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学夷《诗源辨体》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论的开拓意义和文献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任竞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5,共5页
许学夷《诗源辨体》具有系统的辨体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先其体制"的辨体论,他的功绩是,在"先体制而后工拙"这一传统的命题之下,又提出"先体制而后气格"和"先体制而后性情"这两个... 许学夷《诗源辨体》具有系统的辨体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先其体制"的辨体论,他的功绩是,在"先体制而后工拙"这一传统的命题之下,又提出"先体制而后气格"和"先体制而后性情"这两个相联系而又颇为不同的主张。其次,"以古入律"或"以律入古"的破体观,反映了他对二者的褒贬态度和价值倾向,并提到"以文为诗"等破体问题。第三,辨析诗体之源流正变,提出"诗先定其正变,而后论其浅深"的论断,具有重要的文体理论革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源辨体 辨体 破体 以古入律 体有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诗话的辨体观念与文献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竞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106,共14页
明代是六朝之后又一个文体学集大成的时代,尤其以辨体理论批评为代表,这在明代诗话中有集中体现,其丰富的文体史料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堪称明代文体学卓越成就的缩影。明代诗话中的文体学思想包括体制为先的辨体尊体论、“以文为诗”与“... 明代是六朝之后又一个文体学集大成的时代,尤其以辨体理论批评为代表,这在明代诗话中有集中体现,其丰富的文体史料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堪称明代文体学卓越成就的缩影。明代诗话中的文体学思想包括体制为先的辨体尊体论、“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的破体变体论以及“变而不失其正”的文体通变观等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其在明代诗学史、明代文体学史及其整个古代文体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话 辨体 破体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入律 变而不失其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言诗古律相参现象所见孟浩然的诗体观念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02,共12页
孟浩然五言诗的古律相参现象是盛唐五言古近体复杂关系的典型代表。他"以古入律"的作品在声律上构成了局部的平厚或拗峭的特点,在对仗上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偶散相间的层次或更为连贯的意脉。"以律入古"的作品由于局... 孟浩然五言诗的古律相参现象是盛唐五言古近体复杂关系的典型代表。他"以古入律"的作品在声律上构成了局部的平厚或拗峭的特点,在对仗上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偶散相间的层次或更为连贯的意脉。"以律入古"的作品由于局部或整体的律体要素,往往使作品呈现精工与平畅的对立或转换。诗人古律相参的创作有一定的共时性的题材背景,历时层面又与求仕失意、散游闲居的经历有关,二者共同反映出古律相参的主观性,包含着深层的诗体观念。孟浩然对五律的认知既有对基本规则的把握,更有基于古体经验的个性化看法,尤其在偶对结构与句式风格上,但也会造成一些不确定性;而对五古的认知则可能包含古律二者的体裁冲突,其创变的主观动力受限于盛唐五古的体裁独立尚在探索中的诗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以古入律 “以律入古” 诗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