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剧与中国戏剧史的雅俗之变 被引量:4
1
作者 朱伟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共5页
一部中国戏剧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部雅俗艺术互动的历史。梳理汉剧产生的历史轨迹,考察汉剧文学形态与音乐形态的各种特色,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古老剧种,汉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雅俗之变的一个经典个案。可以说,没有清代中叶以后的花雅... 一部中国戏剧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部雅俗艺术互动的历史。梳理汉剧产生的历史轨迹,考察汉剧文学形态与音乐形态的各种特色,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古老剧种,汉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雅俗之变的一个经典个案。可以说,没有清代中叶以后的花雅之争与雅俗之变,就不会有汉剧的问世;而不了解汉剧的前世今生,也就难以深入理解清代中叶以后中国戏剧的历史嬗变与本质特征。汉剧在"花雅之争"的戏剧史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命运始终与汉口的经济发展及都市化过程密切相关。汉剧剧目偏重历史剧的特色,体现出剧本内容雅俗互动的明显特征;汉剧独特的音乐形态与风格,也充分表现了汉剧以俗为雅的审美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汉剧是中国戏曲史雅俗之变的历史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 之变 互动 以俗为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评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与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承凤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6-139,共4页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与其创作实践既有统一性,又存在矛盾,二者的关系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评价黄诗的意义和认识其艺术特色,必须在认真地探讨其诗歌理论与创作实际的基础上作出判断,不能仅仅抓住某一论点或某一表现手段或某一风格的...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与其创作实践既有统一性,又存在矛盾,二者的关系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评价黄诗的意义和认识其艺术特色,必须在认真地探讨其诗歌理论与创作实际的基础上作出判断,不能仅仅抓住某一论点或某一表现手段或某一风格的作品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歌理论 山谷诗 诗歌艺术 诗歌创作 以俗为雅 江西诗派 艺术特色 夺胎换骨 以故为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的禅茶诗 被引量:4
3
作者 江朝辉 王正刚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越时代的禅茶文化审美观——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禅茶诗 以俗为雅 诗意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宗“机锋”与钟惺诗的标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4,共11页
竟陵派诗歌虽一问世就备受恶评,却在当时诗坛迅速流行。其所以广为接受,善于推陈出新当为重要原因。考察钟惺诗的创新思路,可见禅宗"机锋"影响。机锋即通过不符常规、乃至不合逻辑的方式打破日常思维局限,刺激人们去感知事物... 竟陵派诗歌虽一问世就备受恶评,却在当时诗坛迅速流行。其所以广为接受,善于推陈出新当为重要原因。考察钟惺诗的创新思路,可见禅宗"机锋"影响。机锋即通过不符常规、乃至不合逻辑的方式打破日常思维局限,刺激人们去感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钟惺敢于改造主流文学价值标准、大胆以俗为雅,应与此相关。其诗歌中种种令人瞠目的出格形式,如逻辑矛盾、主客倒置等,也充满借助佛教思维建立诗歌新貌的"机锋"。上述某些特征已在宋诗中有所表现;限于晚明诗坛扬唐抑宋的风气,竟陵派并未出面为宋诗正名,但客观上对宋诗接受应有所推动。晚明士林好佛习禅蔚然成风,佛教对诗学的影响尚有不少空间值得研究者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机锋 以俗为雅 《楞严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渊《黄陈诗集注》与江西诗派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蔓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的运用之法,在宋代诗歌注释中有较高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渊 《黄陈诗集注》 江西诗派 诗歌理论 无一字无来处 以故为新 点铁成金 以俗为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庭坚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宝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山谷词 黄庭坚 以俗为雅 “以诗为词” 语言风格 《苕溪渔隐丛话》 《白雨斋词话》 晏几道 苏轼 《南乡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江西诗派与朝鲜海东江西诗派的诗风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崔琴玉 马志强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宋代江西诗派与朝鲜海东江西诗派的诗风比较(韩)崔琴玉马志强江西诗派兴盛于北宋末期,一直影响到南宋末叶,是宋诗中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诗派。梁昆的《宋诗派别论》几乎把所有的南宋大诗人都归属到江西诗派。