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对大鼠神经细胞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秀祖 朱家祥 +3 位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童逸龄 魏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6,221,共4页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 ,分别用成年大鼠以及培养的新生大鼠的神经细胞 ,在经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 GL U R1)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 ,分别用成年大鼠以及培养的新生大鼠的神经细胞 ,在经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 GL U R1)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经谷氨酸钠致痫处理后 ,大鼠海马 CA1区以及培养的神经细胞的 m GL 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 ,平均光密度值增加 ;再经地塞米松处理后 ,m GL 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则较致痫组减少 ,平均光密度值减少。上述改变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 :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谷氨酸钠诱发的癫痫发作 ,其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 m GL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地塞米松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 癫痫 神经细胞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激动剂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小鼠肾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陶花 顾乐怡 +3 位作者 王丽华 严玉澄 倪兆慧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mGluR1/5)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阿霉素(ADR)肾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18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和ADR+DHPG组(建模前预... 目的研究选择性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mGluR1/5)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阿霉素(ADR)肾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18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和ADR+DHPG组(建模前预先注射DHPG),每组6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24 h尿白蛋白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足突形态和宽度;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和损伤标志蛋白desm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球WT-1表达;TUNEL染色检测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对照组、ADR组和ADR+DHPG组24 h尿白蛋白分别为(1.67±0.22)、(22.55±2.34)和(8.23±2.74)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R组比较,ADR+DHPG组小鼠足细胞的足突宽度缩短,desmin表达减少,而nephrin表达增加。肾小球中WT-1阳性细胞数与凋亡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2=0.8 482,P<0.05);ADR+DHPG组足细胞凋亡数显著少于ADR组(P<0.01)。结论选择性mGluR1/5激动剂DHPG可抑制ADR诱导的足细胞足突融合、nephrin表达减少和细胞凋亡,减少阿霉素肾病小鼠的白蛋白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1/5 白蛋白尿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芳 姚红红 胡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对培养液中 [3 H] D ,L 谷氨酸的摄取 ,应用四氮唑 (MTT)比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结果 :MPP+ 15 0、2 0 0 μmol·L-1可以明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 ,抑制率达 5 8.3%和 70 .1% ,但并不影响细胞活性 ;Ⅱ组mGluRs激动剂 (2S ,2’R ,3’R) 2 (2’ ,3’ dicar boxycyclopropyl)glycine (DCG IV ) 0 .1、 1、 10 ,10 0 μmol·L-1和Ⅲ组mGluRs激动剂L(+) 2 amino 4 phosphonobutyricacid (L AP4 ) 1、10、10 0 μmol·L-1可以逆转MPP+ 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的抑制作用。结论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可能与直接影响谷氨酸转运体 (GluTs)的功能有关 ,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上的Ⅱ、Ⅲ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GluTs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酸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与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和辣椒素受体1的共存研究(英文)
4
作者 张婷 王旭翾 +3 位作者 张靖 史娟 李会莉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5-580,共6页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在伤害性信息从外周向脊髓传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证明在大鼠中mGluR2参与了机械性超敏和热超敏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揭示背根节(DRG)中mGluR2和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在伤害性信息从外周向脊髓传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证明在大鼠中mGluR2参与了机械性超敏和热超敏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揭示背根节(DRG)中mGluR2和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ASIC3),一个多觉机械性感受器,或者和热伤害性感受器辣椒素受体(TRPV1)的共存情况。结果显示:mGluR2主要存在于DRG神经元的胞浆中。计数结果显示DRG中35.85%的神经元呈mGluR2免疫阳性。在这些阳性神经元中,82.61%为小细胞(直径小于30μm);5.79%为中等细胞(直径为30~50μm);11.59%为大细胞(直径大于50μm)。进一步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切片上可观察到分别有42.45%和79.78%的小型mGluR2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ASIC3或TRPV1免疫阳性。以上结果提示mGluR2主要存在于DRG中的小神经元中,这些神经元通常被认为是外周Aδ-或C-纤维传入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在这类神经元中mGluR2与ASIC3或TRPV1均有大量共存,提示这些共存可能与机械性或热超敏的产生或者维持有着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2 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 辣椒素受体1 背根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
