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营商环境能提升代际流动性么?——基于“放管服”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刘礼稳 郭鸿剑 谭卓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8,共13页
优化营商环境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是促进社会流动还是加剧阶层固化?本文使用CFPS2010—2020六期完整数据,利用“放管服”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了2010—2020年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基准结果表明,“放管服”改... 优化营商环境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是促进社会流动还是加剧阶层固化?本文使用CFPS2010—2020六期完整数据,利用“放管服”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了2010—2020年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基准结果表明,“放管服”改革能显著提升代际流动性,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教育和就业两个渠道提升代际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改善对代际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在父代教育水平较低、家庭借贷约束高的群体和新兴就业机会多的地区更显著。为此,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畅通高素质人才就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代际流动性 “放管服”改革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包容性效应的职业代际流动性调整与共同富裕
2
作者 朱奎全 邢天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和社会财富均衡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可有效缓解传统金融机构或服务方式难以覆盖群体金融服务的问题,改善社会公众的金融可获得性。在代际流动逻辑分析基础上,结... 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和社会财富均衡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可有效缓解传统金融机构或服务方式难以覆盖群体金融服务的问题,改善社会公众的金融可获得性。在代际流动逻辑分析基础上,结合数字普惠金融作用路径,从理论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子代就业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发现,子代职业选择不仅受到父代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还将受到各类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环境、教育获取、社会保障都将调节博弈双方行为。对于缺乏优越家庭背景的个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效应发挥可以从金融服务覆盖面、产业结构调整、机会公平获取和社会保障水平,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佳的工作条件和更充沛的社会资源,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红利共享,有效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致富能力,充分促进社会融合,最终加速个体向上流动而提升职业代际流动性、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包容性效应 职业代际流动性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义务教育均等化对西部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基于义务教育“两基”计划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彭骏 郑家兴 赵西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9,共13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并使用家族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先天效应的影响,考察了义务教育“两基”攻坚计划对西部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两基”计划的实施没有促进西部地区家庭由先天效应和培养效应共同实...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并使用家族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先天效应的影响,考察了义务教育“两基”攻坚计划对西部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两基”计划的实施没有促进西部地区家庭由先天效应和培养效应共同实现的教育代际流动性,但显著提高了由培养效应实现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异质性与机制分析发现,“两基”计划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作用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与高收入家庭和高学历家庭相比,该计划对提高西部地区中、低收入家庭和低学历家庭由培养效应实现的教育代际流动性的作用更显著;“两基”计划通过减缓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子代教育的影响,从而提高教育代际流动性。在不同教育层级上,“两基”计划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改善主要发生在较低的教育层级上,并显著促进了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代际流动性 “两基”攻坚计划 家族固定效应模型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能够改善教育代际流动性吗?——基于微观家户数据的分析
4
作者 陈怡 谢宇婷 +1 位作者 范瑞雪 樊士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61,151,共16页
研究金融发展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并将教育代际流动性分解为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和教育代际交换流动性,构建金融发展对两者影响的理论框架,分析其作用机制,提出金融发展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性的相关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与理... 研究金融发展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并将教育代际流动性分解为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和教育代际交换流动性,构建金融发展对两者影响的理论框架,分析其作用机制,提出金融发展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性的相关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与理论假说基本一致:首先,金融发展对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教育代际交换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金融发展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正向影响主要来自其对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次,金融发展对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信贷市场较为成熟的东部地区的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最后,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影响子代的人力资本水平这一作用机制对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信贷约束 教育代际结构流动性 教育代际交换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有助于改善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吗?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娟 周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近年来,越来越少的农村学生能够进入我国的顶尖高校,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家庭背景是否仍是制约农村学生教育抉择的关键因素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通过中国住... 近年来,越来越少的农村学生能够进入我国的顶尖高校,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家庭背景是否仍是制约农村学生教育抉择的关键因素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通过中国住户收入分配数据库,分析了从1988年到2007年间家庭背景对子女上高中的影响趋势。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相关变量后,家庭背景对农村子女上高中的影响程度呈现倒U型变化,在最近几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一直很稳定,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将孩子分成不同年龄组的回归结果,得到了相似的结论。