并以此确立了新型教育观——以“学”为中心。“因革相成”的原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
孔子改革教育、创办新型学校的过程,是一个融旧以铸新、返本以开新的过程。孔子创办新型学校的原则是“因革相成”,即“因”与“损益”相结合,并以此确立了新型教育观——以“学”为中心。“因革相成”的原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因革相成
以学论教
以问导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理学案编制的繁复倾向与修正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炳飞
《地理教学》
2010年第19期12-14,11,共4页
“学案导学”强调“以学论教、以学为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受到许多学校和老师的推崇,多种形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偏离“学...
“学案导学”强调“以学论教、以学为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受到许多学校和老师的推崇,多种形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偏离“学案导学”初衷的现象,“高耗繁复”便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教学用时上看,目前的“学案导学”可分为三类:①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编制
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论教
实际操作
教学法
导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视角
被引量:
7
9
作者
朱丽
《地理教学》
2012年第8期39-42,共4页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建构地理高效课堂。构建地理高效课堂应以"惟生"、"惟学"、"以学论教"作为基本视角,具体包括:教学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学习目标设计要明确合理,课堂时间应由学生掌控,教师要适时引导,...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建构地理高效课堂。构建地理高效课堂应以"惟生"、"惟学"、"以学论教"作为基本视角,具体包括:教学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学习目标设计要明确合理,课堂时间应由学生掌控,教师要适时引导,为学生服务;教学内容应由师生共同创生与开发,地理问题设计要有效、有梯度,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使用适度、恰当,作业布置有选择、有层次;地理教学评价"以学论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高效课堂
“惟生”
“惟学”
“
以学论教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将“以学论教”理念落实到教师行为改进中
被引量:
1
1
作者
车言勇
机构
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40,共2页
文摘
当前,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从“以教论教”转向“以学论教”。“以学论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评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它强调的是基于学生“学”的“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关键词
“
以学论教
”
教师行为
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发展
主动学习
“教”
“学”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从语言文字的视角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学”现象
被引量:
51
2
作者
杜成宪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
文摘
从字源上考察,汉字的教是由学发展而来的,中国人的教的概念是由学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使得一度教、学二字可以通用,但只是学字可以毫无障碍地通用为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学字实际上主要承担了表达教的概念的功能,即"以学论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重学甚于重教,甚至可以将传统教育思想看成是一种学习思想。这种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直到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传入中国后才发生转变。
关键词
学
教
以学论教
传统教育思想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育对话教学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树怡
文兰佃
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8-101,104,共5页
文摘
进入21世纪,为适应体育新课程教学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笔者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提出"对话教学",主要从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相关问题和实施策略三个层面进行探究,目的是抛砖引玉,为新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对话教学
师生关系
场效应
以学论教
主动发展
能力培养
Keywords
Teaching by dialogue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eld effect
Study of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Active development
Ability training
分类号
G807.0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新理解《学记》:基于整体教育史观的审思
被引量:
4
4
作者
孙杰
机构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古代教育学范畴发生史:以《学记》为中心”(BOA150030)
文摘
以学论教是经学时代《学记》文本注疏的总体特征,由学至本是中国古代学者对《学记》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经学时代向学科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学者们通过中体西用范式来表达对现代学术的文化认同,《学记臆解》就是国人依托传统学术对现代教育学的自我应答。国人在翻译和介绍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类译著的过程之中,拉开了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自身建设的序幕。《学记考释》就是借鉴赫尔巴特的教育范式,从《学记》之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心理学三个部分,来解读《学记》的教育思想体系。《学记今译》和《〈学记〉译述》《〈学记〉批注》《学记评注》等著作,可以被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缩影。教育史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的关注,使得我们必须围绕中国教育思想史的基本问题,基于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连接和转换的研究路径,来重新思索经学化和学科化视域下的《学记》研究范式,以期在实现教育史学和教育学史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对《学记》教育思想体系的历史的逻辑的分析。
关键词
《学记》
整体教育史观
以学论教
以教代学
学教合一
Keywords
Xueji
overall educational history
learn to teach
teach to learn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分类号
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评价:价值缺失与标准重建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志蔚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75-79,共5页
基金
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高职院校社会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615,主持人:朱萍)。
文摘
在论述高职院校现行理论课教学“以教论教”教学评价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标准重构的价值取向,并在遵循学习需求、教学互动和“教学做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评价标准,以期通过学生的学习需要、情绪状态、行为表现以及学习效能等具体指标评价教师“教”的艺术、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评价
以学论教
标准重建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与苏格拉底
被引量:
3
6
作者
甘民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 益阳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35期23-25,共3页
文摘
西方启发式源于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其教学具有"以教论学"的特征.东方启发式则体现出"以学论教"的特征.本文从两者对比的角度,看当代教学法发展的趋向.
关键词
“
以学论教
”
学具
启发式
苏格拉底
教学法
问答法
特征
孔子
西方
东方
分类号
G6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革相成”——孔子成功创办新型学校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
1
7
作者
梅汝莉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32,共3页
文摘
孔子改革教育、创办新型学校的过程,是一个融旧以铸新、返本以开新的过程。孔子创办新型学校的原则是“因革相成”,即“因”与“损益”相结合,并以此确立了新型教育观——以“学”为中心。“因革相成”的原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
孔子
因革相成
以学论教
以问导学
分类号
G6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理学案编制的繁复倾向与修正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炳飞
机构
江苏省昆山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10年第19期12-14,11,共4页
文摘
“学案导学”强调“以学论教、以学为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受到许多学校和老师的推崇,多种形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偏离“学案导学”初衷的现象,“高耗繁复”便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教学用时上看,目前的“学案导学”可分为三类:①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
关键词
地理学
编制
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论教
实际操作
教学法
导学
学生
分类号
G6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视角
被引量:
7
9
作者
朱丽
机构
南京行知实验中学
出处
《地理教学》
2012年第8期39-42,共4页
文摘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建构地理高效课堂。构建地理高效课堂应以"惟生"、"惟学"、"以学论教"作为基本视角,具体包括:教学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学习目标设计要明确合理,课堂时间应由学生掌控,教师要适时引导,为学生服务;教学内容应由师生共同创生与开发,地理问题设计要有效、有梯度,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使用适度、恰当,作业布置有选择、有层次;地理教学评价"以学论教"。
关键词
地理
高效课堂
“惟生”
“惟学”
“
以学论教
”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如何将“以学论教”理念落实到教师行为改进中
车言勇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从语言文字的视角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学”现象
杜成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体育对话教学初探
李树怡
文兰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新理解《学记》:基于整体教育史观的审思
孙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评价:价值缺失与标准重建
王志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孔子与苏格拉底
甘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因革相成”——孔子成功创办新型学校的基本原则
梅汝莉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地理学案编制的繁复倾向与修正
陈炳飞
《地理教学》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视角
朱丽
《地理教学》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