5
作者 王芳 姚红红 胡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激动剂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yl-4-phenylpyridinium,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 目的: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激动剂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yl-4-phenylpyridinium,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对培养液中[~3H]-D,L-谷氨酸的摄取。结果:Ⅱ组mGluRs激动剂(2S,2’R,3’R)-2-(2’,3’-di-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DCG-Ⅳ)和Ⅲ组mGluRs激动刺L(+)-2-amino-4-phosphonobutyric acid(LAP4)100μmol·L^(-1)可以逆转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Glu的作用,而Ⅱ组mGluRs拮抗剂(RS)-1-Amino-5-phosphonoinan-1-carboxylic acid(APICA)和Ⅲ组mGluRs拮抗剂(RS)-α-methvlserine-O-phosphate(MSOP)可以完全阻断其激动剂的逆转作用。 结论:激活C6胶质瘤细胞上的Ⅱ、Ⅲ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谷氨酸转运体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谷氨酸受体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C6胶质瘤细胞 谷氨酸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3-d]嘧啶通过抑制mGluR5调控ERK1/2-SGK1信号通路改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
6
作者 何存宝 杨绍杰 朱国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5-773,共9页
目的评价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3-d]嘧啶(10b)对单一长时程应激(SPS)诱导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及ERK1/2-SG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PS模型组,化合物10b低、中、高剂量组和帕罗西汀组,6... 目的评价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3-d]嘧啶(10b)对单一长时程应激(SPS)诱导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及ERK1/2-SG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PS模型组,化合物10b低、中、高剂量组和帕罗西汀组,6只/组。采用行为学实验评价SPS模型组小鼠的PTSD样行为;Western blotting联合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p-ERK、SGK1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肝肾组织的病理损伤;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验证化合物10b与mGluR5结合的稳定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S模型组小鼠表现出PTSD样行为(P<0.05),海马mGluR5和p-ERK蛋白表达升高,SGK1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化合物10b可改善SPS组小鼠的行为异常(P<0.05),并抑制mGluR5表达,逆转p-ERK和SGK1的异常(P<0.05),且无明显肝肾毒性;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10b与mGluR5结合稳定。结论化合物10b能改善SPS诱导的小鼠PTSD样行为,其机制可能和抑制mGluR5调节ERK1/2-SGK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 3-d]嘧啶 创伤后应激障碍 代谢谷氨酸受体5 单一长时程应激 ERK1/2 SG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程 谢荣霞 +1 位作者 孙保亮 张宗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 GluR1)的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SAH+安慰剂组(36只)、SAH+JNJ16259685组(36只),采用血管...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 GluR1)的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SAH+安慰剂组(36只)、SAH+JNJ16259685组(36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术后2、24、48 h,SAH+安慰剂组腹腔注射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无菌水,SAH+JNJ组腹腔注射1 mg/kg JNJ16259685(溶解于5%DMSO的无菌水)。SAH后72 h,采用Garci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伊文思蓝法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利用钙测定试剂盒检测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凋亡。采用Graph Pad 7. 0软件对3组间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安慰剂组的Garcia评分[(11. 0±0. 4)分]降低,左右脑半球脑组织水含量[分别为(80. 5±0. 1)%、(80. 3±0. 2)%]、伊文思蓝溢出量(2. 8±0. 2)、基底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2. 5±0. 3)、基底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活性caspase-3/Neu 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00±30)个/mm^2、(20±2)个/mm]均增加(均P <0. 05);而SAH+JNJ组Garcia评分[(13. 0±0. 5)分]显著高于SAH+安慰剂组,左右脑半球脑组织水含量[分别为(79. 8±0. 2)%、(79. 3±0. 1)%]、伊文思蓝溢出量(1. 8±0. 2)、基底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1. 7±0. 1)、基底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目[活性caspase-3/Neu 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0±10)个/mm^2、(12±2)个/mm]均较SAH+安慰剂组减少(均P <0. 05)。