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教育选择模型,从教育经费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发现当公共教育经费增加时,父母收入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会减弱,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公共教育经费无关。上述结论意味着,公共教育经费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家庭背景的影响,增加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但当公共教育经费增加到较高水平时,对家庭背景的影响可能会非常微弱。这些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我国政府在21世纪初对义务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对孩子接受高中教育的影响在2007年左右已经不显著。分不同年龄组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对1986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影响在显著下降,说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这也隐含地表明今后的教育投入应该有所侧重,对贫困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经费,可能会提高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但对于发达地区,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经费的效果可能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代际流动性 农村儿童 教育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志国 范亚静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教育不公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的问题,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教育的代际流动性下降,父代的学历、职业、子代的户籍、居住区域、年龄、家庭中的排行等因素都影响到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公共教育支出如果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也... 教育不公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的问题,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教育的代际流动性下降,父代的学历、职业、子代的户籍、居住区域、年龄、家庭中的排行等因素都影响到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公共教育支出如果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也无法促进代际教育流动性的提高。为了促进教育的代际流动,需要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给中下阶层群众提供更多的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公平 公共教育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法》与教育代际流动性——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颖 杨天池 贾男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171,共12页
在教育代际流动性的研究中,如何区分先天因素和后天途径是识别因果关系的重点。借助义务教育法作为外生政策冲击,应用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构造断点回归模型检验了父辈受教育程度对子辈教育表现的影响,并对传导机制... 在教育代际流动性的研究中,如何区分先天因素和后天途径是识别因果关系的重点。借助义务教育法作为外生政策冲击,应用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构造断点回归模型检验了父辈受教育程度对子辈教育表现的影响,并对传导机制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父辈的受教育年限,其中男性的局部处理效应为0.45~1年左右,女性为1~1.3年左右;父辈的受教育程度对子辈的教育表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由政策外生性增加的受教育年限却不能影响子辈的教育表现。这表明教育代际流动性主要依靠能力等自然遗传进行传导,基础教育政策并不能产生代际溢出效应,公平性的基础教育政策仍需要不断推行下去,才能保障每个儿童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法》 代际流动性 断点回归 代际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流动性对社会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蔡伟贤 陈浩禹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6,共6页
本文利用CHNS微观调研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及其传递机制,以及收入、教育资源和社会阶层分布的不平等性。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差距经历了从逐步扩大到趋于平稳的过程,而同期代际流动性则经历了先波动后提高的过程。人力资本... 本文利用CHNS微观调研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及其传递机制,以及收入、教育资源和社会阶层分布的不平等性。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差距经历了从逐步扩大到趋于平稳的过程,而同期代际流动性则经历了先波动后提高的过程。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地位影响可以解释代际收入弹性的30%左右。教育公平为促进我国社会公平发挥了主要作用,随着机会公平的不断改善,代际流动性也将不断提高,这将进一步减小个体差异性,缩小收入差距,使中国社会走向机会公平、收入公平和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基尼系数 机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琳 Diana Cheung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3期52-65,共14页
代际流动性是衡量一个社会机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消费和收入的代际弹性分别从基本经济福利和整体经济禀赋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反映。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首次对中国食品消费的代际弹性进行了估计,并在同一数据库内将其... 代际流动性是衡量一个社会机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消费和收入的代际弹性分别从基本经济福利和整体经济禀赋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反映。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首次对中国食品消费的代际弹性进行了估计,并在同一数据库内将其与收入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与收入的代际弹性(0.427)相比,食品消费的代际弹性(0.879)更高,且在采用多年均值时更为稳定;同时,城镇户籍人口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拥有显著更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而食品消费弹性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较小,显示基本经济福利和整体经济禀赋的代际不平等情况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食品消费 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流动性、教育成本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俊武 黄珊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2-41,共10页
代际流动性在人力资本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扮演了重要角色,关注代际不平等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配置和代际流动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收入不平等程度、产出和代际流动性三者之间... 代际流动性在人力资本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扮演了重要角色,关注代际不平等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配置和代际流动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收入不平等程度、产出和代际流动性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收敛过程是单调的还是周期性的,总体上代际流动性都会增大、收入差距都会缩小。研究也得到一些启示的结论:教育成本方程的具体形式对模型的转移动态具有重要影响;教育具有相当强的传递性;为使受教育人数达到最大,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教育成 本收入不平 等一般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稻北麦与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地区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晖 罗楚亮 武翰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3,共7页
