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1
作者 刘天雯 郭子宜 +4 位作者 毕寒琦 周冰 陆炎 毛斐 王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445-1453,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3种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与不同阶段MASH人类患者的转录谱异同,探究更适合模拟人类疾病进展的小鼠模型。方法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的普通饮食(NCD)组以及构造MASH模型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目的比较分析3种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与不同阶段MASH人类患者的转录谱异同,探究更适合模拟人类疾病进展的小鼠模型。方法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的普通饮食(NCD)组以及构造MASH模型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HFHCD)、胆碱缺乏高脂饮食(CDHFD)、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组,每组10只。造模结束后,每组取3只小鼠进行肝脏mRNA-seq转录组测序,同时检索MASH患者的肝脏mRNA公共数据集,通过KEGG集富集分析比较不同小鼠模型和MASH患者的转录图谱,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种模型与人类MASH之间差异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3种MASH小鼠模型中,检测到7个共同的上调基因(Col1a1、Smoc2、Col6a1、Gpx3、Col16a1、Spp1和Crtap)。KEGG分析中,3种MASH小鼠模型富集到28条重叠通路,涉及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等方面,其中HFHCD和MCD两种模型的重叠程度更高。比较不同小鼠模型和MASH不同阶段患者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和代谢通路,显示3种MASH小鼠模型的变化与人类MASH的纤维化进展阶段更为相似。其中,CDHFD模型的转录组特征与人类MASH更为接近。结论3种MASH小鼠模型转录谱之间存在一定异同,MASH小鼠模型与人类患者MASH进展期更相似,CDHFD模型的转录组特征与人类MASH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炎 小鼠模型 转录组 比较分析 差异基因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治疗实验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2
作者 徐笑 张倩 +3 位作者 孙沁梅 胡义扬 辛鑫 冯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7-1336,共10页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体内外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只实验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n=8)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小鼠使用高反式脂肪酸高糖(...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体内外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只实验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n=8)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小鼠使用高反式脂肪酸高糖(HFHC)饮食诱导24周,建立MASH模型,第24周末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HFHC组、EGCG组(给药剂量为每只小鼠100 mg·kg^(-1)·d^(-1))和奥贝胆酸用药组(给药剂量为每只小鼠10 mg·kg^(-1)·d^(-1))(OCA组),每组8只。EGCG组和OCA组给药6周后收集标本,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ALT、AST水平;使用HE染色、油红O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体外实验采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L0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设对照组(Con组)、FFA组和EGCG处理组(EGCG组)。检测细胞内TG含量、油红O染色以及TNF-α、CCL2、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对Con组、HFHC组和EGCG组小鼠肝组织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挑选富集通路差异程度P-adjust<0.05且与MASH相关的通路进一步分类(代谢相关类和炎症类)分析,对两类通路中的具体信号通路按照富集程度分别从大到小排列,对排名前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体内PCR验证,并挑选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中重要基因通过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LSD-t检验。结果 与HFHC组相比,EGCG组小鼠肝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P值均<0.05);油红O染色显示EGCG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HE结果显示EGCG可显著减轻炎症;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EGCG给药之后纤维组织的数量明显减少;EGCG干预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实验结果发现,与FFA组相比,EGCG组TG含量显著降低,油红O结果显示EGCG组与FFA组相比脂滴明显消散,炎症因子TNF-α、CCL2和CXCL10 m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转录组学结果显示,HFHC组和EGCG组之间共有2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08个,下调基因122个。EGCG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上关键蛋白TLR4、NLRP3、IL^(-1)β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结论 EGCG可显著改善MASH小鼠模型脂质沉积、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改善肝细胞L02脂质沉积和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美替罗(Resmetirom)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试验进展
3
作者 刘爱芳 罗磊 杨文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全球第一大肝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但一直缺乏获批的治疗药物。2024年3月14日,Resmetirom(瑞美替罗)成为全球首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药物。本文归纳和总结了Res...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全球第一大肝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但一直缺乏获批的治疗药物。2024年3月14日,Resmetirom(瑞美替罗)成为全球首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药物。本文归纳和总结了Resmetirom治疗MASH的作用机制、相关临床试验设计及部分研究结果,并分析其不足和展望未来。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数据,Resmetirom在改善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方面是有效的,但距离理想的MASH治疗药物还有不小的距离,期待更多、更有效的药物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瑞美替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联合四氯化碳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肝脏胆汁酸谱的变化
4
作者 汪静静 彭景华 +4 位作者 刘毓 徐飞鹏 刘伟 杨海琳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69,共9页
