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黄芪药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保护作用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宫仁豪 李海燕 +3 位作者 梁幼雅 钟瑜萍 涂祎珺 赖有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30-2433,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胃肠激素与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及大黄黄芪药对对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伤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按大鼠24 h尿蛋白(UPr)水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大... 目的:为了探讨胃肠激素与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及大黄黄芪药对对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伤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按大鼠24 h尿蛋白(UPr)水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大黄组、黄芪组、大黄:黄芪1:1组、大黄:黄芪1:2组、大黄:黄芪1:4组和大黄:黄芪1:6组,5周后,检测24 h UP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水平,及血清与胃窦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常肽(VIP)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0.01)、肾脏系数上升(P<0.01)、24 h Upr、Scr、Bun、GAS、VIP水平上升(P<0.01),MTL、SS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大黄组外,各给药组体重显著提高(P<0.01,P<0.05),大黄组、大黄:黄芪1:4组肾脏系数下降(P<0.01,P<0.05),24 h UPr、Scr、BUN水平下降(P<0.01,P<0.05),以大黄:黄芪1:2组最为显著,各治疗组胃肠激素水平得到适当的调整。结论:大黄黄芪可以使CRF大鼠体重恢复,抑制残肾的代偿性肥大,下调代谢毒素的水平,同时可以有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具有调节体内胃肠激素分泌的作用。推断其改善肾功能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动力,恢复胃肠道运动,增加体内对代谢毒素的排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配比给药疗效优于单味药,大黄:黄芪1:2组下调代谢毒素水平最为明显,疗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大黄 黄芪 24 h尿蛋白 代谢毒素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大黄黄芪对CRF大鼠TGF-β1/HGF因子表达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宫仁豪 涂祎珺 +2 位作者 李海燕 钟瑜萍 赖有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65-2369,2370,246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后的大黄黄芪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模型大鼠按24h尿蛋白(UPr)水平分级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后的大黄黄芪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模型大鼠按24h尿蛋白(UPr)水平分级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5×10^-3g/kg)、大黄组(1.5g/kg)、黄芪组(3g/kg)、大黄黄芪1:1(3g/kg)、1:2(4.5g/kg)、1:4(7.5g/kg)和1:6组(10.5g/kg),连续灌胃5周后,检查大鼠体质量、残余肾重及肾脏系数的大小,HE染色后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大鼠24hUP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和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水平。结果:①12周后模型制备成功,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肾脏系数、24hUpr、Scr、Bun水平显著升高;②给药5周后,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明显恢复,24hUPr、Scr、BUN和TGF-β1水平显著下降,肾脏组织损伤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大黄组和大黄黄芪1:2、1:4组肾重显著降低,且大黄:黄芪1:4组肾脏系数下降明显;各药物治疗组(除贝那普利组)C-Met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大黄黄芪1:2、1:4与1:6组的TGF-β1mRNA表达显著降低;大黄黄芪1:2、1:6组大鼠的HGF蛋白量显著提高;综合以大黄:黄芪1:2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大黄黄芪不同配比后可以有效恢复慢性肾衰竭大鼠体质量,抑制残肾的代偿性肥大,下调代谢毒素的水平,同时可以调整TGF-β1/HGF的平衡,减轻肾纤维化程度。且配比给药疗效优于单味药,大黄:黄芪1:2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大黄 黄芪 24h尿蛋白 TGF-Β1 HGF 代谢毒素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