在我国南方多种植水稻(南稻)而北方多种植麦子(北麦),这种由于农作物种植禀赋不同而导致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地区差异,成为影响收入代际流动的重要文化因素。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作物种植区域之... 在我国南方多种植水稻(南稻)而北方多种植麦子(北麦),这种由于农作物种植禀赋不同而导致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地区差异,成为影响收入代际流动的重要文化因素。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作物种植区域之间的收入代际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种植适宜区域的收入代际弹性更高、代际流动性更低。结论有助于理解我国收入差距及其动态变化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并为收入均等化公共政策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理论 代际流动性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禀赋与社会代际流动性: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甄桥 李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8-166,共9页
丰裕的自然资源不仅与地区经济绩效紧密相关,而且也会对社会代际流动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梳理了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代际流动性之间的内在机理,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检验了自然资源禀赋对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 丰裕的自然资源不仅与地区经济绩效紧密相关,而且也会对社会代际流动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梳理了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代际流动性之间的内在机理,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检验了自然资源禀赋对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①自然资源禀赋对社会代际流动性起到了抑制作用,在社会流动视角下支持了"资源诅咒假说"。居住并成长于矿产资源区使得受访者的职业阶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概率下降了约22%,以受教育年限衡量的代际教育流动水平下降约3 a,并且降低了受访者对自身社会流动的主观评价。②异质性分析表明,矿产资源对农村居民代际流动的负向冲击远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经济发达省份在社会代际流动中面临的资源诅咒效应略高于欠发达地区,但二者并不具有显著差异。③通过构建受访者与其祖父辈家庭成员相互配对样本,初步证实了资源诅咒效应的持久性影响。本研究蕴含的政策启示包括:第一,推动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从而创造以高技能型劳动力为主的岗位需求,这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回报率,鼓励人力资本投资,改善社会代际流动性。第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公共教育质量。应当重视农村地区、偏远乡镇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这些地区的居民实现向上社会流动还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第三,逐步放开户籍制度对于劳动力迁移、流动的限制,鼓励技术创新、大众创业,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遏制寻租腐败活动,通过构建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路径来拓宽社会阶层流动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禀赋 社会代际流动性 资源诅咒假说 包容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志国 范亚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01-105,共5页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偏低,而且近年还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婚配等。在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收入流...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偏低,而且近年还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婚配等。在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这是因为高等教育对我国居民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消除户籍歧视及由其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社会资本,并改变在婚姻中的劣势地位。因此,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对于社会平等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高等教育 社会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的出路: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机制与政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新忠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89,126,共11页
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及其子女借助教育实现内外分流从而提升收入代际流动性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收入代际弹性远小于城镇,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而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作用十分有限,机制不畅。... 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及其子女借助教育实现内外分流从而提升收入代际流动性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收入代际弹性远小于城镇,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而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作用十分有限,机制不畅。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和国内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各种职业对教育程度与科技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亟须健全农民职业系统培训及教育,构建以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内分流机制;举办校企一体化职业教育学院,构建以农民市民化提高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外分流机制;完善高等教育分流与衔接,构建农民子女以教育提升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外分流机制;强化高等教育的三产实践,构建以教育增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融通机制。为保障新机制运行,我国必须赋予高校举办农民教育的相关权力,将农民教育纳入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确保国家财政持续地投资农民教育,以法促进高校与企业联办农民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分流与衔接系列弊端,完善教育促进农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教育 收入代际流动性 内外分流机制 融通机制 教育政策 国家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代教育、社会网络与收入代际流动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新忠 周静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9,179,180,共12页