目的比较高脂高糖高胆固醇联合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的肝脏胆汁酸谱与临床MASH胆汁酸谱的相似性,探究该模型用于药物干预MASH胆汁酸谱的可行性。方法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比较高脂高糖高胆固醇联合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的肝脏胆汁酸谱与临床MASH胆汁酸谱的相似性,探究该模型用于药物干预MASH胆汁酸谱的可行性。方法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正常饲料饮食,正常饮水,每周注射橄榄油;模型组: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高糖溶液饮水,每周注射CCl4+橄榄油。第8、12、16周末从每组中各取5只小鼠处理、取材。评估小鼠行为学、称取体质量、肝湿重;通过肝组织HE染色、SAF评分、油红O染色及染色面积半定量分析、血清ALT与AST水平及肝脏TG检测,评价肝脏病变和脂质沉积;通过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肝脏纤维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靶向代谢组学法检测肝脏胆汁酸谱,包括胆酸(CA)、甘氨胆酸(GCA)、鹅去氧胆酸(C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熊去氧胆酸(U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猪去氧胆酸(HDCA)和甘氨去氧胆酸(GDCA)。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Wilcox秩和检验。结果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第8、12、16周模型组小鼠毛发杂乱、无光泽,活动减弱,反应较迟缓;肝脏湿重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清ALT水平及肝脏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SAF评分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中差异胆汁酸:第8周时,模型组中CA、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TUDCA、HDCA及GDCA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2周时,模型组CA、GCA、CDCA、GCDC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HDCA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6周时,模型组CA、GCA、CDCA、GCDCA、TUDC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HDCA、GDCA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肝组织胆汁酸池中差异胆汁酸占比:第8周时,肝组织胆汁酸池差异胆汁酸中模型组CA、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TUDCA、GDCA、HDCA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2、16周时,模型组GCA、G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GDCA、HDCA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联合CCl4诱导的MASH小鼠模型肝脏胆汁酸谱发生显著变化,与临床MASH胆汁酸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提示该模型可用于探究药物对MASH胆汁酸谱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胆汁酸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中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颜利 居峰禹 +2 位作者 沈新 于烨 王文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导致新药研发困难。蛋白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蛋白质稳定性、酶活...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导致新药研发困难。蛋白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蛋白质稳定性、酶活性及其亚细胞定位,广泛发生于MASLD相关的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相关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异常改变在MASL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MASLD患者肝组织中(去)乙酰化酶的表达水平并讨论了相关酶在动物模型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靶向蛋白乙酰化修饰治疗MASLD的可行性,为MASLD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乙酰化 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脑MRI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文晓 王永祥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4,167,共5页
作为全身代谢性疾病的肝脏表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既往研究表明MASLD可能与痴呆和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通过MRI观察MASLD患者脑结构... 作为全身代谢性疾病的肝脏表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既往研究表明MASLD可能与痴呆和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通过MRI观察MASLD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异常,能够更好地探索MASLD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机制。本文就MASLD患者脑结构、脑功能和脑灌注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MASLD与痴呆相关机制以及优化MASL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治疗策略提供神经影像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扩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毒学特征的分层分析
7
作者 吕翎娜 李琦 +2 位作者 马文霞 丁惠国 刘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B合并MAFLD患者131例和单纯CHB患者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活动度(G)及肝纤维化分期(S)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并依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症活动度评分(NAS)对CHB合并MAFLD患者进一步分析,比较各组病毒学(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特征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HB合并MAFLD患者中男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的比例,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LT、GGT、尿酸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肝纤维化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单纯CHB组和CHB合并MAFLD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V DNA水平均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值均<0.05);单纯CHB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0.05)。炎症活动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HB合并MAFLD组高炎症活动度患者(G3)的HBV DNA水平高于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P<0.05);CHB合并MAFLD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单纯CHB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P<0.05)。肝脂肪变性程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随脂肪变性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脂肪变性重度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而HBsAg水平在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NAS分层分析结果显示,NAS≥4分组的HBV DNA和HBsAg水平均明显高于NAS<4分组(P值均<0.05)。结论CHB合并MAFLD患者具有明显的代谢指标和转氨酶水平异常,而病毒学指标在不同分层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病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CYP2E1及FasL/TNF-α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张馨月 张玉伟 +3 位作者 李梦琪 孟雅楠 李若瑜 苗宇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8-1224,共7页
