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声传情”:国际传播视阈下的陕北民歌文化出海研究
1
作者 王一霖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随着时下全球化步伐推进,“地球村”的愿景已渐成为现实。民俗是民间事项的集合,民歌是民俗之声,民众是民俗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当下国际传播所呼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作为保存最为完整,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 随着时下全球化步伐推进,“地球村”的愿景已渐成为现实。民俗是民间事项的集合,民歌是民俗之声,民众是民俗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当下国际传播所呼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作为保存最为完整,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歌类型,在当下文化出海的大潮中具有重要的传播影响力。通过梳理陕北民歌的传播脉络;分析其传播的价值与机理;研究出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得出了:挖掘民间意见领袖,官民联合传播;深挖民歌内容,转变“他塑”制约;政策支持保障,维系非遗传承的出海策略,锐意开创陕北民歌文化出海的新面向,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声传情” 文化出海 民俗艺术 陕北民歌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人歌》中“以声入境”之演唱研究
2
作者 高振宇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8期105-110,共6页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集诗词艺术和音乐艺术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越人歌》是目前为止我国最早的古语翻译作品,此曲描绘的是男女之间跨越...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集诗词艺术和音乐艺术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越人歌》是目前为止我国最早的古语翻译作品,此曲描绘的是男女之间跨越阶层的美好爱情故事,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人们和睦共处的状况。本文基于笔者自身演唱及实践经历,从阐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本概念和《越人歌》的创作背景及作品风格入手,分析了《越人歌》的“词境”和“曲境”,并分别从“气”“字”“韵”、歌唱的强弱变化及与钢琴伴奏的合二为一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如何“以声入境”的演唱《越人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越人歌 以声入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歌唱中的“以声传情”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娟 《黄河之声》 2010年第3期120-121,共2页
歌唱是人类用来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国际交流形式;又是最直接、最美妙、最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形式。我们不但要注重声乐技巧的运用,而且要注重情感的把握,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使歌者和听者达到情感交流和共享,使... 歌唱是人类用来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国际交流形式;又是最直接、最美妙、最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形式。我们不但要注重声乐技巧的运用,而且要注重情感的把握,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使歌者和听者达到情感交流和共享,使歌唱艺术展示出永恒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声传情 演唱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声象形:基于盲者聆听的电影听觉观念研究
4
作者 聂佳 《艺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聆听是盲者认知世界的方式。盲者题材电影所塑造的声音景观体现了电影观念的听觉转向。盲者题材电影基于以声象形的听觉观念,从全景多维结构、听觉焦点建构与联觉参与三个层面建构起作品的听觉体系,缝合了影院空间与影片叙事时空之间的... 聆听是盲者认知世界的方式。盲者题材电影所塑造的声音景观体现了电影观念的听觉转向。盲者题材电影基于以声象形的听觉观念,从全景多维结构、听觉焦点建构与联觉参与三个层面建构起作品的听觉体系,缝合了影院空间与影片叙事时空之间的缝隙,引导观众进入内部聆听,回归听觉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声象形 深度聆听 盲人题材电影 电影听觉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乐演唱中如何看待“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以《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阳 《艺术科技》 2013年第2期114-114,共1页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的专业学习者,从我最开始声乐学习至今,"声情并茂"一直是每个声乐老师的基本要求,"声情并茂"一词出处于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张玉秀》:"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的专业学习者,从我最开始声乐学习至今,"声情并茂"一直是每个声乐老师的基本要求,"声情并茂"一词出处于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张玉秀》:"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意思是说一个人在说话或是唱歌的同时能配上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和动作,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声乐演唱而言就是说我们在演唱一部声乐作品时,大到歌剧咏叹调,小到一首艺术歌曲,我们都得在表演的同时赋予恰当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言,让听众看到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表演。然而,随着我对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突然意识到"声情并茂"这个词语潜意识里给歌者一个表演顺序的暗示,即我们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声音,然后在此基础上配以适当的表演,这也是造成现在很多声乐学习者在诠释一首作品时只重视自己声音是否发挥充分而根本不顾及乐曲情绪是否表达得当的重要原因。所以,接下来我就以当代创作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阐述为何"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情带 以声传情 鸟儿在风中歌唱 环境保护 真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对评剧老旦表演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丽 《戏剧之家》 2013年第4期15-15,共1页
我是一名评剧演员,专工老旦。在20多年的不断学习和舞台艺术实践中,逐渐摸索积累了一些表演经验,也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戏曲表演以唱、念、做、打为主,而老旦行当更偏重于唱、念和做。这就要求老旦演员在以上几方面要精益求精,形成自... 我是一名评剧演员,专工老旦。在20多年的不断学习和舞台艺术实践中,逐渐摸索积累了一些表演经验,也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戏曲表演以唱、念、做、打为主,而老旦行当更偏重于唱、念和做。这就要求老旦演员在以上几方面要精益求精,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戏曲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以唱情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 老旦 婆旦 以声传情 戏曲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声状情手法在唐代诗歌中的运用
