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组改组及代谢通量分析在产核黄素Bacillus subtilis性能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涛 王靖宇 +3 位作者 周世奇 陈洵 班睿 赵学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42-1848,共7页
综合应用基因组改组和DNA重组技术改进了核黄素生产菌B subtilis 2 4 /pMX4 5的性状 ,在B subtilis染色体上整合和扩增了多个B subtilis 2 4的核黄素操纵子拷贝 ,并经过两轮的基因组改组后筛得菌株B subtilisRH33/ pMX4 5 ,在以 12 %葡... 综合应用基因组改组和DNA重组技术改进了核黄素生产菌B subtilis 2 4 /pMX4 5的性状 ,在B subtilis染色体上整合和扩增了多个B subtilis 2 4的核黄素操纵子拷贝 ,并经过两轮的基因组改组后筛得菌株B subtilisRH33/ pMX4 5 ,在以 12 %葡萄糖为碳源的分批发酵中 ,其核黄素产量约为B subtilis 2 4 / pMX4 5的 2倍 ,并具有快速同化利用葡萄糖、生长迅速、可形成感受态和进行基因整合、扩增等优良性状 .随后比较分析了三株产核黄素B subtilis在间歇培养条件下的代谢通量分布 ,通量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B subtilisRH33/pMX4 5中核黄素合成的主要通量限制因素存在于从 5 磷酸核酮糖到GTP的一系列反应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改组 核黄素 基因扩增 代谢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朊假丝酵母分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代谢通量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卫功元 李寅 +1 位作者 堵国成 陈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0-1417,共8页
根据产朊假丝酵母利用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生物合成谷胱甘肽的代谢网络,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谷胱甘肽分批发酵不同阶段各代谢途径碳通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温度控制和L-半胱氨酸添加等策略,调节谷胱甘肽分批... 根据产朊假丝酵母利用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生物合成谷胱甘肽的代谢网络,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谷胱甘肽分批发酵不同阶段各代谢途径碳通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温度控制和L-半胱氨酸添加等策略,调节谷胱甘肽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通量分布,谷胱甘肽生物合成的产量明显提高,最大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3%和91%·同时对这些策略下谷胱甘肽的过量合成机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分批发酵 代谢网络 代谢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元素组成数据进行细胞生长过程代谢通量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红武 赵学明 +1 位作者 郭晓峰 鲁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47-852,共6页
将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合成网络简化为对某些中心代谢系统前体的需求速率 ,由此得到一枯草杆菌生长代谢网络 ,并以其为对象结合文献数据对细胞生长过程的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利用碳元素平衡和一般化还原度平衡将细胞的元... 将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合成网络简化为对某些中心代谢系统前体的需求速率 ,由此得到一枯草杆菌生长代谢网络 ,并以其为对象结合文献数据对细胞生长过程的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利用碳元素平衡和一般化还原度平衡将细胞的元素组成数据与其分子组成数据相结合计算胞内通量分布的最小二乘解的方法 ,可以利用更多的测量数据 ,并保证各测得量间的一致性 ,从而使计算结果更为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析 细胞生长过程 细胞组成 枯草杆菌 生物质 合成代谢网络 细胞元素组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通量分析优化米根霉R1021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 被引量:15
4
作者 白冬梅 付卫明 +3 位作者 赵学明 代海霞 李鑫钢 徐世民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4-558,共5页
建立了米根霉R1021的代谢网络,分析了米根霉R1021在分批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氮源浓度、不同供氧量条件下的代谢通量分布,确定PYR是米根霉代谢网络上的关键节点,此节点的通量分配比影响着乳酸的最终产率.在米根霉发酵中,当NH4NO3质... 建立了米根霉R1021的代谢网络,分析了米根霉R1021在分批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氮源浓度、不同供氧量条件下的代谢通量分布,确定PYR是米根霉代谢网络上的关键节点,此节点的通量分配比影响着乳酸的最终产率.在米根霉发酵中,当NH4NO3质量浓度为2.0g/L,空气体积流量为2L/min时,流向乳酸的代谢流最大.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L(+) 乳酸的最大理论得率YP/S为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析 米根霉R1021 发酵生产 L(+)-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乙醇连续发酵振荡过程中代谢通量分析及诱发机理 被引量:5
5