结论 SAH后,JNJ16259685减轻脑水肿及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增加,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元 代谢谷氨酸受体1 JNJ1625968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大鼠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的调节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帅 安书成 +1 位作者 陈慧彬 李菲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8,共10页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NR2B亚基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NR2B亚基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结合眶额叶微量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和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运用糖水偏爱测试、悬尾实验和敞箱实验等方法检测动物的行为表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来检测眶额叶内谷氨酸、多巴胺含量及NR2B和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变化,且眶额叶多巴胺含量降低,其D1型受体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升高,其NMDA受体的NR2B亚基也明显上调;注射SKF38393后可明显改善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显著下降,NMDA受体的NR2B亚基表达也有所降低;正常大鼠注射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大鼠表现出和CUMS模型组相似的抑郁样行为,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升高,其NMDA受体的NR2B亚基也明显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可能使眶额叶多巴胺释放减少,从而使谷氨酸过量释放,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抑郁发生。多巴胺抗抑郁作用是通过D1型受体抑制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抑郁 眶额叶 多巴胺D1受体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腺苷A1受体及谷氨酸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蕙 王宇红 +5 位作者 刘林 刘检 柳卓 朱青 杨琴 凌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98-2501,I0031,I0032,共6页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腺苷A1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及谷氨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2,EAAT-2)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依据体质量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腺苷A1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及谷氨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2,EAAT-2)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依据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值,Openfield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匀浆液谷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EAAT-2和腺苷受体A1受体(A1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增加而活动次数明显减少,海马A1R和EAAT-2表达均显著减少,而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多。给予左归降糖解郁方干预后,模型大鼠血糖和海马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抑郁行为明显改善,海马A1R和EAAT-2表达显著增多。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调控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水平,其可能通过激活腺苷A1受体、上调EAAT-2表达,从而减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兴奋性神经毒性,进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解郁方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腺苷A1受体 谷氨酸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和谷氨酸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霞 高明 孙桂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Glu)及其谷氨酸受体(GluR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及GluR1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Glu)及其谷氨酸受体(GluR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及GluR1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表达增加(P<0.01),同时GluR1表达减少(P<0.01)。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呈病理性改变: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呈空泡状改变,粗面内质网(RER)扩张,星形胶质细胞呈增生状改变。结论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的Glu及GluR1在神经元内表达的变化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推测其变化与临床运动障碍、平衡失调有一定关系,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庭神经核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的表达
11
作者 贺海霞 孔维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的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前庭终器NR1亚基的基因表达。以大鼠脑组织RNA为阳性对照。结果在前庭终器中扩增出标志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基因表达的PCR产物,并经测序证实与预计扩... 目的研究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的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前庭终器NR1亚基的基因表达。以大鼠脑组织RNA为阳性对照。结果在前庭终器中扩增出标志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基因表达的PCR产物,并经测序证实与预计扩增的cDNA片断序列一致。结论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有表达,为谷氨酸作为前庭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提供了证据。