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重视历史经验的研究
- 1
-
-
作者
程应镠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4年第6期39-41,共3页
-
文摘
毛泽东同志曾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名言。一九四二年,他提出要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理论。后来又说要“古为今用”。这都是说要重视历史,要注意历史的经验,要知道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重视历史经验,是我国文学的一个传统。《尚书》第一篇《尧典》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曰若稽古”。对于历史经验的注意,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北宋司马光把自己一部历史著作称为《稽古录》,在这部书中,他说:“国之治乱,尽在人君”。后来又以长达十九年的时间,竭平生之力,在当时著名史学家协助之下,写成一部编年史巨著,宋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以史为鉴,也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特色。我国古代大政治家李世民,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通鉴》卷一九六贞观十七年正月)。借鉴,是古为今用的精髓。
-
关键词
历史经验
《通鉴》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以古为鉴
《考异》
唐太宗
编年史
治乱
通古今之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建立我省智囊团的几点思考
- 2
-
-
作者
俞其锐
-
出处
《学习月刊(福建)》
1986年第5期1-3,共3页
-
文摘
'智囊'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史记》,对其重要作用在诸多史书中亦有不少论述。如在战国时代,就有'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说。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所以会一时称霸称雄,都与其不惜重金广纳贤士有着密切关系。以后历代统治阶级也大都十分重视智囊作用,并相应设有智囊机构如谏官、学士院、内阁、幕府等等。三国时,魏蜀吴三方各招纳了大批谋臣贤士,他们出类拔萃,博学多才,各为其主,鼎力辅佐。特别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的蜀相诸葛亮,神机妙算,更是妇孺皆知的智囊象征人物。唐太宗在失去其身边智囊魏征时,曾无比痛惜地慨叹道: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入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已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
关键词
刘备三顾茅庐
智囊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
春秋五霸
以古为鉴
蜀相
战国七雄
中亦
临时任务
防已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