目的研究逍遥丸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大鼠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8)和模型组(n=16),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四氯化碳背部皮下注射+饥饱失常+夹尾,联合刺激4周建立MASH模型,再随机分为MOD组和逍遥丸组(... 目的研究逍遥丸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大鼠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8)和模型组(n=16),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四氯化碳背部皮下注射+饥饱失常+夹尾,联合刺激4周建立MASH模型,再随机分为MOD组和逍遥丸组(XYW组),每组各8只。XYW组大鼠给予逍遥丸灌胃,其他两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4周后,对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生化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Western blot对大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进行检测。RT-qPCR检测肝组织CYP2E1、FasL、TNF-α、TGF-β1 mRNA相对含量。结果XYW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较MOD组有显著改善,肝指数较MOD组下降(P<0.01),体质量指数较MOD组上升(P<0.01);XYW组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二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TNF-α、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较MOD组降低(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IL-10水平较MOD组升高(均P<0.05);光镜下可观察到XYW组肝细胞内脂滴含量较MOD组明显减少;XYW组肝组织CYP2E1、FasL、TNF-α、TGF-β1的蛋白水平较MOD组降低(均P<0.05),CYP2E1、FasL、TNF-α、TGF-β1 mRNA相对含量较MOD组降低(均P<0.05)。结论逍遥丸通过调节CYP2E1、FasL、TNF-α、TGF-β1在MASH大鼠肝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减少肝脏脂肪酸蓄积,从而达到治疗MASH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丸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细胞色素P4502E1 凋亡相关因子配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知与未知 被引量:1
9
作者 耿楠 倪文婧 +1 位作者 芮法娟 李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1-445,共5页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慢性HBV感染合并MAFLD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代谢因素而非病毒因素是慢性HBV感染...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慢性HBV感染合并MAFLD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代谢因素而非病毒因素是慢性HBV感染合并MAFLD的主要原因。在疾病发展进程中,炎症、纤维化而非脂肪变性是合并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慢性HBV感染和MAFLD同时存在的患者,抗病毒和代谢因素的联合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就慢性HBV感染合并MAFLD的相互作用、预后转归和临床管理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预后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伟鸿 刘晖 +1 位作者 丁惠国 李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0-2235,共6页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3年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TDF治疗≥3年157例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HBeAg...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3年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TDF治疗≥3年157例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HBeAg水平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84)。收集患者在治疗基线、1年、2年、3年时的血清HBV DNA定量、HBsAg定量资料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先进行对数转换,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TDF治疗第1年和2年时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第1年:65.8%vs 81.0%,χ^(2)=4.676,P<0.05;第2年:87.7%vs 98.8%,P<0.05),TDF治疗3年两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vs 100%,P>0.05)。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10 633.6(2 084.8~24 005.7)IU/mL和1 402.8(311.0~2 863.5)IU/mL,经过TDF治疗3年后HBsAg水平分别降至1 534.9(912.7~5 885.9)IU/mL和677.8(119.4~1 974.8)IU/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56,P<0.001)。HBeAg阳性患者第1年中位HBsAg下降值[1 856.5(158.4~12 103.1)IU/mL]显著高于第2年[879.8(130.5~2 382.5)IU/mL]和第3年[479.9(95.0~1 662.4)IU/mL](F=10.972,P<0.001),HBeAg阴性患者HBsAg下降速度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3,P>0.05)。此外,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HBsAg转阴率为1.3%。结论 TDF治疗3年,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全部转阴,而HBeAg阳性患者中97.3%实现HBV DNA转阴,仍然有2.7%的患者病毒定量可测及。HBsAg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不断下降,且HBeAg阳性患者HBsAg水平下降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点。单用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裴强 王晓素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发病机制 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细胞活力 多元代谢紊乱 脂质代谢紊乱 脂肪变性 酒精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荣洲 应卫星 朱畴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40~160g24只正常喂养1周后,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治疗组...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40~160g24只正常喂养1周后,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治疗组,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后给予大黄酸。于试验第20周处死所有动物。所有动物测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空腹血糖、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酶法测定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HE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第20周模型组大鼠有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血清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均出现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散在的灶性坏死;治疗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和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结论: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的大鼠NASH模型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大黄酸对大鼠NASH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大黄酸 胰岛素抵抗 脂质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应卫星 朱畴文 李荣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各自对高脂诱建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140~160 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14)、模型组(n=14)、大黄酸组(n=12)、吡格列酮组(n=12)。