NMDA谷氨酸受体可能作为自身受体在前庭系统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到正反馈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谷氨酸受体NR1 前庭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与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静 赵巍 杨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311-313,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GTR1)是人类编码AT1受体的基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3个关键基因之一,因为该基因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相关,本文就近年来AGTR1基因与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基因 血管相关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脑缺血早期脑组织中Ca^(2+)、Mg^(2+)和谷氨酸含量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时小燕 林秋霞 吴勇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MgSO4治疗组。MCAO组又分为3、6、12、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MgSO4治疗组。MCAO组又分为3、6、12、24和48 h这5个时间点;MgSO4治疗组分为单次治疗1组、单次治疗2组、双次治疗1组、双次治疗2组和双次治疗3组。分别于脑缺血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Ca2+、Mg2+和谷氨酸含量的测定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硫酸镁治疗组与MCAO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好,梗死灶体积缩小,脑皮质Ca2+和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Mg2+含量显著上升。同时,谷氨酸受体1的表达水平也降低。治疗效果:单次治疗2组优于单次治疗1组,双次治疗组又优于单次治疗组,其中双次治疗1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硫酸镁对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早晚和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1 CA^2+ M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炎症暴露对中老年子鼠海马谷氨酸受体1含量及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似玉 葛荷花 +2 位作者 庄战强 李学伟 陈贵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炎症暴露对中老年子鼠海马谷氨酸受体1(GluR1)含量改变及其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母鼠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0μg/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子鼠分别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组,均... 目的探讨孕晚期炎症暴露对中老年子鼠海马谷氨酸受体1(GluR1)含量改变及其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母鼠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0μg/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子鼠分别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组,均于3月龄和15月龄时完成Morris水迷宫任务。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海马GluR1含量。结果 15月龄生理盐水组比3月龄生理盐水组和15月龄LPS组比同龄生理盐水组在Morris水迷宫中学习期游泳路程延长,记忆期靶象限的游泳路程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海马GluR1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表明仅15月龄小鼠的海马GluR1水平与小鼠游泳路程呈负相关,与靶象限的游泳路程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中老年CD-1小鼠海马GluR1含量下降,且与空间学习记忆损害相关,及其母亲孕晚期炎症暴露会加速这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脂多糖 学习记忆 谷氨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1与钩藤碱抑制甲基苯丙胺依赖斑马鱼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晨 刘伟 +4 位作者 李璟 陈志杰 李婵 周玉婷 莫志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研究钩藤碱对甲基苯丙胺(METH)依赖斑马鱼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以及谷氨酸受体1(GluR1)对METH依赖斑马鱼的作用机制。方法斑马鱼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钩藤碱低剂量组(50 mg·kg^(-1))、钩藤碱高剂量组(100 mg... 目的研究钩藤碱对甲基苯丙胺(METH)依赖斑马鱼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以及谷氨酸受体1(GluR1)对METH依赖斑马鱼的作用机制。方法斑马鱼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钩藤碱低剂量组(50 mg·kg^(-1))、钩藤碱高剂量组(100 mg·kg^(-1))和氯胺酮组(150 mg·kg^(-1))。斑马鱼腹腔注射METH后,进行CPP训练,建立斑马鱼METH依赖CPP模型,分析各组斑马鱼在CPP箱中的活动,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各组斑马鱼脑内GluR1的表达情况。结果腹腔注射METH 40 mg·kg^(-1)后,METH依赖斑马鱼CPP模型成功建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在白箱中的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钩藤碱高剂量组斑马鱼在白箱中的停留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脑内GluR1阳性细胞数及GluR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钩藤碱干预后,斑马鱼脑内GluR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钩藤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METH诱导斑马鱼产生CPP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斑马鱼脑内GluR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甲基苯丙胺 条件性位置偏爱 药物依赖 谷氨酸受体1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R1-EAAT2通路抑制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能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温芳芳 刘乐平 +2 位作者 徐竹 杨建静 丁赛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对Glu摄取含量的变化,反转录PCR检测TAAR1、EAAT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AAR1、EAAT2蛋白水平;采用TAAR1小干扰RNA(siRNA)和TAAR1质粒转染DA处理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AAT2表达水平并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Glu含量。结果 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EAAT2水平降低,TAAR1水平增加,培养上清液Glu含量上升。