作者 申渝 葛旭萌 +1 位作者 李宁 白凤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9-1528,共10页
在利用普通酿酒酵母进行高浓度乙醇连续发酵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长周期、高振幅的振荡现象。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振荡周期不同时点的细胞周期分布,表明这种特殊的振荡现象和酵母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不相关。对一个完整振荡周期中不同时点... 在利用普通酿酒酵母进行高浓度乙醇连续发酵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长周期、高振幅的振荡现象。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振荡周期不同时点的细胞周期分布,表明这种特殊的振荡现象和酵母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不相关。对一个完整振荡周期中不同时点的代谢通量分析,发现胞内碳通量在代谢网络中的分布也呈现出和胞外残糖、乙醇和生物量浓度类似的振荡过程。分析酵母细胞代谢活性与胞外发酵体系乙醇浓度的时程关系,表明酵母细胞对乙醇抑制的延迟反应是诱发这种振荡行为的主要因素,胞内海藻糖积累与乙醇生成同步,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连续发酵 高浓度 振荡 代谢通量分析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通量分析在酶合成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振 熊强 +2 位作者 徐晴 宋萍 李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25-1628,共4页
代谢通量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微生物的代谢状况,指导生物合成过程,已在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本文概括分析了三大代谢通量分析技术(基于物料平衡、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基于基因组尺度规模网络)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相关技... 代谢通量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微生物的代谢状况,指导生物合成过程,已在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本文概括分析了三大代谢通量分析技术(基于物料平衡、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基于基因组尺度规模网络)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相关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物料平衡及同位素示踪这两类通量分析技术在酶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代谢通量分析应用于复杂代谢产物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如何将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信息纳入代谢网络将成为未来酶合成过程代谢分析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析 物料平衡 同位素示踪 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通量分析的SAM和GSH联产溶氧控制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大慧 王玉磊 +2 位作者 卫功元 邵娜 周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了提高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的联产量,考察了溶氧条件对Candida utilis CCTCC M209298发酵联产SAM和GSH的影响。采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转速下SAM和GSH联产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进行分析,确定了较优的溶氧控... 为了提高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的联产量,考察了溶氧条件对Candida utilis CCTCC M209298发酵联产SAM和GSH的影响。采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转速下SAM和GSH联产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进行分析,确定了较优的溶氧控制策略:前9 h的发酵恒定转速350 r min 1,9 h后控制溶氧不低于30%。在此策略下,C.utilis CCTCC M 209298分批发酵生产SAM和GSH的联产量为520.7 mg L 1。最后分别从发酵动力学、代谢通量分析以及呼吸商变化规律对该溶氧控制策略促进SAM和GSH联合高产的原因进行了定量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 谷胱甘肽 联产发酵 代谢通量分析 溶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米根霉RLC41-6对发酵木糖产乳酸规律的研究
8
作者 杨英歌 《农产品加工》 2010年第11期72-74,76,共4页