7
作者 王怀岭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25-126,共2页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重要地位,其中很多诗篇都有精美、上乘的声音和音响描写。以声状情手法的运用创造了诗的意境,给人以音韵和谐的美感。
关键词 唐代诗歌 以声状情 手法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鸣匣中,期之以声——有效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长宇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5年第9X期11-11,共1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只能是消极厌学的情绪.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只能是消极厌学的情绪.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兴趣是把学生引向爱学、会学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以声 乌申斯基 课堂气氛 中学数学 学习效果 发现法 内驱力 趣味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波形图可视化探究“以声消声”的可行性
9
作者 闻壹兵 《物理教学探讨》 2021年第10期64-67,共4页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可以设计探究性物理实验。文章利用智能手机上安装的Oscilloscope应用程序,根据声波波形图的振幅、疏密和形状特征与声音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关系,实验验证了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可以设计探究性物理实验。文章利用智能手机上安装的Oscilloscope应用程序,根据声波波形图的振幅、疏密和形状特征与声音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关系,实验验证了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课后阅读材料介绍的“以声消声”这个噪音消除技术的可行性。拓展了学生对声音波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为物理教学素材选取和教学情境预设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学物理教育渗透科学本质观提供了新的教学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图 以声 科学本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声传情——听觉篇
10
作者 高飞 《剧影月报》 2014年第5期96-97,共2页
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舞台上需要行动——这是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基础。"舞台艺术在表现人物、再现生活时,行动成为了其基本表现手段。古希腊的亚里士... 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舞台上需要行动——这是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基础。"舞台艺术在表现人物、再现生活时,行动成为了其基本表现手段。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也说过:"戏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所以说,要演戏就离不开行动。要想把戏演好,演员就需要在舞台上建立起准确、完整、具有审美价值、富有表现力的舞台行动。中国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演员 戏剧艺术 以声 审美价值 中国戏曲 穆桂英 《诗学》 四功 杜丽娘 何玉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晓瑜:以声传情 追寻诗和远方
11
作者 高睿 《小康》 2023年第2期28-28,共1页
2023年春节,作家谭晓瑜打算留在广州,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她希望以声传情,给读者带去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愉悦的心情,闲暇时光用来读书、交友、远行,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每逢春节,谭晓瑜家中就到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谭晓瑜的母亲、兄... 2023年春节,作家谭晓瑜打算留在广州,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她希望以声传情,给读者带去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愉悦的心情,闲暇时光用来读书、交友、远行,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每逢春节,谭晓瑜家中就到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谭晓瑜的母亲、兄姊现在都在广州居住。谭晓瑜说:“新的一年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都能够平安度过疫情的难关,春节可以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开心热闹的过春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年夜饭 闲暇时光 团团圆圆 谭晓 以声传情 远方 远行 春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会意 以声传情——读《短歌行》有感
12
作者 宋玲 王振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6期138-139,共2页
中国是诗的国度,曹操的四言诗开创了一代新风,其创作的《短歌行》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抒情形式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并且同《诗经》一样大量采用了“比”“兴”的写法,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伤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曹操的四言诗开创了一代新风,其创作的《短歌行》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抒情形式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并且同《诗经》一样大量采用了“比”“兴”的写法,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伤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学生具有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苦短 《短歌行》 《诗经》 四言诗 抒情形式 以声传情 当代学生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声传情与以情带声
13
作者 肖伟 《艺海》 2005年第1期50-50,共1页
歌唱艺术是情与声两个方面的协调体现。所谓“情”,就是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表达,所谓“声”就是歌唱发声技巧。在歌唱艺术中,情和声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情是目的,声是基础。歌唱而无“情”,即使在其它方面有着良好的素质,如圆润响亮的... 歌唱艺术是情与声两个方面的协调体现。所谓“情”,就是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表达,所谓“声”就是歌唱发声技巧。在歌唱艺术中,情和声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情是目的,声是基础。歌唱而无“情”,即使在其它方面有着良好的素质,如圆润响亮的声音、准确的节奏、音准、清晰的语言等等,它也不可能打动听众,感染、教育听众;另一方面,有“情”无声,则情必不能通过声音的调节与控制最终完成通过歌声表达情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情带 歌唱艺术 以声传情 情与 技巧 音乐作品 音技巧 乐教学 不可分割 歌唱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亚宇 毛彩菊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8期8-8,153,共2页