模型组由高... 目的:探讨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各自对高脂诱建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140~160 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14)、模型组(n=14)、大黄酸组(n=12)、吡格列酮组(n=12)。模型组由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配制)喂养,药物组均在12周高脂饮食后即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大黄酸用生理盐水配成5 g/L混悬液,每天固定时间100 mg.kg-1.d-1灌胃,吡格列酮组8 mg.kg-1.d-1灌胃。于第20周处死。测定所有动物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定空腹血糖(FBG)、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ALT、AST、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TNFα-、MDA有明显下降;大黄酸组肝脂肪变较吡格列酮组明显(P<0.05),但其肝内炎症较吡格列酮组轻。结论: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对大鼠NASH均有治疗作用,但在改善肝脂肪变及炎症方面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大黄酸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 脂质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聚堆法拟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及作用机理的实验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姬爱冬 李军祥 +1 位作者 余轶群 李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验证熵聚堆法所拟方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以明确其可行性。方法:对近10年文献中治疗NASH的方剂进行熵聚堆方法处理,确立熵聚堆系列方;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熵聚堆1号方、2号方、1+2号方组、模型组、易善... 目的:验证熵聚堆法所拟方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以明确其可行性。方法:对近10年文献中治疗NASH的方剂进行熵聚堆方法处理,确立熵聚堆系列方;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熵聚堆1号方、2号方、1+2号方组、模型组、易善复组,用高脂饲料进行NASH造模,并用熵聚堆系列方及易善复治疗10周,最后检测各组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线粒体DNA修复酶,以及肝功能、血脂、病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结果:熵聚堆系列方组PPARα、PGC-1α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SREBP-1c、SCAP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熵聚堆系列方组线粒体DNA修复酶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熵聚堆系列方可以降低肝脏酶谱,降低血脂,减少肝脂比(P<0.01),改善肝脏病理损害。结论:熵聚堆系列方对NAS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干预脂质代谢相关因子从而调节脂质代谢,提高线粒体DNA修复酶促进受损肝细胞自身修复,减轻脂肪在肝脏的沉积,因此,熵聚堆法创立方剂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聚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相关因子 线粒体DNA修复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全球共识建议》摘译
15
作者 刘爱芳 邹波 +2 位作者 罗磊 张晶 杨文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521-1524,共4页
2025年4月,《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全球共识建议》在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布,该指南主要就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筛查必须遵循的步骤、使用非侵入性检查对MASLD进行风险分层、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最近获... 2025年4月,《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全球共识建议》在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布,该指南主要就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筛查必须遵循的步骤、使用非侵入性检查对MASLD进行风险分层、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最近获批的瑞美替罗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这些存在分歧的领域达成全球共识,覆盖了当下MASLD管理的最热议题。本文对该共识建议中主要内容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调肝方对NASH大鼠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姬爱冬 李军祥 +1 位作者 李立 余轶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642-2644,共3页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预防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相关因子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对SD大鼠造模10周,同时用益肾调肝方及易善复进行预防10周,然后检测各组大鼠脂质代谢相关因子...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预防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相关因子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对SD大鼠造模10周,同时用益肾调肝方及易善复进行预防10周,然后检测各组大鼠脂质代谢相关因子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以及肝指数和肝炎分级。结果:益肾调肝方可以使PPARα、PGC-1α下降幅度减小(17.66±1.53、17.44±1.57vs模型组7.79±1.06、7.70±0.44,均P<0.01),使SREBP-1c、SCAP上升幅度降低(12.38±0.78、14.41±1.16 vs模型组18.32±1.12、25.55±1.29,均P<0.01),肝脏重量较模型组明显减轻(13.44±1.18vs16.56±2.48,P<0.01),肝指数也明显低于模型组(2.84±0.30vs3.65±0.50,P<0.01),还明显降低了肝脏病理炎症等级。结论:益肾调肝方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相关因子有明显影响,对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的调控是益肾调肝方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调肝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相关因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细胞角蛋白18两个新发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指标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莉 施军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0-162,166,共4页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非酒精性脂肪 细胞角蛋白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紊乱 脂肪因子 内分泌器官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