代谢通量分析是代谢工程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采用代谢通量分析的方法对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米根霉RLC41-6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根霉RLC41-6在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时,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和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已经非常低,进一步... 代谢通量分析是代谢工程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采用代谢通量分析的方法对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米根霉RLC41-6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根霉RLC41-6在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时,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和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已经非常低,进一步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可以提高乳酸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析 木糖 乳酸 米根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发酵动态代谢通量分析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明杰 黄和 +2 位作者 刘欣 任路静 张昆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6期41-44,共4页
分析了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氮源与葡萄糖双底物限制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代谢流分析理论提出了花生四烯酸发酵动态代谢通量分析模型,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拟合获得参数。进一步实验表明这个模型具有较高... 分析了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氮源与葡萄糖双底物限制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代谢流分析理论提出了花生四烯酸发酵动态代谢通量分析模型,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拟合获得参数。进一步实验表明这个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很好地模拟发酵过程,并能很容易地获得不同发酵时间的代谢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代谢通量分析 动力学模型 发酵 花生四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As3.2686丙酮酸分支点代谢通量分析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10
作者 柯玮 郑志 +4 位作者 姜绍通 罗水忠 吴学凤 杨培周 李兴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079,共9页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MFA)研究建立米根霉As3.2686的代谢通量方程,计算发酵罐不同通气条件下丙酮酸分支点的稳态代谢通量,并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酸分支酶PDC(丙酮酸脱羧酶)、PC(丙酮酸羧化酶)、PDH(丙酮酸...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MFA)研究建立米根霉As3.2686的代谢通量方程,计算发酵罐不同通气条件下丙酮酸分支点的稳态代谢通量,并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酸分支酶PDC(丙酮酸脱羧酶)、PC(丙酮酸羧化酶)、PDH(丙酮酸脱氢酶)和LDH(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气量为0.5及1.0 L·(L·min)-1时苹果酸、富马酸和乙醇的通量相对较高;通气量为1.5和2.0 L·(L·min)-1时,丙酮酸分支点超过一半的流量流向L-乳酸;通气量达到2.5 L·(L·min)-1时,丙酮酸分支点流向TCA循环的稳态通量增多。比较不同通气条件下同一酶活性变化,PDC、PC和PDH的酶活性总体上都随通气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并且与乙醇、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的通量变化不一致;LDH和ADH变化随通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ADH酶活性也与乙醇通量变化不一致。通气量为2.0L·(L·min)-1比1.5 L·(L·min)-1时丙酮酸分支点流向L-乳酸的通量多,但得到的胞外L-乳酸产量却较少。结果说明米根霉产L-乳酸丙酮酸分支点处单个酶的作用是有限的,多个酶都对物流起控制作用,存在其它因素间接影响丙酮酸转化L-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分支点 稳态通量 代谢通量分析 丙酮酸分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代谢通量分析的发酵过程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岩 赵忠盖 刘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94-2602,共9页
通过动态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建立发酵过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观代谢信息的发酵过程多目标优化策略,该策略基于所建微观模型,根据动态特性将发酵过程分为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两个阶段,进行特征分析并从微观通量层面分别设计优化目标与约... 通过动态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建立发酵过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观代谢信息的发酵过程多目标优化策略,该策略基于所建微观模型,根据动态特性将发酵过程分为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两个阶段,进行特征分析并从微观通量层面分别设计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得最优解。该方法用于青霉素发酵过程底物流加速率和p H的操作轨迹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微观通量的多目标优化策略能够提高产物终端浓度,表明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代谢通量分析 代谢 优化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产脂肪酶代谢通量分析