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收入代际良性流动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子代教育和社会网络对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代教育和社会网络均能促进收入代际向上流动,前者作用较后者更大... 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收入代际良性流动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子代教育和社会网络对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代教育和社会网络均能促进收入代际向上流动,前者作用较后者更大,二者交互变量的影响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升子代受教育水平是城乡居民、东西部地区及中低收入家庭实现收入代际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而社会网络对农村、中部地区及中等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面向教育和社会网络,城乡居民应结合地域及自身资源,充分借力教育促进子女实现收入代际向上流动;中部地区和高收入群体要提升子代教育质量,提高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彰显度;低收入家庭亟需迈向中等收入群体,继而融合教育和社会网络力量以达到收入代际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代教育 社会网络 收入代际流动性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以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政策演进与前瞻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新忠 黄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4,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政策经历了"以工农当家为主线的利好期"、"以阶级斗争为主导的动荡期"、"以机会公平为重点的调整期"、"以均衡质量为核心的推进期"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政策经历了"以工农当家为主线的利好期"、"以阶级斗争为主导的动荡期"、"以机会公平为重点的调整期"、"以均衡质量为核心的推进期"和"以脱贫致富为目的的帮扶期"五个阶段。政策内容在教育机会、经费扶持、渠道疏通、质量提高、环境营造和愿景实现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演进特点,逐渐凸显出强民富民的价值功能。新时代背景下,针对教育影响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实践短板,我国以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未来政策应加大机会均等补偿力度,稳步推进弱势阶层教育起点公平;借助建档立卡扶贫制度,构建弱势阶层教育精准帮带动态机制;健全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弱势阶层自我提升长效渠道;引导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形成弱势阶层教育优质发展合力;激发环境的正向促进作用,引导弱势阶层积极关注子代与自身发展;强化职业指导常态教育,提升弱势阶层就业创业竞争力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 收入代际流动性 政策演进 内容分析 政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经验及启示
17
作者 陈新忠 崔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82,共7页
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是弱势群体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英国政府以法律政策保障教育机会公平、以财政资金帮扶弱势群体凭借教育向上社会流动,高校以多元的入学途径、... 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是弱势群体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英国政府以法律政策保障教育机会公平、以财政资金帮扶弱势群体凭借教育向上社会流动,高校以多元的入学途径、多样的院校类型和明确的培养定位促进弱势群体代际向上流动,社会组织以质量评估和公平资助推动社会群体代际合理流动,弱势家庭学生以学业追求实现自身地位及收入代际向上流动,共同扩大了社会成员参与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了贫困学生在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增加了少数族裔接受高等教育的体量,为提高英国社会收入代际流动性发挥了积极作用。规避制度文化差异,借鉴英国经验,我国政府要法财并举,加强宏观调控;高等教育要质量兼顾,强化合理分流;社会要协同参与,助推良性流动;学生要转变观念,主动创新创业。各方面协力推动教育发展,以教育提升社会成员的收入代际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教育发展 弱势群体 收入代际流动性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人口老化与代际阶层流动——基于CGSS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娜 冯大威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4,共15页
代际流动性偏低和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已成为中国居民当前面临的两大突出挑战。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微观层面家庭人口老化现象,进而改变了家庭代际关系,导致代际流动性降低。基于2010—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混合截面数据,分别以家... 代际流动性偏低和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已成为中国居民当前面临的两大突出挑战。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微观层面家庭人口老化现象,进而改变了家庭代际关系,导致代际流动性降低。基于2010—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混合截面数据,分别以家庭老年抚养比、阶层代际传递作为度量指标,从微观视角考察家庭人口老化对代际阶层流动性的负向影响。结果显示,中间社会阶层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性,中低阶层之间具有向上代际传递的趋势,中高阶层则面临向下流动的压力;代际阶层固化现象随着家庭人口老化进一步加剧,尤其体现在子代出生于1970年及以后、高收入和生活在城镇地区的家庭中;从影响机制来看,家庭医疗支出在家庭人口老化抑制代际阶层流动性提升过程中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据此,研究认为从降低医疗支出负担角度设计政策方案缓解家庭养老压力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人口老化 阶层代际传递 代际阶层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28,共17页
基于CHIP1995—2013年调查数据以及CHFS2015与2017年数据,使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TS2SLS)考察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在较长的时期内均呈现上... 基于CHIP1995—2013年调查数据以及CHFS2015与2017年数据,使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TS2SLS)考察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在较长的时期内均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持续高于城镇家庭;随着子代出生年份的推移,城镇家庭不同出生队列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家庭不同出生队列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父代的非教育因素在城乡家庭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均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甚至更大。得益于社会整体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父代的非教育因素在城镇家庭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教育因素的影响则逐渐上升,特别是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父代的教育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的影响大幅提高,但父代的非教育因素对农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 人力资本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代际教育流动性的地区、城乡与阶层差异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俊武 黄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91,共5页
基于Raymond(2009)的代际流动性测量方法,文章构造了一种新的代际流动性指数,它具有一些良好的数理特性,突破了这两方面的限制。然后应用CGSS调查数据,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中国代际教育流动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发现:(1)我国... 基于Raymond(2009)的代际流动性测量方法,文章构造了一种新的代际流动性指数,它具有一些良好的数理特性,突破了这两方面的限制。然后应用CGSS调查数据,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中国代际教育流动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发现:(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代际教育流动性依次递减;(2)城市的代际教育流动性高于农村,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3)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教育流动性差异不明显;(4)我国整体的代际教育流动性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指数 代际弹性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