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治人”与他者的接纳——《中庸》思想的一个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赟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61,共6页
如何接纳他者是二十世纪晚期以来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思想具有回应这个问题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中庸》“以人治人”的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以人治人”的根本不在于以自我之道、而在于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 如何接纳他者是二十世纪晚期以来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思想具有回应这个问题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中庸》“以人治人”的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以人治人”的根本不在于以自我之道、而在于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为他者的接纳空出了位置。不仅如此,《中庸》还认为,接纳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面向他人的世界而开放自身,从而开启共同的世界;而这种共同的世界的开启是在日用人伦中展开的,一个人必须为这种展开时时刻刻先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的接纳 以人治人 共同世界 《中庸》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论视域中的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隋思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2,共8页
当代儒学的新开展,主要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发扬创造问题。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实质上是在追问儒家政治哲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到底朝向何处去的问题。人性理论是重思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的逻辑... 当代儒学的新开展,主要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发扬创造问题。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实质上是在追问儒家政治哲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到底朝向何处去的问题。人性理论是重思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的逻辑起点。《中庸》提出“以人治人”解释原则,引导我们将对政治的思考指向更为根本的人性问题。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审视“人性观念”与“政治理念”之关系,我们发现,儒学在其自身观念发展的逻辑中已经形成可以作为今天重新理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的两个基本前提,即人性平等的自我理解理论和现实的政治实践应以实现人人平等作为它的基本追求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主张将儒家在人性论上所取得的平等意识视为反思“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儒学第三期发展 以人治人 人性根基 未来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人际心理逻辑及庄子的反思
3
作者 谢阳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4,共6页
孔子的人际心理逻辑及庄子的反思谢阳举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一、仁作为孔子人际心理机质及其本源和效用我们先追寻孔子的礼与君子之道,来探求一下孔子式的人际心理是什么。孔子很重视礼,这个礼依赖的心理根据何在?《礼记... 孔子的人际心理逻辑及庄子的反思谢阳举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一、仁作为孔子人际心理机质及其本源和效用我们先追寻孔子的礼与君子之道,来探求一下孔子式的人际心理是什么。孔子很重视礼,这个礼依赖的心理根据何在?《礼记·效特性》说:“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心理 庄子 孔子 心理机制 孟子 为仁之方 以直报怨 以人治人 逻辑 勿施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李贽的民本位政治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漆绪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0-74,共5页
本文从李贽任姚安知府时期辨析“君子之治”与“至人之治”到暂居山西沁水坪上村著《明灯道古录》阐发“以人治人”说的思想发展过程 ,论析李贽的政治思想 ,将其定位为“民本位”。民本位政治思想 ,要求施政从民之欲 ,顺民之性 ;认为施... 本文从李贽任姚安知府时期辨析“君子之治”与“至人之治”到暂居山西沁水坪上村著《明灯道古录》阐发“以人治人”说的思想发展过程 ,论析李贽的政治思想 ,将其定位为“民本位”。民本位政治思想 ,要求施政从民之欲 ,顺民之性 ;认为施政者只是“为民”而立 ,其职责只在察民之所欲 ,从民之所好 ,施政者与庶民之间 ,并无尊卑贵贱之分。由民本位政治思想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民本位 以人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管理的人本原理的探源——兼论孔子管理思想的根本特点
5
作者 黄兆龙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77-81,共5页
本文对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之渊源提出了质疑,并将其和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二者的源流关系。笔者认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的根基既不是“人本主义”和西方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也不是日本近年喊出的“人的... 本文对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之渊源提出了质疑,并将其和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二者的源流关系。笔者认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的根基既不是“人本主义”和西方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也不是日本近年喊出的“人的因素第一”,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圣人——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而揭示了孔子管理思想的根本特点——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把人当作人以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立国之本的精神。它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管理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孔子管理思想 “人学” 人群关系 管理的人 人本原理 “人本主义” 以人治人 修己 行为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