12
作者 左正三 张柯 +3 位作者 宋萍 黄宝琪 方心草 黄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共8页
考察了5 L发酵罐中大肠杆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LipA的发酵特性,诱导2 h后,脂肪酶比活达到最高值18. 11 U/mg。建立了E. coli代谢合成脂肪酶的反应网络,并通过代谢通量分析发现,经诱导产酶后,乳酸代谢通量增加,碳流通过糖酵解途径(em... 考察了5 L发酵罐中大肠杆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LipA的发酵特性,诱导2 h后,脂肪酶比活达到最高值18. 11 U/mg。建立了E. coli代谢合成脂肪酶的反应网络,并通过代谢通量分析发现,经诱导产酶后,乳酸代谢通量增加,碳流通过糖酵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EMP)生成乳酸,分流了部分合成生物量的碳流,降低了生物量合成的速率;缬氨酸通量的增加满足了脂肪酶合成的需求; ATP通量的减少,限制了脂肪酶的高效合成。该研究为进一步指导提高生产脂肪酶菌种的发酵条件优化和代谢途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代谢通量分析 脂肪酶 L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MR-4在不同末端电子受体条件下的代谢通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庆祥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6期1300-1320,共21页
本研究解析了Shewanella sp.MR-4在厌氧条件下以Fe^(3+)、延胡索酸、硝酸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末端电子受体时代谢通量分布,发现在各种不同末端电子受体条件下细胞内代谢通量分布发生显著改变。与延胡索酸相比,在Fe^(3+)和硝酸为电子受... 本研究解析了Shewanella sp.MR-4在厌氧条件下以Fe^(3+)、延胡索酸、硝酸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末端电子受体时代谢通量分布,发现在各种不同末端电子受体条件下细胞内代谢通量分布发生显著改变。与延胡索酸相比,在Fe^(3+)和硝酸为电子受体条件下,乙酸生成速率明显降低,而三羧酸循环代谢通量增加。同时,三羧酸循环回补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延胡索酸为电子受体条件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反应是唯一回补反应,而在Fe^(3+)和硝酸条件下苹果酸酶催化成为唯一回补反应。本研究在代谢通量分析基础上定量解析了还原力NADH合成和消耗,分析了电子流向变化,发现在不同末端电子受体条件下,NADH产生途径和反应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希瓦氏菌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瓦氏菌 代谢通量分析 末端电子受体 三羧酸循环 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酶基因缺失菌株碳中心代谢系统的代谢通量分析
14
作者 芮斌 金杰军 +1 位作者 范亚东 文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大肠杆菌(E.coli)因其遗传信息简单且容易培养而被广泛用作各种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研究的模式微生物.为了认识重要模式生物大肠杆菌的代谢系统中各种酶的作用,以软件分析的模式,对已经构建好的小型大肠杆菌代谢系统在cobra中进行代谢通... 大肠杆菌(E.coli)因其遗传信息简单且容易培养而被广泛用作各种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研究的模式微生物.为了认识重要模式生物大肠杆菌的代谢系统中各种酶的作用,以软件分析的模式,对已经构建好的小型大肠杆菌代谢系统在cobra中进行代谢通量平衡分析FBA(Flux-Balance Analysis)和代谢通量变化性分析FVA(Flux Variability Analysis),分别单独敲除代谢系统中的25个酶基因,分析敲除各个酶基因后的FBA和FVA的计算结果,通过作图显示出在大肠杆菌代谢系统中不同酶基因被敲除后每个反应的两项结果变化和不同酶基因被敲除后全部反应的两项结果的变化,以此来推测大肠杆菌代谢系统中各种酶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平衡分析 代谢通量变化性分析 代谢通量 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代谢通量法分析黄原胶发酵实验数据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学明 马红武 唐寅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4-399,共6页
首次采用代谢通量分析法对黄原胶发酵过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黄单胞菌的胶合成及糖分解代谢机理求得了产胶期的内部代谢通量分布,得出了得率与呼吸商间的关系式;并根据一定维持机理求得了维持系数、P/O及理论得率等。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析 黄原胶 发酵代谢 维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氏杆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代谢通量优化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青瑞 修志龙 曾安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03-1409,共7页
以克雷伯氏杆菌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1,3-丙二醇厌氧和微氧代谢途径.采用代谢通量分析法建立了代谢通量平衡模型,通过线性规划对1,3-丙二醇厌氧和微氧发酵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其最优代谢通量分布和最大理论得率,并分析了比生长速率、... 以克雷伯氏杆菌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1,3-丙二醇厌氧和微氧代谢途径.采用代谢通量分析法建立了代谢通量平衡模型,通过线性规划对1,3-丙二醇厌氧和微氧发酵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其最优代谢通量分布和最大理论得率,并分析了比生长速率、底物浓度以及乙醇生成速率、氧气消耗速率、呼吸商对1,3-丙二醇得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代谢通量分析 线性规划 克雷伯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代谢通量法分析花生四烯酸的合成过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明杰 黄和 +2 位作者 张昆 闫婕 高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6-321,共6页