DA处理经TAAR1 siRNA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上调EAAT2水平,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减少;DA处理经TAAR1质粒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则EAAT2降低,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增加。结论 DA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TAAR1-EAAT2信号通路,减弱细胞Glu摄取能力,引起细胞外Glu蓄积,从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淋巴引流阻滞对缺血大鼠脑组织谷氨酸、Ca^(2+)含量和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司金超 范天黎 +1 位作者 夏作理 许予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水平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水平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n后摘除双侧颌下腺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制成脑梗塞后颈淋巴管阻塞(MCAO+CLB)模型,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MDAR1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MCAO+CLB组大鼠上述各指标要比MCAO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淋巴管阻塞通过提高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上调NMDAR1表达水平而加重脑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颈淋巴管阻塞 CA2+ 谷氨酸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志鹏 李玲 +8 位作者 赵慧佳 陈彬尧 刘晓红 郝卓文 孙功鹏 董礼 乐江 吴建国 叶啟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72-1180,共9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属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PG...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属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PGC1-α在人体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参与脂肪酸氧化,肝糖异生以及调节线粒体ATP的生物合成等。研究表明PGC-1α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肥胖以及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PGC-1α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有利于从基因层面检测和评估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实现早期发现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提高代谢性疾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拟就近五年PGC-1α参与的代谢途径和其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 代谢性疾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调控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劝劝 秦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1-745,共5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alpha,PGC-1α)是转录共调节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发现PGC-1α与棕色脂肪组织的适应性产热有关,后来陆续发现它还可调节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alpha,PGC-1α)是转录共调节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发现PGC-1α与棕色脂肪组织的适应性产热有关,后来陆续发现它还可调节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等代谢过程,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PGC-1α为靶点的药物有望成为防治此类疾病的新药物。本文综述了PGC-1α调控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以PGC-1α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 肥胖 代谢性疾病 高脂血症 Ⅱ型糖尿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通过T1R1/T1R3-ERK1/2通路调节香猪睾丸间质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涵 徐永健 +1 位作者 蒙利洁 龚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9-1836,共8页
【目的】探究L-谷氨酸刺激对香猪睾丸间质细胞自噬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味觉受体T1R1/T1R3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调控下自噬对雄性生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日龄的健康从江香猪分离培养睾丸间质细胞,采用不同浓度L-谷... 【目的】探究L-谷氨酸刺激对香猪睾丸间质细胞自噬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味觉受体T1R1/T1R3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调控下自噬对雄性生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日龄的健康从江香猪分离培养睾丸间质细胞,采用不同浓度L-谷氨酸刺激睾丸间质细胞T1R1/T1R3,探究激活T1R1/T1R3对睾丸间质细胞自噬相关基因(TAS1R1、TAS1R3、ERK1、ERK2、mTOR、Beclin 1和MAP1LC3B)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江香猪睾丸间质细胞在培养72~96 h增殖最快,于培养96 h时达对数生长期。10 mmol/L是L-谷氨酸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味觉受体T1R1/T1R3的有效浓度。经10 mmol/L的L-谷氨酸刺激后,睾丸间质细胞的mTOR、ERK1和ERK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同),而Beclin 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MAP1LC3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ERK1/2和p-S6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eclin 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单丹磺尸酰胺(MDC)染色结果显示,经10 mmol/L的L-谷氨酸刺激后,睾丸间质细胞内的酸性自噬泡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胞内自噬受抑制。【结论】10 mmol/L的L-谷氨酸可激活从江香猪睾丸间质细胞T1R1/T1R3,且自噬相关基因TAS1R1、TAS1R3、ERK1、ERK2和mTOR及相关蛋白T1R1、T1R3、ERK1/2、p-S6K1和p-mTOR表达升高,而Beclin 1和MAP1LC3B基因及Beclin 1蛋白表达降低,故推测谷氨酸可通过激活味觉受体T1R1/T1R3参与雄性生殖自噬的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香猪 睾丸间质细胞 味觉受体T1R1/T1R3 自噬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