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重点论述了专家学者运用ANC技术在车内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最后展望了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 车内噪 以声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歌唱感觉”的综合培养 声乐教学扎记之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德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3期28-30,共3页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常出现这样令人寻思的现象,即有一些嗓音条件出众,似乎很有培养前途的声乐学生最终都未能在声乐学业上获得成功,而有一些原本嗓音条件平平的学生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声乐学习的佼佼者。这类现象不仅发生在声乐学生之中,...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常出现这样令人寻思的现象,即有一些嗓音条件出众,似乎很有培养前途的声乐学生最终都未能在声乐学业上获得成功,而有一些原本嗓音条件平平的学生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声乐学习的佼佼者。这类现象不仅发生在声乐学生之中,就是在世界一流的歌唱家中也大有人在,我们所熟知的划时代歌唱家卡鲁索在学习声乐之初,就曾因其嗓音的恶劣而被意大利的著名声乐教师拒之门外,并断言卡鲁索的嗓子不适宜歌唱。可最终,卡鲁索居然成为歌唱奇才。看到这些有趣的现象,我们都很想知道这些声乐成功者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通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凡是声乐学习的成功者尽管其嗓音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一个共同的条件,这就是良好的歌唱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感觉 乐教学 乐学习 综合培养 歌唱状态 乐教师 以情带 歌唱情感 以声传情 直接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16
作者 蒲雯丽 《北方音乐》 2011年第9期23-24,共2页
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演唱者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以真挚的情感、优美动听的声音去感染听众,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歌唱的基础是声音,而情感则是歌唱的灵魂。在歌唱... 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演唱者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以真挚的情感、优美动听的声音去感染听众,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歌唱的基础是声音,而情感则是歌唱的灵魂。在歌唱中,声与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演唱者通过声与情的紧密结合来体现歌曲的审美感情和思想内涵,所以在歌唱中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 以声传情 情并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借鉴与继承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红霞 《歌海》 2011年第1期57-58,共2页
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理论在气息、咬字、吐字、过腔以及情感表现方面的论述为当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民族声乐的演唱者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吸取其精华,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传统、发展传统才是当代中国... 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理论在气息、咬字、吐字、过腔以及情感表现方面的论述为当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民族声乐的演唱者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吸取其精华,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传统、发展传统才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唱法 气息运用 吐字过腔 以声传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歌唱的声情并茂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慧 《安康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歌唱艺术——只有当“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并使之声情并茂, 才能将歌曲的内容、词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又完美地揭示出来, 歌唱者才能把心灵深处流淌的旋律, 流进听众的心灵, 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所以在歌... 歌唱艺术——只有当“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并使之声情并茂, 才能将歌曲的内容、词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又完美地揭示出来, 歌唱者才能把心灵深处流淌的旋律, 流进听众的心灵, 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所以在歌唱时, 既要注意声音完美的表现, 又要讲究语言感情的表达。“声”与“情”这两者在歌唱艺术中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 情感 以声传情 以情带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俄语拟声词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淑芬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5-48,共4页
拟声词无论在汉语,还是俄语中,都相当丰富。拟声词有着特殊的修辞功能,它以声传情,以声达意,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情色彩和表现力。
关键词 以声 修辞功能 造词 词形变化 修辞色彩 句法功能 完成体 文学作品 AABB 口语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与舞台表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光正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4期59-59,89,共2页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艺术不是单纯追求声音的艺术,还是重视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为了提高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歌手应具备完善的演唱技巧和文学功底,掌握处理情感语句的能力。歌唱、情感技巧和伴奏在不同方面融合了歌手的心理...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艺术不是单纯追求声音的艺术,还是重视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为了提高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歌手应具备完善的演唱技巧和文学功底,掌握处理情感语句的能力。歌唱、情感技巧和伴奏在不同方面融合了歌手的心理状态,使歌唱达到以声传情的艺术效果。声乐是听觉的艺术,艺术魅力取决于唱歌的表现,歌唱旋律和歌词转换成声音的过程,是一种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诗歌和音乐只是停留在纸上,必须通过歌手在舞台上表现才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个歌手,不仅要丰富自己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修养,还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演唱和舞台表现为观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处理 歌唱艺术 舞台表现 以声传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