代谢通量分布分析已经成为研究发酵过程特性的有效方法。今建立了花生四烯酸(AA)在高山被孢霉ME-1(Mortierella alpina ME-1)体内合成的代谢通量模型,求解不同氮源浓度下发酵各时期的碳流分布。充足氮源发酵时,指数生长期、减速期、稳... 代谢通量分布分析已经成为研究发酵过程特性的有效方法。今建立了花生四烯酸(AA)在高山被孢霉ME-1(Mortierella alpina ME-1)体内合成的代谢通量模型,求解不同氮源浓度下发酵各时期的碳流分布。充足氮源发酵时,指数生长期、减速期、稳定期流向AA的碳流分别占总碳流的3.28%,8.80%,6.97%。而通过限制性氮源发酵并在96h补加0.05%的NaNO3成功地引导了发酵碳流迁移,将各时期流向AA的碳流提高至3.95%,19.21%,39.29%,并最终实现AA产量从1.3g·L-1提高到3.5g·L-1。这些结果表明限制性氮源发酵并在稳定期补加低浓度的氮源能显著提高AA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析 花生四烯酸 高山被孢霉 发酵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消化的胞内代谢通量与关键节点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铁柱 刘洪周 +3 位作者 王楠 龙宪钢 许坤德 李建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2,共7页
文章依据厌氧消化1号模型建立便于实施代谢通量分析的代谢网络,以pH为扰动因子,研究不同pH值下厌氧消化(AD)过程中各代谢途径通量的分布信息,明确了AD胞内代谢的主要途径和关键节点的刚柔性。结果显示,糖代谢阶段经过EMP途径的6-磷酸葡... 文章依据厌氧消化1号模型建立便于实施代谢通量分析的代谢网络,以pH为扰动因子,研究不同pH值下厌氧消化(AD)过程中各代谢途径通量的分布信息,明确了AD胞内代谢的主要途径和关键节点的刚柔性。结果显示,糖代谢阶段经过EMP途径的6-磷酸葡萄糖通量约为95.14%,表明EMP途径在AD糖代谢中占主导。在丙酮酸代谢过程中,主要的代谢途径为86.53%的丙酮酸代谢为乙酰CoA,再由54.66%的乙酰CoA代谢为乙酸。在产甲烷阶段,66.63%的甲烷来源于乙酸,其余由氢还原CO_(2)形成,乙酸转换为AD主要的产甲烷途径。同时根据不同pH条件下,关键节点上通量分配比的变化特征可知,6-磷酸葡萄糖、乙酰CoA和乙酸为AD过程中的柔性节点,丙酮酸为刚性节点,可以针对柔性节点实施调控,以达到提高AD处理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代谢通量分析 代谢网络 代谢节点 刚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通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岷 黄秀梅 +4 位作者 李建 陈可泉 杨卓娜 郑晓宇 韦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55-2561,共7页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可以改变HMP与EMP途径的代谢通量,从而影响胞内NADH/NAD+。在菌体最适氧化还原电位(-350 mV)条件下,HMP途径...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可以改变HMP与EMP途径的代谢通量,从而影响胞内NADH/NAD+。在菌体最适氧化还原电位(-350 mV)条件下,HMP途径与EMP途径的通量比由43.6∶56.2提高至63.2∶36.5,间接合成更多的NADH,解决了丁二酸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的矛盾,整个发酵过程中胞内NADH/NAD+比值有明显提高,发酵初期NADH/NAD+比值由2.19提高至8.73。最终丁二酸代谢通量从114.5 mmol.(g DCW)-1.h-1增至129.3 mmol.(g DCW)-1.h-1,副产物乙酸、甲酸的代谢通量分别降低30.6%、30.2%;丁二酸收率由75.46%提高至89.34%,生产强度达到1.18 g.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厌氧发酵 氧化还原电位 代谢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絮凝剂REA-11的代谢模型建立与代谢网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宁 李寅 陈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1-688,共8页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 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CCTCC M201005分批发酵不同阶段和不同溶氧浓度下的代谢网络模型进行了计算, 考察了代谢节点对絮凝剂REA 11 合成的影响, 并对C glu -tamicum生长代谢过程中能量和还...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 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CCTCC M201005分批发酵不同阶段和不同溶氧浓度下的代谢网络模型进行了计算, 考察了代谢节点对絮凝剂REA 11 合成的影响, 并对C glu -tamicum生长代谢过程中能量和还原力的产生及消耗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磷酸戊糖途径(PP) 通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REA -11合成通量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菌体合成通量则随溶氧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ATP通量的增加可以促进菌体生长, 而与REA -11的合成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生物絮凝剂 代谢 代谢通量分析 代谢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