准确地说,南宋大诗人大部... 宋代江西诗派与朝鲜海东江西诗派的诗风比较(韩)崔琴玉马志强江西诗派兴盛于北宋末期,一直影响到南宋末叶,是宋诗中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诗派。梁昆的《宋诗派别论》几乎把所有的南宋大诗人都归属到江西诗派。准确地说,南宋大诗人大部分从学江西诗派入手,然后再学别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诗派 黄庭坚 陈师道诗 陈与义 《瀛奎律髓》 艺术特征 独特风格 艺术风格 莫砺锋 以俗为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庭坚诗论札记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志庭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论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 ,提出了“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点铁成金”等锤炼诗歌语言的方法。此外 ,他也倡导人品修养和诗法。其诗歌理论价值不可忽视。
关键词 诗论 点铁成金 以故为新 以俗为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宋代茶诗看宋代的茶文化精神 被引量:10
9
作者 尹江铖 《农业考古》 2019年第5期25-30,共6页
较唐代而言,宋代茶文学在体裁上有所出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内涵上有所发展。宋代士人重视心性、重视个体、重视世间的精神浇灌出了宋代的茶文化,并在茶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宋代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文化以俗为雅,以平常为... 较唐代而言,宋代茶文学在体裁上有所出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内涵上有所发展。宋代士人重视心性、重视个体、重视世间的精神浇灌出了宋代的茶文化,并在茶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宋代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文化以俗为雅,以平常为道,茶饮生活成了宋代士人身心得以安顿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茶文化 以俗为雅 身心安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李敖的创作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才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45-48,共4页
试论李敖的创作观陈才生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李敖,其杂文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嬉笑怒骂,幽默风趣,不仅蜚声于台岛文坛,而且名扬海外,被誉为"受人欢迎的青年作家"。在理论上,他对文学创作有着许多真知的见,尤其是在杂文创作理论上... 试论李敖的创作观陈才生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李敖,其杂文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嬉笑怒骂,幽默风趣,不仅蜚声于台岛文坛,而且名扬海外,被誉为"受人欢迎的青年作家"。在理论上,他对文学创作有着许多真知的见,尤其是在杂文创作理论上,他的贡献更加突出。我们对此展开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敖 唤起民众 杂文创作 文学创作 台湾杂文 创作观 以俗为雅 国共两党斗争 作家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大山人诗散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安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46-51,86,共7页
本文以诗为切入口全面而严整地论述八大山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成就.文章将山人生平划为三期四段,能允当地说明其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和发展转换的深层原因.遗民遭遇使他冷调子的诗里燃烧泄愤与复仇之火,表里反差造成他诗风的诡... 本文以诗为切入口全面而严整地论述八大山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成就.文章将山人生平划为三期四段,能允当地说明其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和发展转换的深层原因.遗民遭遇使他冷调子的诗里燃烧泄愤与复仇之火,表里反差造成他诗风的诡怪谐谑.禅僧经历提高了他艺术感受与思维的能力,使他的诗充满禅机妙悟,散发着睿智的理性之光.画家职业使他对形色光影保特高度的敏锐感,立象尽意使他的诗满布象征与暗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题画诗 反清复明 山人诗 山水画 思想艺术 哲学社会科学版 以俗为雅 宗教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清照词的风格与艺术成就
12
作者 黄盛璋 《文史哲》 1983年第3期16-21,共6页
李清照是词坛大家,在古今有数的卓有成就的词人中清照也属于屈指可数的一个。她的词生前就已流行,并风靡一代,较她稍晚的赵彦卫《云麓漫钞》已说她“小词多脍炙人口”,而和她同时的王灼《碧鸡漫志》除了说她“本朝妇人当推为第一人”外... 李清照是词坛大家,在古今有数的卓有成就的词人中清照也属于屈指可数的一个。她的词生前就已流行,并风靡一代,较她稍晚的赵彦卫《云麓漫钞》已说她“小词多脍炙人口”,而和她同时的王灼《碧鸡漫志》除了说她“本朝妇人当推为第一人”外,还对她的词有如下具体论述: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王灼这些评论,显然是站在“搢绅”阶级立场,拿封建道德的眼光来衡量清照词的创造。在今天看来,这些恰恰都是她词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艺术成就 姿态百出 以俗为雅 无顾籍 云麓漫钞 封建道德 以故为新 阶级立场 易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